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1 源頭預防政策

2.3.1.1 國外源頭預防政策

(1)法律法規

西方各發達國家在國家層面紛紛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頒布了適合于各行業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法律、法規。完善的政策、法律體系和嚴格的執法,保障和促進再生鉛冶煉行業實現了產業規模化、工藝清潔無害化的良性發展。美國聯邦法律現存國家環境政策法(一部關于環保的基礎性法律,它建立了環保政策、設定了目標,提供了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清潔水法、清潔空氣法、綜合環境響應、補償、責任法、緊急策劃與社區知情法、職業安全與健康法、污染防治法、超級基金修訂與再授權法、有毒物質控制法、安全飲用水法以及資源保護與回收法等。意大利則頒布了處理工業廢物的法規:DPR(總統令)第915/82號。這些法律包含了對廢鉛酸電池回收管理和再生鉛冶煉行業的環境保護和職業衛生等各項要求,并由各國環境保護機構負責監督實施。各項再生鉛冶煉行業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極大地促進了行業節能環保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從根本上保證了再生鉛冶煉行業綠色健康持續發展。

(2)行業環境保護和職業健康標準

國外針對再生鉛冶煉企業生產過程中對周邊環境控制提出了相應的控制要求,對空氣、廢水及土壤中的鉛,二氧化硫等做出了嚴格規定,包括廠區周圍的空氣質量和生產過程中的環境質量。冶煉企業必須具備專門的環境檢測人員時刻監控污染情況。美國《緊急策劃與社區知情法》規定社區有權要求廠方提供環保數據,企業必須發布年度環境保護評估報告等。歐洲國家規定若冶煉企業被居民投訴或檢測出環境質量超標物質,則環境保護部門會立即要求企業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并于一個月內達到相關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控制指標要求,否則企業將被強制要求關閉停產。西方國家對再生鉛冶煉企業職工血鉛以及企業周邊人群特別是婦女兒童的血鉛標準有明確控制要求,歐洲規定再生鉛冶煉企業工人的血鉛濃度應小于70μg/dL,平均血鉛濃度應小于45μg/dL,冶煉企業周圍人群血鉛濃度應小于35μg/dL,婦女血鉛濃度應小于25μg/dL,兒童則應小于15μg/dL。英國環境法律則要求再生鉛冶煉企業工作場所必須提供職工防護靴、手套、工作服、防毒口罩、防護眼鏡等防護用具,同時要定期針對冶煉企業車間內、企業周邊的鉛濃度以及職工和周邊公眾血鉛濃度開展達標監測。

美國發布實施的《綜合環境響應、補償、責任法》規定,任何有毒有害物品的處置或無意泄漏進入環境而給環境造成危害的主體應承擔永久性責任。美國環保署可對污染點追究永久且連帶責任,受污染的地表地下水要求嚴格達標治理,環保署及州環境保護部門均應下設相應的“緊急響應及清除部門”。英國環保署制訂了特別廢棄物規定《Special Waste Regulations 1996》,對所有廢棄物的分類、認定、評估以及運輸、儲存、標記等做了詳細的規定。

(3)廢鉛酸電池回收的法律法規

從近幾年全球蓄電池銷售規模來看,北美蓄電池市場需求旺盛,但鉛酸電池產品制造產能日益減縮,很多依賴從中國等國家進口。就鉛酸電池產量而言,美國鉛酸電池產量與中國接近,2008年制造企業只有33家。日本作為全球鉛酸電池生產國之一,其鉛酸電池產量主要來源于湯淺公司、西恩迪和日本松下等規模較大公司。受電池制造企業規模化等影響,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鉛酸電池生產技術及污染控制方面一直處于領先水平,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① 鉛粉機向大型化發展,優先采用巴頓式鉛粉機。鉛粉的輸送與儲存采用密封技術,實現鉛粉制造系統的全自動生產;

