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君臣共治的天下(這就是中國歷史)
- 何孝榮主編
- 1651字
- 2021-12-30 14:10:54
燭影斧聲
公元976年的一個深夜,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了。因為趙匡胤死得十分突然,之前并沒有任何征兆,因此關于他的死因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懸案。而有關此“案”的最著名的解釋就是“燭影斧聲”的故事。
據宋朝人編著的《續湘山野錄》記載,趙匡胤去世的前一天,京城下起了大雪。到了晚上,趙匡胤召自己的弟弟晉王趙光義來到寢殿,兩人在殿中一邊賞雪一邊喝酒聊天。后來,趙匡胤可能是想跟弟弟說點私密的事,就把身邊的宮女太監都打發出去了,只留下趙光義一人陪著。
◆知識鏈接
趙匡義
趙匡義又名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宋朝第二位皇帝,史稱宋太宗。
即位后,他繼續進行統一事業,發展農業生產,進一步推動和完善科舉取士,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確立了文官政治。
當時外面大雪紛飛,宮女太監們都站在殿外候著,遠遠地看到殿內燭光搖曳,而晉王趙光義的身影在燭影下,時而離席,時而退避,但究竟里面說了什么,根本聽不見。他倆一直聊到半夜,殿前積雪已經很厚了,談話才結束。
過了一會兒,只見趙匡胤忽然打開殿門,手里莫名其妙地拿著一把斧子,站在門口,在雪地里使勁兒地戳了幾下,一邊戳還一邊回頭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趙光義隨后從殿門走出,告辭離開了。
趙匡胤等趙光義走后,又回到寢殿,解衣就寢,很快就鼾聲如雷了。皇帝跟自己的親弟弟喝酒喝多了,熟睡過去,侍從們自然也不敢打擾。可大約到了凌晨三四點鐘時,侍從們忽然聽不到皇帝的呼嚕聲了,又擔心皇帝著涼,就躡手躡腳地想走進去看看,結果這一看不要緊,竟然發現皇帝全身冰涼,已經去世了。
第二天,晉王趙光義繼位了,是為宋太宗。但是奇怪的是,趙匡胤去世時,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都已成人,為什么趙匡胤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傳給了弟弟呢?要知道,這種做法在秦始皇稱帝以后,是絕無僅有的。
因為趙匡胤死得十分蹊蹺(qī qiao),宋朝的官方記錄又十分簡略,因此眾說紛紜。但是在大多數人看來,趙匡胤的死與宋太宗趙光義是脫不了干系的。

據說,在趙匡胤死后,皇后曾讓太監王繼恩召秦王趙德芳進宮,可王繼恩卻沒有去找趙德芳,而是去找了晉王趙光義,讓趙光義趕快入宮。趙光義入宮時,皇后十分驚訝,隨即又好像一切都明白了,忙怯生生地說:“以后我們母子的性命,就全托付給官家了。”在五代及宋朝時,“官家”就是對皇帝的稱呼。無疑,皇后已知道了自己的兒子不可能繼承皇位,但又無可奈何,只能屈服,承認了趙光義的帝位繼承權。
雖然趙光義成功當上了皇帝,但是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有奪位之嫌,使得人心不服,他自己也覺得位子坐得不安穩。直到一件事的發生,才算給趙光義解了圍,使他的繼位有了合理的說法。
趙普是趙匡胤生前最信任的人,曾在陳橋兵變中立下大功,后來成為宋朝的開國宰相,位高權重。但后來不知因為什么被趙匡胤罷去了宰相之職,發放到外地去做節度使了。

▲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
趙光義繼位后,把趙普召回京城,任太子太保。不久,趙普就給太宗上書,說自己知道一件“金匱之盟”的事,想講給太宗聽聽。
這“金匱之盟”又是什么事呢?
據趙普說,早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趙匡胤與趙光義的母親)在臨終前,曾召趙普進宮,立下一份遺囑。
當時杜太后對趙匡胤說:“如果后周有個年長的皇帝,你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你百年之后,應把皇帝位傳給光義,光義傳給光美,光美再傳給德昭。國有長(zhǎng)君,才是社稷之綱啊!”趙匡胤只得答應,杜太后還讓趙普當面記下誓詞,封存到一個金匣子里。
據說,后來太宗讓人到后宮尋找,果然找到了這個藏有誓詞的金匣子。
在趙光義繼位后六年,他的皇位繼承權終于獲得了一個看起來合情合理的解釋。趙光義感念趙普的“功勞”,很快就給趙普升了職,后來還再度讓他出任宰相。
趙普所道出的“金匱之盟”是否屬實,早已無從稽考,而后來的事實卻是,宋太宗趙光義并沒有遵照“金匱之盟”,把他的帝位傳給弟弟趙光美,反而找各種借口迫害趙光美,令他郁郁而終。而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后來也被逼自殺了。
不論是“燭影斧聲”還是“金匱之盟”,在今天看來都充滿離奇,真實情況也是無從可查,成為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