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老家陜州

2020年年初,隨“河南思客”作家采風團一行走進陜州,無論是探訪岔里古村,還是探尋神奇的地坑院,總有一種別樣的情愫縈繞心頭。

陜州,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說它熟悉是因為陜州是爸爸的老家,至今爸爸唯一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姑還居住在陜州,因而陜州意味著親人;說它陌生,是因為我生在鄭州,長在鄭州,早已把鄭州當作我的故鄉,陜州只是我腦海中一個遙遠的記憶。

對陜州最初的記憶來自學生時代的一次填表,表格上有籍貫一欄,我不知道籍貫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怎么填,就問爸爸。爸爸告訴我籍貫就是祖居地,我們的祖籍是河南陜縣(陜州那時稱陜縣),那是我們的老家。第一次聽爸爸說到老家,但是我對老家卻沒有概念,“陜縣”對我來說只是表格上一個抽象而陌生的符號。雖然姑姑住在老家,但我回老家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第一次對陜州有印象,是1976年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那年暑假,爸爸把我送到了陜州的姑姑家。在我眼中,姑姑不但長得漂亮,而且心靈手巧、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姑姑是我心中的偶像。我們家至今還保存有姑姑當年在文工團著軍裝的照片,英姿颯爽,美麗動人。姑姑對我特別親,姑姑想我了,就會帶著大我兩歲的表姐來鄭州住上一陣子。姑姑每次來,都會給我帶些她自家院子里種的蘋果、大棗、核桃,還有大營麻花,這些東西在當時可是稀罕物。我特別愛吃大營麻花,焦香酥脆,滿口留香,是我吃過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麻花。

我去姑姑家時乘坐的是綠皮火車,上車時車門口擠滿了人,大家都拼了命似的往上擠,幼小的我根本擠不上去。沒辦法,爸爸只好從車窗把我塞進火車,然后他又從車門擠進去。那時從鄭州到三門峽西站需要七八個小時,車程漫長,要經過好多山洞,這也是乘火車帶給我的最大樂趣。

姑姑家在陜縣大營,從三門峽西站到姑姑家還有一段距離。兩個表哥騎著自行車到車站接我們,表哥給我帶了一兜熟透了的紫紅李子。我坐在自行車橫梁上,一路吃著香甜的李子不知不覺就到了姑姑家,那是我這輩子吃過的最香甜的李子。

姑姑、姑父和表姐早已等候在院門外,見到我,姑姑的臉笑成了一朵花。姑姑家有一座大院子,院子里種有蘋果樹、棗樹和核桃樹,依山是三孔寬敞明亮的窯洞,窯洞的窗戶上貼著姑姑剪的各種圖案的窗花。雖然是夏天,但窯洞里卻很涼爽。姑姑一家人都對我特別好,簡直把我寵上了天。姑姑每天變著花樣給我做好吃的,她炸的麻花又香又酥,炒的面豆嘎嘣嘎嘣脆,我總也吃不夠。閑的時候姑姑還會給我剪剪紙,一邊剪還一邊唱著小曲,紙片在姑姑手里上下翻飛,轉眼就變成了花鳥魚草,不管我想要什么,姑姑都能剪出來。我在姑姑家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回鄭州的時候,姑姑給我帶了好多麻花、面豆,還有剪紙,這些都成為我向小伙伴們炫耀的資本。我結婚的時候姑姑給我剪了一百個不同花樣的“喜”字,還給我繡了一對枕套,精美的圖案栩栩如生,讓我愛不釋手。

從姑姑家回來以后,陜縣在我心中不再是表格籍貫一欄下抽象陌生的符號,它對我來說是姑姑,是親人;是冬暖夏涼的窯洞,是碩果累累的蘋果、大棗和核桃,是香脆的麻花,是漂亮的剪紙……

