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臨床輸血與檢驗
  • 李京編著
  • 4224字
  • 2021-12-23 11:01:31

第二節 ABO血型系統

ABO血型系統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血型系統,也是臨床上最重要的血型系統之一。ABO血型不相容的輸血會發生嚴重的輸血反應,甚至導致患者死亡。ABO血型抗原不僅只存在于紅細胞表面,而且還廣泛存在于消化道、皮膚上皮細胞、呼吸道、泌尿系統以及人的體液中,包括唾液、眼淚、尿液、消化液、膽汁、乳液、羊水、體腔液及卵巢囊腫液中。

一、ABO血型抗原與抗體的特性

ABO血型系統是卡爾·蘭德斯坦那(Karl Landsteiner)1900年發現的。基于他所假設的兩種紅細胞抗原AB,蘭德斯坦那發現,根據每個人紅細胞上是否存在AB抗原,可將人分成四種血型。同時,蘭德斯坦那又發現若一個個體的紅細胞上缺乏A抗原,則其血清中通常會有抗A抗體。若一個個體的紅細胞上缺乏B抗原,則其血清中通常會有抗B抗體。

ABO血型分類原則如下:紅細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者稱為A型;紅細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者稱為B型;紅細胞上有AB抗原、血清中無抗A和抗B者稱為AB型;紅細胞上無AB抗原、血清中有抗A和抗B者稱為O型。

二、ABO血型表現的頻率

由于鑒定ABO血型比較容易,在世界范圍內已積累了不下幾十萬中國人ABO血型的資料。表2-3是中國各地區ABO血型的分布。從表2-4可見ABO血型在中國分布特點為:從北向西南的方向,B基因頻率逐漸下降而O基因頻率升高;云南、貴州、四川和長江中下游地區,A基因頻率升高,廣東、廣西、福建、臺灣O基因頻率較其他地區高。

表2-3 我國16個民族的ABO血型分布

注:x2值代表期望值與觀察值之間差異的顯著性量度。x2(2)小于或等于5.99時,P大于或等于0.05p1p2qr分別代表A1A2BO基因的頻率。

表2-4 我國部分地區的ABO血型分布

注:D/σ代表期望值與觀察值之間差異的顯著性量度,D/σ小于或等于2.0時,P大于或等于0.05pqr分別代表ABO基因的頻率。

三、ABO血型的遺傳與生化合成

ABO血型遺傳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根據遺傳學原理,每個子代均可從親代各得到一個單倍體,因此根據父母的血型可以推斷子女的血型(2-5)

表2-5 親代與子代ABO血型遺傳關系

現在很少用ABO血型進行親子關系鑒定,當用ABO血型判定遺傳關系時,應注意特殊情況,例如極罕見的順式AB型。需要對家族血型進行分析及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ABO血型抗原的化學結構屬于糖蛋白,它們的構成主要涉及兩個分離座位的基因; H座位基因和ABO座位的基因,這些基因不直接產生抗原,而是產生糖基轉移酶,糖基轉移酶決定了ABO血型抗原的特異性。因此糖基轉移酶是基因的直接產物,而血型抗原決定簇的單糖或寡糖是基因的間接產物,目前已了解大約有100個糖基轉移酶涉及ABO血型抗原及它們的變異型的構成。

ABO血型的抗原決定簇是連接在血型物質的多聚糖前體或稱為載體鏈上。血型物質的前體是多糖結構,人類已發現了5個型的血型多聚糖前體,在構成血型抗原的結構上,以型鏈為主,型鏈只少量存在,型鏈罕見,型鏈不屬于細胞內源性物質而是由血漿吸附而來。血型多聚糖前體的基本結構是最后三個糖,分別是半乳糖-乙酰葡萄糖胺-半乳糖。

ABO血型的抗原決定簇是低聚糖鏈的結構,它們的產生是由一個連續的兩個步驟組成。第一步是由一位于第19號染色體上的H基因控制,H基因負責編碼巖藻糖轉移酶,這個酶能識別血型多聚糖前體的終端半乳糖,并將巖藻糖添加到半乳糖上,形成了特異性的H抗原。H抗原在O細胞上表達重組為AB抗原的前體。第二步是由位于第9號染色體的ABO基因座位控制。負責編碼AB等轉移酶,完成AB抗原的構建。A抗原是通過ABO基因座位上的A基因,編碼N-乙酰半乳糖胺糖基轉移酶(簡稱A酶,下同)A酶把H抗原作為底物,催化反應,將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GalNAC)加接到終端的半乳糖上,構成A抗原。A酶只能在H抗原存在的情況下表現其催化活性。