② 合金配制過程中淘汰有毒有害的鉛銻鎘合金,使用鉛鈣等環保型合金。在鉛鈣合金的配制與鑄板過程中,使用鉛減渣劑,以減少危險廢物鉛渣的量;

③ 實現和膏與涂片的一體化與自動化生產,取消涂片工序中的淋酸工藝;

④ 改進鉛膏配方和固化工藝,盡量縮短固化時間;

⑤ 采用電池內化成工藝取代極板槽化成工藝,廢除極板水洗與極板干燥工藝;

⑥ 用鑄焊取代燒焊,推廣應用多工位鑄焊(四工位以上)自動化裝配線生產工藝與設備。

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汽車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以及國民環境意識的逐漸提高,以廢鉛酸蓄電池為主要原料的再生鉛冶煉行業迅猛發展。目前發達國家的鉛蓄電池再生鉛冶煉工藝主要是采用機械破碎分選和對含硫廢鉛膏進行脫硫等濕法預處理技術,然后再用火法、濕法、干濕聯合工藝回收鉛及其他有用物質。對于火法冶煉,發達國家一般采用短窯冶煉或長短窯聯合粗鉛冶煉工藝,廢鉛膏經過脫硫預處理后,一方面減少了進爐的物料量,提高了爐料的鉛品位,從而減少了煙氣量、棄渣量、煙塵量、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提高金屬回收率、工效、產能,有利于環境保護;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減少了生產過程中人為環境污染問題。例如,意大利某公司采用該技術,使爐料的含硫量降低了90%,這使得冶煉熔劑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大大減少;與未脫硫相比,脫硫可使冶煉能力提高30%,鉛回收率達到90%以上,冶煉溫度降低150℃,能耗降低10%,冶煉廢棄物減少75%。對于濕法冶煉工藝,廢鉛酸電池的濕法預處理脫硫是實現濕法電沉積冶煉的前提,其主要特點是在冶煉過程中無廢氣、廢渣產生,鉛的回收率可達95%~97%。

廢鉛酸電池作為一種固體廢棄物包含在其中,因此對于廢鉛酸電池的管理應當符合固體廢棄物回收管理法律、法規。1991年3月歐共體(現歐盟)批準實施了關于含有危險物質電池和蓄電池的指令性文件(91/157EEC)。美國各州制定了專門的法令對廢棄物進行管理,如緬因州制定《有害廢棄物、渣泥、固體廢棄物管理》,詳細規定了廢鉛酸電池的回收、收集、標識、運輸、儲存、冶煉等全過程操作要求和環境保護規定。

(4)廢鉛酸電池回收鼓勵性政策

為了有效開展廢鉛酸電池回收,世界各國紛紛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性政策措施。美國通過出臺一系列經濟鼓勵措施促進廢鉛酸電池有效回收。1996年5月美國總統簽署了一項“含汞電池和可充電電池管理”法令,該指令明確要求:

① 電池生產企業應生產適于回收利用和易于處置的小型密封的鉛酸電池和其他電池;

② 教育公眾關心對各類電池的收集、回收利用和合理處置工作;

③ 任何電池產品及產品的包裝材料上,以及使用充電電池的器具的外表上必須貼有統一規定的標簽,標簽上必須印上“電池不得任意丟棄,須妥善處置”的字樣;

