- 內科臨床穿刺操作手冊
- 李曉丹
- 4944字
- 2021-12-17 22:55:25
【操作方法】
1.術前準備
(1)實習醫師的準備:
實習醫師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方可進行此項操作。核對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病情,熟悉相關檢查結果,了解胸膜腔穿刺的目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復習操作要領,并向老師面述本操作的全過程(如術前準備、操作步驟、術后注意事項等),經老師批準后方能進行。
(2)患者的準備:
進行醫患溝通,使其了解此項操作的目的、意義和主要操作過程,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向患者講解《知情同意書》(圖1-5),請患者或法定代理人同意后簽名,主持本操作的執業醫師亦要簽名。囑患者排尿、排便,做好穿刺前準備。情緒緊張的患者,術前可肌內注射地西泮(安定) 10mg鎮靜;劇烈咳嗽的患者可給予可待因30mg口服以止咳。檢查或監測患者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時,帶患者到處置室,對于病情危重患者可在床邊進行穿刺。

圖1-5 胸膜腔穿刺術知情同意書
(3)物品及器械的準備:
物品及器械包括穿刺包(彎盤1個、鑷子1把、無菌洞巾1個、巾鉗2把、止血鉗2把、穿刺針及膠管2個、紗布2塊、試管2個),治療盤(消毒劑、棉簽或棉球、膠布、局麻藥2%利多卡因)、注射器、帽子、口罩、無菌手套(兩副)、容器、污物盒、血壓計、0.1%腎上腺素、肝素(必要時)等(圖1-6)。可以使用由醫院供應室提供的經高溫消毒、可反復使用的穿刺包(圖1-7,圖1-8),也可使用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圖1-9)。

圖1-6 胸膜腔穿刺術所需器械及用品

圖1-7 反復使用的胸膜腔穿刺包

圖1-8 胸膜腔穿刺包內器械

圖1-9 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
檢查各物品的消毒狀態及有效日期,包括總有效期和開封后有效期(圖1-10)。治療車及物品置于操作者右手邊。

圖1-10 檢查穿刺包
(4)填寫試驗申請單及準備容器:
如為診斷性穿刺,應按照需要填寫試驗申請單和準備相應的器皿。
2.穿刺操作
術者戴口罩、帽子、洗手。
(1)選取合適的穿刺體位:
患者取反坐騎椅位,雙前臂平置于椅背上緣,椅背上搭放枕頭,患者額頭伏于前臂(圖1-11)。重癥患者可取45°半臥位,患側前臂上舉抱于枕部,使肋間隙增寬,便于操作(圖1-12)。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圖1-11 坐位

圖1-12 半臥位
(2)確定穿刺點:
①胸腔積液抽液:叩診雙肺,從上到下,左右對比,穿刺點選在叩診實音最明顯處進行,積液較多時可選肩胛下角線、腋后線第7~8肋間,腋中線第6~7肋間,腋前線第5~6肋間為穿刺部位(圖1-13,圖1-14)。小量積液或包裹性積液可根據X線或超聲檢查定位,需注意穿刺時要與定位時體位相同。避免在第9肋下穿刺,以免傷及膈肌和腹內臟器(胸膜腔穿刺術a:確定及標記穿刺點見視頻1)。②氣胸抽氣減壓:可選患側鎖骨中線第2肋間或腋中線第4~5肋間為穿刺部位,局限性氣胸可根據X線或CT定位(圖1-15)。需要注意的是,通過胸膜腔穿刺術進行抽氣主要適用于閉合性(單純性)氣胸,而對于交通性(開放性)氣胸和張力性(高壓性)氣胸只是起到暫時的減壓作用。對于交通性氣胸和張力性氣胸一般需采取胸腔閉式引流;對破口不愈合或肺臟持久不復張者必要時需持續負壓抽吸治療;同時存在胸膜腔積液、積氣的液氣胸時宜選擇胸腔閉式引流。

視頻1 胸膜腔穿刺術a:確定及標記穿刺點

圖1-13 后胸的骨骼結構

圖1-14 側胸的體表標線

圖1-15 前胸的體表標線
(3)標記穿刺點:
用甲紫(龍膽紫)在穿刺點處皮膚上做標記(圖1-16~圖1-18)。

圖1-16 穿刺點(肩胛下角線)

