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郵知識與郵票傳奇故事
- 何國輝編著
- 3730字
- 2021-12-23 10:44:04
三、集郵家族
對于集郵愛好者而言,僅收集郵票是遠遠不夠的,各國郵政主管部門發行和使用的信封、明信片、郵簡、信卡、郵戳等郵政用品也是收集的對象。在我國,郵票與印有預付郵資圖案的信封、明信片、郵簡等一起統稱為郵資票品(也簡稱為“郵品”),它們的收藏價值也是非常高的。
(1)封 信封是專門用來包裝寄遞書信、印刷品的封套,主要起到保密的作用。是集郵者收集與研究的對象之一。
①郵資封 指國家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的,印有郵資圖案的信封。使用這種信封寄信,如果郵資圖案上的面值已經滿足所需的郵資,就無須再貼郵票了。我國當前發行的郵資封主要有以下品種:普通郵資封;紀念郵資封;禮儀郵資封;美術郵資封;賀年郵資封等。

JF96中國郵政速遞公司成立紀念郵資封
②實寄封 是經過郵政部門寄遞后的信封。這些寄遞的信封,一般貼有郵票或郵資符志、免費標志,寫有收件人和寄件人地址、姓名,蓋有收寄局日戳和投遞日戳。它記錄了比郵票更多的資料,對于研究郵政史和郵票史,印證有關事項的史實,有著重要的作用,是集郵收藏、研究和制作郵集的重要郵品。
③首日封 是在新郵票發行首日,將該套郵票的全套或單枚貼在信封上,加蓋當天郵政日戳或紀念郵戳的信封。
④紀念封 是郵政部門、集郵公司、集郵組織或其他單位、個人為紀念某些事件、人物而專門設計、印制的信封。信封上繪有與其相關的圖案和文字,并加蓋紀念郵戳,背面一般會印有紀念內容的說明文字。
⑤原地封 是指在所貼郵票主題內容發生的原地寄發或銷票的信封,信封上蓋有所貼郵票的主題事件發生地或實體所在地的原地郵戳。經過實寄和未實寄的信封都可以稱之為原地封。原地郵戳是原地封的要素之一,是區別原地的唯一標準,直接影響原地的精度,原地可以有一個或是兩個以上。一枚好的原地封,郵票與郵戳珠聯璧合、相映成趣。郵戳上的地名、日期,成為郵票主題或實體的補充說明,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庚寅年(虎)原地封
(2)片 是明信片的簡稱,是指正面印有郵資圖或印有貼郵票位置和收信人、寄信人地址,正面或背面空白處供書寫通信內容,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郵寄的硬質卡片。
明信片的問世,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1865年10月的一天,德國有位畫家在一張硬卡紙上畫了一幅極為精美的畫,并在背面寫了些問候語,準備寄給他的朋友作為結婚紀念品。但是他到郵局郵寄時,郵局出售的信封沒有一個能將畫片裝下。畫家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畫家將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寫在畫片上寄出。果然,這枚沒有信封的畫片如同信函一樣寄到了朋友手中。
這件事引起了一直熱心于郵政研究和改革的德國高級郵務官員斯蒂芬的注意。他認為一些沒有保密內容的信可以采用這種簡便的郵寄方式,于是就向郵政總局建議發行這種郵政用品,但因代表們意見不一,此提議沒有被采納。
1869年,維也納大學的赫爾曼教授建議奧地利郵政當局應該開發明信片,并將其列為印刷品郵件,以降低郵費價格。奧地利郵政部門采納了他的建議。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奧地利正式發行,當時叫“信函片”。因此,奧地利成為世界上最早發行明信片的國家。由于明信片使用簡便,郵資又比信函便宜,所以3個月內就發行了300多萬枚。德國郵政局這下真是追悔莫及,趕緊于第二年的7月也發行了明信片。從此,明信片開始風靡世界。

生肖猴普通郵資片
印有郵資圖的明信片,必須由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稱為郵資明信片。非郵政部門也可以印制明信片,但不得印有郵資圖。明信片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信封,可以直接投寄,資費低于普通信函。明信片品種繁多,形式多樣,使用方便。
①郵資明信片 國家(地區)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的,印有郵資圖案的明信片。1869年奧地利發行了一種印有奧皇弗朗茨·約瑟夫側面頭像圖案、面值2克魯茲的明信片,是世界上最早的郵資明信片。我國的郵資明信片主要有以下種類:普通郵資片、紀念郵資片、特種郵資片、賀年有獎郵資片、風光郵資片。
②極限明信片 簡稱極限片,是將有效郵票貼在與郵票圖案相同或相似的明信片上,并蓋銷與郵票圖案或主題相關地點的郵戳、風景戳、紀念戳或其他郵政部門刻制的專用戳,使票、片、戳三者之間達到最大限度的一致。規范化的明信片圖案必須占畫面的75%以上,不能使用郵票的原圖放大,所用的明信片要早于郵票的發行時間,所蓋郵戳離郵票發行首日越接近越好。極限片上所貼郵票的郵資可以不符合實寄所需的郵資,但必須是有效郵資,極限片也可以不經過實寄。
(3)簡 是郵簡的簡稱,是郵局發行的一種集信封、信紙、郵資憑證于一身的郵政用品。郵簡的封面上印有收件人地址、寄件人地址、姓名欄和郵資圖案。寄件人把通信內容直接寫在郵簡上,經折疊粘貼后呈信封狀,可按信函交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發行過東北貼用普通郵資郵簡、普通郵資郵簡和普通郵簡等。