④ 鼓勵公眾使用可充電的電池,參與廢電池收集和回收利用工作。

同時該指令規定,對于違反廢鉛酸電池回收相關規定的,聯邦環保署應令其整改或征收不超過10000美元的罰金。除聯邦環保署做出相關規定外,美國部分州政府也規定為了有效開展廢鉛酸電池處理,應對市場上銷售的電池征收一定稅率,如1990年美國密歇根州通過的一項法律要求,對在本州境內銷售的汽車用鉛酸蓄電池征收6美元廢物處理費用,如果將報廢鉛酸電池交由電池銷售商,則可以享受部分退費的激勵政策。美國蓄電池協會作為廢鉛酸電池回收和冶煉的主管機構,與美國聯邦環保署聯合制定了一系列的法令、標準,把廢鉛酸電池作為危險廢物管理,禁止隨便處置,規定蓄電池生產廠家要承擔起回收廢電池的任務額,否則將受到懲罰。參照歐美相關管理政策,日本政府也制定了相對完善的廢舊電池回收管理政策體系。日本政府要求各地在學校、商店、社會團體、企業和居民點設立廢電池回收箱,并對上交廢干電池的學生實行有償鼓勵政策。同時日本政府通過獎勵資助專業電池回收企業和團體方式促進廢電池的有效回收。從事廢電池回收的最大組織是北海道的野村興產株式會社,其每年由全國回收的廢電池達13000t,占日本廢棄電池量的20%,其中93%通過民間環保組織收集,7%通過生產廠家收集。此公司得到日本電池工業協會的支持。德國的“綠點制度”和“延伸生產者責任制度”是針對所有報廢產品回收的相關政策。對于廢鉛酸電池回收,德國政府規定電池生產商和銷售商必須收集所有廢電池,并由銷售商將有標識和無標識的電池分開回收,然后再由生產商分類處理和利用。

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環保政策法規逐步健全,推進清潔生產工藝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再生鉛清潔生產冶煉技術是解決鉛再生過程的鉛污染、提高鉛回收率的重要舉措。各國政府積極探索有效的再生鉛清潔生產冶煉環境監管政策體系。針對廢鉛酸電池回收和處理過程進行環境控制,各國的法律和技術導則的基本要求如下:在廢鉛酸電池收集過程中,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廢鉛酸電池收集系統,涉及廢物經銷商、電池銷售商、運輸機構、再生鉛廠和消費者。電池在交再生鉛冶煉企業前不得傾倒電解液,儲存點必須防雨、防水、有地面隔離層、通風,特別強調收集點不得將廢電池交給沒有授權的鉛冶煉者;在運輸過程中,要求必須將廢鉛酸蓄電池作為危險廢物放在完好的容器中,并遵照一個預定的路徑和時間表運輸,有規定的運輸標記。要求再生鉛冶煉企業對廢電池進行分類處理,對電解液及產出冶煉渣的處理均有明確的規定。通過這些規定使廢鉛酸電池能夠持續地從源頭流向循環過程,保證整個回收過程的安全和無污染。

綜上所述,從目前國內外廢電池回收管理政策體系來看,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各國政府結合各自國家的特點制定出較為完善的政策、法規或標準,廢鉛酸電池的回收管理已逐步進入到有序管理階段,基本實現了鉛酸電池“電池用戶—回收商—再生鉛冶煉廠—電池制造企業”的良性“閉路”循環模式。

(5)行業企業準入政策

針對再生鉛冶煉行業企業準入主要涉及廢鉛酸電池的收集體系企業和冶煉企業的兩類準入。回收利用聯盟組織,它是從電池的生產、銷售到廢電池的收集、回收和鉛的二次生產、循環每個階段的部門、政府(工業部門和環保部門)參與的聯盟組織。如意大利鉛酸電池和含鉛廢物回收強制性聯盟,負責鉛酸電池和鉛廢物的回收,組織廢鉛酸電池的儲存和再生。西方各國都有類似的組織。美國蓄電池理事會制訂了法規式的BCI回收模式,目前已有37個州和1個市按該模式制訂了相關的法律。這種回收模式規定購買新蓄電池需交納一定的抵押金,交回廢舊蓄電池后將抵押金返還。美國、德國、瑞典、意大利等國家法規要求蓄電池零售商、批發商、零配件商等有義務接收廢鉛酸電池;社區和市政部門在集中地點,每個城市設立多個回收點回收廢鉛酸電池;然后將回收的廢鉛酸電池送到授權的回收公司或再生鉛冶煉企業。國外對從事廢鉛酸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的廠商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由環保部門或專門回收管理組織對回收商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然后對收集點、儲存場所、運輸工具、電池包裝、容器等回收過程中涉及的硬件設施進行嚴格的評估和審查,達到法律或技術標準的要求后才能頒發廢鉛酸電池回收經營許可證。

