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項目投標決策機制研究
- 王春梅
- 1108字
- 2021-12-24 20:31:41
1.2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從社會認知角度探求業主相關因素對工程項目承包商投標決策的影響過程,揭示業主相關因素、承包商認知與投標決策之間的內在關系,詮釋投標決策的路徑,并進一步明確投標決策的有效邊界條件,驗證和豐富投標決策研究,同時為國內工程項目投標決策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1.2.2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本研究從社會認知視角出發,研究業主相關因素、承包商認知因素對承包商投標決策的作用過程,豐富和拓展風險決策行為的理論體系。
① 從社會認知角度揭示了工程項目承包商的投標決策過程。現有對投標決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響因素的識別以及使用定量分析技術輔助投標決策等方面,但是,實踐和研究均表明由于投標的復雜性和難以定義的特性,承包商投標決策時很少使用數學模型,更多根據項目環境因素,依靠其直覺、猜測等進行項目選擇。從社會認知理論來看,投標決策不僅會受到決策主體認知的影響,還會受到投標環境的約束。因此,本研究從社會認知角度構建了投標環境(業主相關因素,即業主財務能力、業主聲譽、招標文件提供的保障機制)和承包商風險傾向和風險感知等認知因素對投標決策的影響路徑,為進一步理解工程項目承包商投標決策過程提供了理論基礎。
② 揭示了業主相關因素對承包商認知的作用機理。現階段關于決策行為影響機制的研究多采用Sitkin?Pablo模型(S?P模型),提出影響因素是通過風險傾向和風險感知對決策行為發生作用的,但對于影響因素與風險傾向和風險感知之間的中介機制關注較少。本研究基于社會交換理論引入信任概念解釋了業主相關因素對風險傾向和風險感知的作用機制,認為承包商對業主的信任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豐富和拓展了風險決策研究的相關理論,為未來的相關研究做了鋪墊。
③ 學者們已逐漸意識到企業風險容忍在投標決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現有文獻中尚未深入探討其對投標決策的影響機制。本研究引入風險容忍,進一步探索了其在承包商風險傾向和風險感知與投標決策之間的調節作用,加深了學者們對風險認知的認識,進一步拓展了投標決策的理論研究體系。
(2)實踐意義
本研究通過解釋業主相關因素通過承包商認知對投標決策的影響機制,為進一步理解承包商投標決策,科學做出投標決策提供指導,具體來說:
① 本研究揭示的業主相關因素與承包商投標決策之間的作用機制,為承包商在面臨不同情境和不同業主時,如何選擇更適合的工程項目提供指導。
② 本研究結果有助于承包商重新認識現有的投標決策,為承包商在不同風險容忍的約束條件下,如何通過風險管理更好地做出投標決策提供借鑒。
③ 本研究對風險傾向、風險感知、風險容忍概念的引入,為承包商在投標決策階段風險管理體系的建構提供了理論支持,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投標決策階段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