圖1-17 穿刺點(腋前、腋中、腋后線)

圖1-18 穿刺點(鎖骨中線)
(4)消毒:
每次用2根碘酊或碘伏棉簽,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內向外依次消毒,消毒范圍為直徑l5cm,共消毒3次(圖1-19,圖1-20)(胸膜腔穿刺術b:消毒見視頻2)。如果用碘酊消毒,待碘酊干后,用75%酒精脫碘2次,共消毒3次。如用碘酒棉球消毒,應以握筆式持拿消毒鑷,2把消毒鑷交替傳遞棉球,消毒鑷尖端不應超過持鑷手指的水平。如果使用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消毒用品在包內,為無菌,則需先戴手套再消毒。消毒后棉簽、棉球及消毒器具不能放回穿刺包,鑷子放在打開的清潔的穿刺包蓋子上,棉球丟入污物盒。

視頻2 胸膜腔穿刺術b:消毒

圖1-19 從穿刺點開始由內向外消毒

圖1-20 消毒范圍直徑15cm
半打開胸膜腔穿刺包,注意無菌觀念,手只能接觸有菌區域(圖1-21~圖1-25)(胸膜腔穿刺術c:半打開穿刺包見視頻3)。

視頻3 胸膜腔穿刺術c:半打開穿刺包

圖1-21 半打開胸膜腔穿刺包(1)

圖1-22 半打開胸膜腔穿刺包(2)

圖1-23 半打開胸膜腔穿刺包(3)

圖1-24 半打開胸膜腔穿刺包(4)

圖1-25 半打開胸膜腔穿刺包(5)
(5)戴無菌手套:
兩手同時揭開手套袋開口處,分別捏住兩只手套的翻折部分,取出手套。將兩手套五指對準,先戴一只手,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內面,同法戴好(圖1-26~圖1-35)。雙手調整手套位置,將手套的翻邊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注意滑石粉不要灑落于手套及無菌區內(胸膜腔穿刺術d:戴無菌手套見視頻4)。

視頻4 胸膜腔穿刺術d:戴無菌手套

圖1-26 打開手套袋

圖1-27 取出手套

圖1-28 捏住手套反折處

圖1-29 左手戴手套

圖1-30 左手全部進入手套

圖1-31 左手手指插入右手手套反折處

圖1-32 翻轉右手手套反折處

圖1-33 翻轉左手手套反折處

圖1-34 戴好手套后調整

圖1-35 戴手套步驟簡易模擬示意圖
戴、脫手套時不要強行拉扯手套邊緣,并避免污染。要始終在腰部或臺面以上水平進行操作。操作者的手在未戴手套前,只允許接觸手套袖口向外翻折的部分,不應碰觸手套外面。戴好手套后要注意手套內為有菌區域,手套外表面為無菌區域,已經戴好手套的右手不可觸碰左手皮膚。
(6)鋪巾、檢查器械:
全部打開胸膜腔穿刺包,注意手套只能接觸包內層無菌區域(圖1-36~圖1-39)。展開、鋪蓋消毒孔巾,鋪巾時避免手碰到有菌部位(圖1-40~圖1-43),用兩把巾鉗分別把洞巾的兩端夾于卷起的衣物上,固定洞巾(圖1-44~圖1-47)(胸膜腔穿刺術e:鋪洞巾見視頻5)。

視頻5 胸膜腔穿刺術e:鋪洞巾

圖1-36 打開胸膜腔穿刺包(1)

圖1-37 打開胸膜腔穿刺包(2)

圖1-38 打開胸膜腔穿刺包(3)

圖1-39 打開胸膜腔穿刺包(4)

圖1-40 展開洞巾(1)

圖1-41 展開洞巾(2)

圖1-42 展開洞巾(3)

圖1-43 展開洞巾(4)

圖1-44 巾鉗固定(右側)

圖1-45 巾鉗固定(左側)

圖1-46 巾鉗方向

圖1-47 洞巾固定
助手撕開注射器外包裝袋,注意手不要觸碰到注射器,將注射器尾端遞給操作者,不要觸碰到操作者的手。操作者抽出注射器,不要觸碰到包袋外有菌的區域(圖1-48~圖1-50)。