國內平信美術郵資郵簡
世界上最早的郵簡是1840年5月英國發行的馬爾雷迪郵簡,全套兩枚。這種郵資郵簡封面的上部正中畫有一個小島,小島上有一位英國紳士、一頭雄獅和一個米字徽,代表英倫三島。幾位長有翅膀的天使飛向四面八方,將信息傳向世界各地。周圍的大陸上是從事商務、勞作和創作的人群。畫面兩側分別畫有兩個家庭在閱讀信件的情景。下面印有“郵資1便士”或“郵資2便士”字樣。由于其郵資圖案是當時著名的英國皇家藝術家學會會員、美術家威廉·馬爾雷迪先生設計,因而就以馬爾雷迪命名。
我國于1918年首次發行郵資郵簡,豎式,橢圓形郵資圖,主圖為麥穗,面值3分,麥穗上方印有“中華民國郵政”字樣,下方印有“郵政信箋”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套郵資郵簡是1950年1月28日發行的DJ1普東1天安門圖。我國及一些國家郵政部門規定郵簡上的郵資圖如果剪下即失效,不能當作郵票貼用。

大吉大利郵資信卡
(4)卡 是郵資信卡的簡稱。郵資信卡是郵政部門發行的一種對折式,不需用信封套寄的通信卡片。信卡綜合了明信片和郵簡的特點,外形似雙連明信片,使用方法類似郵簡。信卡正面書寫收件人地址、寄件人名址,郵寄時對折,將三個邊的邊紙粘住,信文在里面不公開,收件人撕掉邊紙即現信文。郵資信卡使用較早,19世紀末,法國首先發行了供管道郵政使用的郵資信卡。1893年,上海工部局書信館以上海工部局局徽作郵資圖案,發行了我國首枚郵資信卡。1919年,中華民國郵政發行了一種郵資圖為西式嘉禾圖的信卡,但當時稱其為“郵制信箋”,面值3分,售價銀圓三分半。2000年12月1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XK1圣誕快樂和XK2新年快樂郵資信卡各一枚,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發行的僅有的兩枚國內郵資已付、無面值的信卡。
(5)戳 郵政戳記是郵政部門加蓋在郵件或業務單式上的各種戳印,又稱郵政業務章戳,簡稱郵戳。郵戳是郵政活動的反映和記錄,它標志著郵件的類別、處理方式、時限、納費與否等。集郵活動中所說的郵戳是專指戳記而不是指戳具。
世界上先有郵戳,后有郵票。最早的郵戳誕生于1661年,當時的英國郵政總局局長亨利·比紹普為解決郵件延誤問題,發明使用了一種帶有日期的小圓戳。

生肖狗郵票銷郵政日戳
隨著郵政事業的發展,郵戳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種類也是五花八門,日益增多,成為集郵者熱衷收集的對象。集郵界有句話:“今日的郵戳就是明天的郵政史”,說明了收集郵戳的意義。
①郵政日戳 指郵政部門在其業務范圍內,使用的加蓋在郵件或郵政業務單上各種戳記的總稱。從加蓋的戳記上可了解交寄時間,投遞時間、地點及辦理的相關手續。日戳不可以隨意加蓋,日期也不允許倒撥。
②紀念郵戳 郵政部門為紀念重大節日、重大事件和郵票發行而專門刻制使用的戳記。上面一般有相關的紀念文字、圖案,僅在限定的有效日期內使用。1855年,世界博覽會在法國巴黎舉行,法國郵政當局刻制了世界最早的紀念郵戳。
③風景日戳 戳面刻有風景圖案的特種郵政日戳,它既有普通日戳蓋銷郵票的功能,又有紀念和宣傳作用。風景日戳于1931年由日本首創。我國最早的風景日戳是江蘇無錫市1983年2月1日啟用的4種無錫風光日戳。

國旗郵票銷紀念郵戳
④郵資已付郵戳 表示資費已付的戳記,分無日期和有日期兩種,限加蓋在整寄整付、整付零寄和特快專遞郵件上。世界各國郵政早期普遍使用無日期的郵資已付戳記,上刻英文“PAID”(已付)、“POSTAGE PAID”(郵資已付)或法文“TAXE PERCUE”(縮寫為T.P.)。中國最早的郵資已付日戳是1872年,在上海海關使用的橢圓形雙圈郵資已付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繼續使用該郵戳處理大宗郵件。1954年,郵電部對“郵資已付”郵戳的式樣做出規定,統一為30mm八角方形,并于同年12月8日啟用。此后,在近50年的使用過程中,郵電部對郵資已付郵戳,在保持其尺寸為30mm和八角方形的基礎上,曾多次修改該郵戳的格式與文字。2003年4月1日起,郵資已付郵戳在我國全部停用。
⑤郵資機郵戳 又稱郵資機符志、郵資機印志。由郵資機打印,多為紅色和藍色,表示已付郵資的一種戳式郵資憑證。郵資機郵戳上標有郵政銘記、郵資數值,一般與日戳組合直接加蓋在郵件上,相當于已貼郵票。
⑥免資戳記 郵政部門對享有免費通信權的單位或個人交寄的郵件上加蓋的一種表示免收郵資的戳記。中國現行的免資戳包括郵政公事戳、盲人讀物戳和義務兵免費信件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過“軍郵免費”“軍郵免資”“免費”等多種免資戳,1957年9月1日至1969年3月31日,統一使用“免費軍事郵件”三角戳;1984年10月1日啟用的“義務兵免費信件”三角戳,一直沿用至今。

“義務兵免費信件”三角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