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yī)學實驗室質量體系文件范例(第2版)
- 莊俊華
- 1387字
- 2021-12-13 15:26:05
第四節(jié) 檢驗科醫(yī)學倫理行為管理程序
1 總則
1.1 檢驗科專業(yè)人員必須遵守本專業(yè)的倫理規(guī)范。
1.2 檢驗科管理層應使本科室所有工作人員認識到自己有超出并高于法律最低要求的責任。
1.3 檢驗科不得從事違法活動,并維護職業(yè)榮譽。
1.4 檢驗科應確保將患者的健康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優(yōu)先考慮。
1.5 檢驗科應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沒有歧視。
2 資料的收集
2.1 為了正確辨認患者的身份,實驗室可收集足夠的信息,以使要求的檢驗及其他實驗室操作順利進行,但不應收集不必要的個人資料。
2.2 患者應知曉收集的資料的內容與用途。
2.3 當傳染病可能存在時,應關注實驗室人員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并可為此目的收集資料。
2.4 檢驗科管理層可為資源管理、財務審計、賬目和評審使用等方面收集資料。
3 原始樣品的采集
3.1 對患者進行的所有操作必須征得患者的同意。一般情況下,患者帶著檢驗申請單到檢驗科或標本采集處并愿意接受采樣操作,就意味著同意。住院患者也享有拒絕的權利。
3.2 特殊操作及較大危險性的操作,應向患者詳細說明,必要時,要求書面同意。
3.3 緊急情況下無法征得患者同意,此時,為了患者的最大利益,可以采取必要操作。
3.4 某些檢查(如遺傳學與血清學檢查)可能需要專門的咨詢建議,這通常由臨床人員或負責醫(yī)生提供。如果患者未得到足夠的咨詢服務,而檢查結果又暗示預后不良,檢驗科應盡量避免將檢查結果直接通知本人。
3.5 在接待與采樣過程中,除了必要的操作與資料收集外,患者的隱私權必須得到充分的尊重。
3.6 如果送檢樣本不適合做所要求的檢驗,樣本通常被棄置處理并通知有關醫(yī)生。
3.7 實驗室的所有檢查須按照有關標準操作,能力和技術必須達到所要求的專業(yè)水平。
3.8 嚴禁任何形式的弄虛作假。
4 結果報告
4.1 除非得到授權,否則實驗室檢查的結果只能發(fā)給特定的患者并且是保密的。檢查報告通常應送交負責醫(yī)生以及被患者認可或法律規(guī)定的有關方面。隱去患者身份的檢驗結果可用于流行病學、人口統(tǒng)計學或其他統(tǒng)計分析。
4.2 實驗室建立程序詳細說明如何處理各種委托申請,并且該信息在患者提出申請時可以得到。
4.3 除了準確的報告結果外,還應確保咨詢服務有效。專家就檢驗的選擇和咨詢提供的建議也是檢驗科服務的一部分。
5 醫(yī)學記錄的儲存與保管
5.1 檢驗科應確保能夠安全的保存資料,以免出現丟失、未經授權查閱、篡改或其他誤用。
5.2 制定程序規(guī)定如何管理醫(yī)學記錄,并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
6 記錄的查詢
6.1 通常檢驗科記錄可向以下對象開放:
a)要求檢查的人員;
b)患者(通常要通過負責醫(yī)生進行查詢);
c)履行職責的實驗室工作人員;
d)其他被授權的人員。
6.2 以下情況健康資料不能交給通常被授權可以得到它的人員:
a)為維護法律或個人安全;
b)當與患者的最大利益發(fā)生矛盾時;
c)當涉及不正當透露他人事務時;
d)當不能隨時收回時。
7 檢驗后樣本其他用途
7.1 檢驗后樣本只有在匿名或已被合并或無法識別患者身份的情況下,才能在未經事先許可時用于申請項目之外的其他用途。
7.2 如為澄清前次結果而進行跟蹤檢驗,可從可識別的樣品中得到非申請項目的信息,但應考慮到法律法規(guī)及患者的最大利益。
8 財政管理
8.1 如果可能干擾臨床醫(yī)生作出對患者最有利的獨立判斷時,則檢驗科不應與臨床醫(yī)生發(fā)生財務聯(lián)系,也不應干涉臨床醫(yī)生獨立做出診療判斷的權利。
8.2 檢驗科收費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醫(yī)院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并遵循正常的商業(yè)活動規(guī)范。
9 實驗室應盡量避免引起利益沖突的局面。如若不能,應公開這些利益沖突并采取措施將影響降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