圖1-48 助手撕開注射器包裝袋

圖1-49 遞給操作者

圖1-50 操作者取出注射器
快速清點、檢查穿刺包內器械,將注射器與橡膠管尾端相連,注意接口勿漏氣,向管內注氣,觀察穿刺針是否通暢,硅膠管有無漏氣。用止血鉗夾閉與穿刺針相連接的硅膠管的遠端備用。若為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則關閉硅膠管開關(圖1-51~圖1-55)。如果消毒用品在包內,則此時消毒(胸膜腔穿刺術f:檢查器械見視頻6)。

視頻6 胸膜腔穿刺術f:檢查器械

圖1-51 檢查器械(1)

圖1-52 檢查器械(2)

圖1-53 檢查器械(3)

圖1-54 檢查器械(4)

圖1-55 檢查器械(5)(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
(7)局部麻醉:
檢查麻醉藥,注意核實麻醉藥的種類、有效期、瓶口封閉程度及液體外觀情況。助手以碘伏棉簽消毒瓶口(進針處),或消毒安瓿及砂輪,折斷安瓿頸(圖1-56~圖1-59)。

圖1-56 消毒安瓿

圖1-57 齒輪沿瓶頸劃出痕跡

圖1-58 掰開瓶頸

圖1-59 安瓿頸掰開后
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3ml,排盡注射器內空氣。此時可告知患者即將注射麻醉藥,囑其放松,不要緊張。進針前左手可將一塊紗布攥在手心,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并繃緊穿刺部位的皮膚,在穿刺部位所在肋間隙的下一肋骨上緣進針,以防止傷及肋間血管和神經。皮下注射一0.5cm×0.5cm大小的皮丘,皮下出現橘皮樣改變,毛孔擴大明顯(圖1-60~圖1-63)(胸膜腔穿刺術g:局部麻醉見視頻7)。

視頻7 胸膜腔穿刺術g:局部麻醉

圖1-60 抽取麻醉藥

圖1-61 排出空氣

圖1-62 皮下注射皮丘

圖1-63 皮丘示意圖
再豎起注射器,垂直胸壁進針,自皮膚、皮下、肌層至胸膜壁層逐層進行局部麻醉,進針時先回抽無血液后方可推注麻藥(圖1-64,圖1-65),直至抽出液體后退針(此時勿再注射麻藥),估算進針深度。如有血液則不可注射麻藥,并更改進針位置和方向。退針時右手示指扶住針尾與注射器乳頭接頭處,以防注射器和針頭脫離,退針后立即用左手紗布按壓片刻(圖1-66,圖1-67)。

圖1-64 垂直胸壁進針

圖1-65 先回抽無血后方可注藥

圖1-66 退針

圖1-67 紗布按壓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肋間血管和神經位于中層與內層肌肉之間,由上而下依次為肋間靜脈、動脈和神經,位于相應的肋骨內面靠近下緣的肋溝內(圖1-68,圖1-69)。因此,穿刺時務必選擇穿刺部位所在肋間隙的下一肋骨上緣進針,避免傷及血管及神經。

圖1-68 肋間血管及神經走行

圖1-69 麻醉進針層次
(8)穿刺:
根據患者的胸壁厚度及胸腔積液可能的黏稠度選擇穿刺針,針座接入乳膠管,用止血鉗/開關夾閉硅膠管,或將三通活栓轉到與胸腔關閉處(圖1-70~圖1-72)。

圖1-70 止血鉗夾閉硅膠管

圖1-71 開關夾閉硅膠管(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

圖1-72 三通活栓示意圖
此時告知患者穿刺過程中不要講話和咳嗽,有不適即搖手示意。右手持針,手心握住止血鉗及膠管,將穿刺針尖斜面向上,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并繃緊穿刺部位的皮膚,垂直胸壁進針,先刺入穿刺點皮下,再沿局部浸潤麻醉的路徑垂直緩慢將穿刺針刺入胸壁,當針鋒阻力突然消失有一明顯落空感時,表明已穿透壁胸膜,進入胸膜腔,此時可見硅膠管與針頭相接處有液體(圖1-73~圖1-76)。
穿刺過程中應密切注意患者面容、表情、脈搏等生命體征,與其適當交流,詢問其有無異常感受。