光陰荏苒,時光如梭,轉瞬幾十年過去了。姑姑因為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已經多年沒來我們家了。因思念姑姑心切,2018年12月,先生開車帶我去陜州看姑姑。姑姑早已不住窯洞了,住上了樓房。姑姑家的門上依然貼著剪紙,雖然姑姑年事已高,但精湛的技藝絲毫不減當年。一進門姑姑就拉著我的手再也不肯松開。知道我想看地坑院,姑姑非要隨我一同前往,一路上姑姑如數家珍般地和我講著地坑院的種種。參觀完地坑院,我們還品嘗了陜州特色美食十大碗,臨走表姐又往我們車里塞了幾箱大營麻花。

回鄭州后,我寫了一篇文章《地平線下的四合院——陜州地坑院》發在“河南思客”公眾號上。文章發表當天,爸爸的戰友李伯伯給我發來微信:“小紅你好,今天看到地坑院一文心情十分激動,尤其看到文中提到你姑姑,看到你和姑姑的照片,禁不住熱淚盈眶。謝謝你的文章,讓我想起七十年前我和你爸爸在陜中時的情景,那時你爺爺和你姑姑經常到學校看望你爸爸,因為我和你爸爸特別要好,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們四人在一起。你姑姑待人特別親切,我們姐弟相稱……請你一定轉致我對你姑的問候,祝她健康長壽!”看著李伯伯發來的信息,想到長眠的爸爸,我禁不住流下熱淚,假若爸爸能看到我的文章該多好啊,爸爸一定會非常欣慰的,我的文章就是寫給爸爸看的呀……

采風當晚回到入住的酒店,我才發現酒店就在姑姑家對面。因為這次采風時間緊,原本想著是見不到姑姑了,可沒想到我們住的地方與姑姑家近在咫尺,雖然已經很晚了,而且第二天早上就要回鄭,但我還是給大表哥打了電話告訴他我住的地方,我想姑姑!

大表哥開車過來接我,路上表哥告訴我現在生活好了,他們兄妹三人都買了車。到了姑姑家,二表哥和表姐都趕了過來和姑姑一起等著我。姑姑一見我就拉著我的手問爸爸身體怎樣,我強忍淚水告訴姑姑爸爸一切都好。姑姑至今還不知道爸爸的事情,怕她受不了,我們都瞞著她。我拿出手機讓姑姑看我寫的關于地坑院的文章,并轉達了李伯伯對她的問候,姑姑非常高興。

臨走,姑姑和表哥表姐一再交代我,工作累了就回老家泡泡溫泉,現在不比以前了,從鄭州到三門峽乘高鐵只需要一個小時,很是方便。

這次陜州行可謂收獲滿滿,光影交織、璀璨絢麗的陜州燈會讓我看到了陜州日新月異的變化,令人震撼,讓人驚艷;地坑院景區管理處主任張春紅給我們講述的陜州的歷史淵源更是讓我重新認識了千年陜州,陜州不僅有牽掛的親人,不僅有美食,還有厚重的歷史文化。這次的陜州行驚喜不斷,不但現場觀看了神奇的印染技藝——捶草印花,聆聽了澄泥硯的成硯工藝,目睹了穿山灶制作十碗席的過程,深切感受到了陜州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最重要的是還見到了姑姑,真是不虛此行!

愿陜州越來越好!

(原載“河南思客”公眾號2020年3月1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石景山区| 清水县| 明溪县| 保定市| 云南省| 苏尼特右旗| 邳州市| 富川| 礼泉县| 富锦市| 若尔盖县| 桦甸市| 论坛| 汉沽区| 钟祥市| 外汇| 自贡市| 昌乐县| 富源县| 巴彦淖尔市| 丽江市| 奉化市| 都兰县| 康平县| 嘉义县| 赣州市| 左云县| 祁门县| 光山县| 红原县| 西贡区| 扶余县| 定兴县| 岐山县| 清新县| 南江县| 德昌县| 东安县| 翁源县| 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