美國針對再生鉛冶煉企業準入明確指出,企業正式生產前必須經過環境評估獲取排污許可證。歐洲則要求冶煉企業周邊污染物排放濃度必須達到相應空氣質量標準要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對再生鉛冶煉企業周圍的大氣環境質量開展為期一年的監測,包括建廠前大氣中鉛含量、下雨沉積到地面上的鉛含量、周圍人群血鉛含量等是否滿足相關標準要求,一旦發現某項污染因子超標則不予發放排污許可證。根據不完全統計,國外再生鉛冶煉企業環保投資一般要占企業總投資的30%~40%。根據美國的《資源保護和回收法》和《綜合環境響應、補償、責任法》對“危險廢棄物”定義,再生鉛冶煉過程產生的冶煉渣、廢電池槽、廢水處理污泥等都屬危險廢物,企業必須支付250美元/噸甚至更高的價格交由有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單位進行安全處理處置。中國的危險廢物名錄也將再生鉛冶煉過程產生的冶煉渣作為危險廢物,同樣需要繳納2000元/噸左右的危險廢物處理費用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安全處理處置。因此,嚴格的環境保護法規無形中提高了再生鉛冶煉企業的準入條件,要求再生鉛冶煉企業生產工藝技術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完備的環境保護技術設施才能進入再生鉛冶煉行業。

2.3.1.2 國內源頭預防政策

(1)行業發展政策

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針對有色金屬行業重金屬污染問題,頒布了一系列污染防治相關政策,提出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污染全過程綜合防控政策要求,對再生鉛冶煉行業企業的準入要求、生產工藝及末端治理工藝也明確提出了相關要求(見表2.9)。 

表2.9 中國再生鉛冶煉行業監管政策體系

2011年12月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重金屬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扭轉。在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方面,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加大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電力、煤炭、造紙、印染、制革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力度,重點行業新建、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審批要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同時,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促進非化石能源發展,增加天然氣、煤層氣供給,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提高造紙、印染、化工、冶金、建材、有色、制革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加快石油石化、有色、建材等行業的工業爐窯進行脫硫改造。

(2)再生鉛冶煉行業準入政策

2012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主要用來引導和規范再生鉛冶煉行業的持續綠色發展。《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從項目建設條件、企業生產布局、生產規模、工藝和設備、能源消耗及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安全、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等方面對給出了明確要求。其中明確要求再生鉛冶煉企業新建再生鉛冶煉項目單系列生產能力必須在5萬噸/年以上,2013年年底以前淘汰3萬噸/年以下再生鉛生產能力,以及坩堝冶煉、直接燃煤反射爐等工藝及設備。在能源消耗與資源綜合利用上,《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要求單獨處理含鉛廢料的再生鉛項目綜合能耗應低于130kg標準煤/噸鉛,鉛的總回收率應大于98%,廢水實現全部循環利用,冶煉渣中鉛含量應小于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孝义市| 张北县| 茌平县| 临高县| 绵阳市| 唐河县| 辽源市| 武义县| 克什克腾旗| 昭苏县| 时尚| 高要市| 青冈县| 门源| 莱西市| 呼伦贝尔市| 彩票| 玉林市| 尚志市| 嘉峪关市| 团风县| 阿拉善左旗| 嘉鱼县| 龙胜| 南阳市| 革吉县| 霍林郭勒市| 伊川县| 和政县| 宁强县| 遵化市| 铜山县| 枝江市| 临漳县| 保康县| 公安县| 湘潭市| 腾冲县| 定州市|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