圖1-73 手心握住止血鉗及膠管

圖1-74 垂直進針(1)

圖1-75 垂直進針(2)

圖1-76 垂直進針(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
(9)抽液:
助手戴好手套,方法同前。將乳膠管末端接潔凈干燥的50ml空注射器(圖1-77),松開夾閉乳膠管的止血鉗/開關,或轉動三通活栓使其與胸腔相通,并用止血鉗貼皮膚固定穿刺針,以防止穿刺針位置移動(圖1-78)。術者抽液,每次抽滿后助手用止血鉗夾閉膠管,以防空氣進入胸腔(圖1-79~圖1-81)。術者取下注射器,將胸腔積液注入容器中,計量并送常規、生化、細胞學、酶學、細菌學等實驗室檢查(圖1-82)。如此循環操作反復抽液。蛋白含量高的胸腔積液或血性胸腔積液,應在注射器內加1ml肝素,防止胸腔積液凝固阻塞注射器(胸膜腔穿刺術h:穿刺、抽液見視頻8)。

視頻8 胸膜腔穿刺術h:穿刺、抽液

圖1-77 接注射器

圖1-78 固定穿刺針示意圖

圖1-79 抽液

圖1-80 抽液滿后夾閉膠管

圖1-81 抽液(一次性胸膜腔穿刺包)

圖1-82 胸腔積液注入試管
診斷性抽液取50~100ml即可,行脫落細胞學檢查,至少需100ml,并應立即送檢,以免細胞自溶。疑為化膿性感染時,助手用無菌試管留取標本,行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治療性抽液以減壓為目的者,首次不超過600ml,以后每次不超過1 000ml。兩次抽吸的間隔時間一般為5~7天,積液量大時可每周2~3次或隔日1次;如為膿胸,每次盡量抽盡膿液,若膿液黏稠可以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后再行抽液。嬰幼兒每次抽液不超過150~200ml,年長兒每次不超過300~500ml,約20mg/kg。必要時根據臨床情況調整抽液量。
胸膜腔穿刺抽氣操作同抽液,用注射器反復抽氣,以緩解患者的呼吸困難,或用氣胸箱測壓抽氣。閉合性氣胸抽氣量:每次不超過1 000ml,每日或隔日抽氣1次。
如需胸腔內注藥,在抽液完后,將藥液用注射器抽好,接在穿刺針后膠管上,回抽少量胸腔積液稀釋,然后緩慢注入胸腔內。如為惡性胸腔積液或復發性、連續性及雙側氣胸、合并肺大皰及肺功能不全等,可注射硬化劑誘發無菌性化學性胸膜炎,促使臟胸膜與壁胸膜粘連,閉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積聚。具體方法:于抽液后,將藥物加生理鹽水20~30ml稀釋后注入。注入部分藥物后回抽胸液,再注入部分藥液,反復2~3次,拔出穿刺針,覆蓋紗布,膠布固定,囑患者臥床2~4h,并不斷變換體位,使藥物在胸腔內均勻涂布。如注入藥物刺激性強可致胸痛,應在術前給予布桂嗪(強痛定)等鎮痛藥。
(10)拔針:
抽液完畢,用止血鉗夾閉硅膠管,用紗布壓住針孔處的皮膚,拔出穿刺針,穿刺部位消毒并覆蓋無菌紗布,稍用力壓迫1~2min至無出血,膠布固定(圖1-83~圖1-87)(胸膜腔穿刺術i:拔針見視頻9)。

視頻9 胸膜腔穿刺術i:拔針
3.術后處理
(1)告知患者穿刺過程已完畢,詢問其有無不適。檢查生命體征,觀察5min。

圖1-83 夾閉硅膠管

圖1-84 拔針

圖1-85 針孔消毒

圖1-86 無菌紗布覆蓋

圖1-87 膠布固定
(2)送患者回病房,繼續觀察。交代其臥床休息,囑患者3天內保持穿刺部位干燥。繼續觀察患者有無胸悶、胸痛、咳嗽、氣急等不適癥狀。
(3)整理、清洗、消毒器械,將醫療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4)及時送檢標本。
(5)做好穿刺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