B抗原是通過ABO基因座位中的B基因,編碼半乳糖糖基轉移酶(簡稱B酶,下同)催化反應,將終端半乳糖以α(13)的方式,加接到H抗原的終端半乳糖上,構建成為B抗原。同樣B酶也只能在H抗原的存在下,表現其酶的活性。

四、ABO亞型

ABO血型有數種亞型,AB亞型紅細胞與AB型紅細胞主要區別不僅表現在細胞膜上抗原決定簇數量上,也表現在抗原性質上,這些細胞與標準抗A、抗B血清反應較弱,有時肉眼幾乎看不到凝集。在鑒定亞型時,除用抗A、抗B血清之外,還沒有發現相應的特異性血清。因此,實際上是根據受檢者紅細胞抗原的強弱、血清中抗體的性質及唾液中分泌型物質的性質及多少來確定亞型的。

A亞型有A1A2A3AxAintAbantuAelAmAyA(B)等。特點:與抗-A血清凝集弱、混合外觀,甚至不凝集。

A1亞型:紅細胞膜上含有A抗原和A、抗原,血清中只含抗-B抗體,A1亞型和A1B亞型約占A亞型的80%

A2亞型:只含有A抗原,血清中除了含抗-B抗體外,還含有抗-A、抗體,有1%8%A2亞型血清中含有抗-A、抗體,能夠凝集A1型及A1B型紅細胞。A2亞型和A2B亞型約占全體A亞型的20%A1亞型紅細胞凝集力>A2亞型紅細胞凝集力。

A3亞型:A3紅細胞與抗-A和抗-AB血清反應呈典型的混合視野凝集現象。

Ax亞型:Ax紅細胞不與抗-A反應,只與O型人抗-A1B反應,Ax可以和一些單克隆抗體反應。

Ael亞型:Ael紅細胞不與抗-A和抗-AB反應,用吸收放散試驗能證實其紅細胞上有A抗原。

Aint亞型:Aint與抗-A1反應比A1較弱,與H反應強度較強。

總之,除A1A2亞型外,其余的A亞型與高效價抗-AO型血清只能發生在顯微鏡下可見的微弱凝集,甚至不凝集,需用吸收放散試驗檢測紅細胞表面的A抗原,或用吸收抑制試驗證明唾液中A型物質存在才能鑒別。

B亞型有B2BxBmBelB5B(A)等。特點:與抗-B血清凝集弱,混合外觀,甚至不凝集。

AB亞型:由于有AB亞型存在,故有AB亞型存在。AB亞型中有些有不規則抗體,22%35%A2B亞型血清中含有抗-A1抗體,它能凝集A1型及A1B型的紅細胞。

O亞型(Oh):在孟買人中發現有一種紅細胞膜上沒有H抗原的O(又叫孟買血型),其紅細胞不被抗-A及抗-B和抗-H血清凝集,其血清中含有抗-A及抗-B和強烈的抗-H抗體,該型的血清能凝集所有O型的紅細胞,此型患者只能輸O亞型同型血。

1A1A2亞型鑒定

利用抗A1血清與A1型紅細胞發生凝集,而不與A2型紅細胞凝集的特性,可區分為A1型與A2型。

(1)材料

A1標準血清。

受檢者2%紅細胞懸液。

標準A1A22%紅細胞懸液,作對照用。

(2)操作

取玻片1張,兩端標記A1A2

兩端均加抗A1血清各1滴。

A1端加2%A1紅細胞懸液1滴。

A2端加2%A2紅細胞懸液1滴。

另取1張玻片,加抗A1血清1滴,再加2%受檢者紅細胞懸液1滴。

用玻棒或牙簽將上述滴加物混勻,室溫下10min觀察結果。

(3)結果判斷 如A1型對照紅細胞凝集,A2型對照紅細胞不凝集,受檢者紅細胞凝集,判為A1亞型,受檢者紅細胞不凝集,則為A2亞型。

新生兒ABO抗原較弱,不宜做亞型鑒定。

2A3A4AmAxA3BA4BB3AmBx等亞型鑒定

對于這類亞型的鑒定,除了做常規ABO血型鑒定外,還要測定其唾液中血型物質和應用吸收放散試驗等方法綜合鑒定AB亞型(2-6)

表2-6 各種ABO血型的特征

五、對ABO血型不一致的解決辦法

血型鑒定結果不一致的原因有兩類:一類為技術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另一類是責任方面的原因。

1.技術方面的原因

可以出現假陰性及假陽性結果。

(1)假陰性結果 應發生凝集現象而未出現者。

標準血清效價太弱,為標準血清運輸及保存不當可能所致。

解決辦法:在運輸、使用過程中,盛放試劑的容器內的溫度要保持在28,在保存期內注意定期測定標準血清效價;不使用超過保存期的標準血清,堅持正向、反向定型。

紅細胞懸液過濃或過淡,使抗原抗體比例失調而反應不明顯。

解決辦法:IgM抗體選用2%紅細胞懸液,IgG抗體使用5%紅細胞懸液。

標準血清與紅細胞懸液比例不當,使反應不明顯。

解決辦法:采用11的比例,嚴格按照各試劑說明書的要求做。

被檢紅細胞敏感性過低,多見于新生兒、老年人或某些疾病致紅細胞抗原減弱者,或放置太久。

解決辦法:所用標本不超過3d,做正向、反向定型。

反應時間不足,未按規定時間判斷結果,并報告,多見于玻片法。

解決辦法:應在1030min后報告結果。

溫度不適,如溫度過高血細胞受損可產生假陰性。

解決辦法:實驗室溫度要保持在20左右。

紅細胞凝集較細小,觀察不細心,誤認為未凝集。

解決辦法:應堅持用顯微鏡觀察。

補體存在而溶血。

解決辦法:實驗前后對照觀察,發現溶血,滅活補體再做。

IgG抗體遮斷致未凝集。

解決辦法:應做釋放試驗后再做。

(2)假陽性反應

紅細胞錢串狀凝集:紅細胞相連成串,而非真正的凝集。常見于血清濃縮,血纖維蛋白原或球蛋白增高,實驗時間過長,溫度過低或輸入大量高分子物質。

解決方法:使用合格血清,將受檢者紅細胞用0.9%氯化鈉注射液洗滌3次,再滴加13滴生理鹽水,混勻,錢串狀凝集即可散開。

寒冷凝集:見于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寒冷凝集素,且效價過強,未被充分吸收所致。

解決辦法:用3745的生理鹽水洗紅細胞,并在37水浴箱內進行實驗。多見于病毒性肺炎、溶血性貧血、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癥及肝硬化等。

T凝集:患者感染或細菌污染紅細胞能與任何人的血清發生凝集,此種紅細胞也稱全凝集紅細胞。

解決辦法:用AB型血清與患者紅細胞做凝集試驗,證實有凝集;用標準紅細胞檢測血清抗體,用患者的紅細胞做吸收釋放試驗,或取唾液做吸收抑制試驗。

H凝集:因細菌污染血清而產生的H抗體,與紅細胞的H抗原反應產生凝集。

解決辦法:試驗所用血清避免細菌污染,定期檢測血清的特異性。

繼發血液凝固:可發生于未經洗滌的紅細胞懸液和新鮮血清。

解決辦法:將實驗用的紅細胞洗滌,應用符合要求的標準血清。

玻片法所致:反應時間過長,檢驗者責任心不強,觀察結果不及時,放置時間過久,血清濃縮,細胞聚集均可造成假陽性。

解決辦法:加強責任心,嚴格操作規程。

其他:臍帶華通膠、自身免疫抗體、藥物性抗體(青霉素、磺胺類等)等均可出現假凝集現象,試驗當中應引起重視。

2.責任方面的原因

標本采錯,張冠李戴。

大批量鑒定時,標簽貼錯,編號編錯。

少量標本,僅憑記憶,不做標記。

所有試劑前后滴加次序搞亂或漏加、重加。

使用不合格試劑。

未認真觀察結果,填錯報告。

以上幾項有一項做不到位,均可出現錯誤結果。輸血前的血型鑒定是事關安全輸血的首要檢查。為此,檢驗人員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以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工作態度,做好各項工作,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細心謹慎,思想高度集中,要養成忙而不亂的工作習慣,以科學的工作作風完成每個實驗步驟,為患者安全輸血打下牢固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泾源县| 定远县| 彭水| 信宜市| 余江县| 奈曼旗| 峨眉山市| 昌宁县| 武强县| 社会| 澄城县| 松阳县| 阜新市| 东乡族自治县| 乐亭县| 临高县| 张家港市| 九龙城区| 双流县| 肃北| 峡江县| 哈密市| 辉南县| 日照市| 营口市| 上杭县| 称多县| 安图县| 江西省| 诏安县| 长垣县| 云梦县| 福贡县| 临潭县| 武乡县| 稷山县| 阿拉尔市| 油尖旺区| 宜良县|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