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項目投標決策機制研究
- 王春梅
- 3731字
- 2021-12-24 20:31:40
1.1 研究背景及問題提出
工程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我國乃至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我國建筑行業生產總值從2011年116463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9年248446億元人民幣,僅從2018年到2019年就實現13361億元人民幣增加值。由圖1?1和圖1?2可以得知,“十三五”期間,我國建筑行業生產總值基本保持7%左右的年增長速度,盡管2019年比2018年回落了4.2個百分點,但仍達到了5.7%的較高點。“一帶一路”戰略作為我國“十三五”建設的“超級規劃”,也為我國及周邊地區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圖1?1 2011~2019年建筑行業增加值
圖1?2 2011~2019年建筑行業比上一年增長百分比
承包商作為工程項目的重要參與方,其在項目活動中的參與行為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是否對某一項目進行投標是承包商經常需要做出的重要決定之一,是企業生存和實現經營目標的重要方式。工程項目是一次性交易,與一般項目相比,具有投資額大、工期長、利益相關方多、組織關系復雜等特點,這些組織和技術的復雜性給項目實施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再加上交易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承包商需要花費相當數量的時間和費用收集信息,以便做出是否投標的決策。如果對不恰當的項目進行投標,不僅在投標階段會造成時間和資源的浪費,還會給項目實施帶來更多的隱患。因此,承包商面對的重要問題之一是怎樣選擇正確的投標項目。
相關研究者提出,投標決策過程包括兩個不同但連續的決策階段,是否投標的決策階段(the bid/no?bid decision stage)和投標報價決策階段(the markup decision stage)。對承包商來說,首要的問題是當獲得招標文件時,是否決定投標。該決定不僅要考慮贏得項目的可能性,還要考慮后期是否能夠按期完成項目并獲得相應的利潤。一旦決定投標,另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投標報價。承包商的投標報價策略需要設定一個可能提供最佳收益的基準價,如果沒有設定基準價,選擇正確的投標項目將是沒有意義的。研究表明,只有當第一階段完成后,第二階段才開始,且第一階段的決策結果將會對企業的短期和長期目標產生深遠的影響。本研究的投標決策僅指是否投標的決策。
隨著WTO保護期的結束,我國建筑市場的大門已經全部打開,許多國外的大型建筑企業紛紛加入我國建筑市場的分割競爭中。這使得國內建筑企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即使占據建設市場較大份額的承包商也會面臨項目失敗,乃至被合并或重組的風險。然而,依然有大量的國內企業進入建筑行業。我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數量由2011年72280個增加到2018年95400個,建筑業從業人員由2011年3852.5萬人增加到2018年5563.30萬人。這種情況致使當出現新的投標機會時會有大量的企業參與投標,其中不乏很多規模較大的企業。Paul認為建筑行業與其他行業類似,為了獲取項目,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考慮到建筑市場的開放性和潛在機會,一旦出現投標機會,承包商普遍會選擇投標。
隨著經濟環境的復雜變幻,影響投標決策的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一旦投標失敗,損失的不僅是為此次投標付出的顯性成本,還會失去后續的項目機會,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布局下,如果失去一次項目機會,有可能失去未來整個市場。因此,工程項目投標競爭越來越激烈,投標成本也越來越高,科學的投標決策對承包商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有效識別和掌握投標決策的影響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評估和認識投標決策行為,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為了幫助承包商更好地做出是否投標的決策,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通過中國知網和Scopus整理了與是否投標相關的研究文獻,并按照以下準則對文獻進行了篩選:
① 時間范圍:從1996年到2016年;
② 文獻類型:期刊文章;
③ 研究類型:實證研究;
④ 研究主題:投標決策。
在中國知網檢索中首先選擇期刊檢索,檢索項選擇篇名或關鍵詞,檢索詞設定為投標決策,檢索結果顯示為1553篇文獻,通過上述篩選準則對檢索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符合條件的文獻為0篇,由此發現,雖然研究者們對是否投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相關實證研究還很缺乏。
在Scopus檢索中也選擇期刊檢索,檢索項選擇article title或keywords,檢索詞設定為bid/no?bid或bidding decision,檢索結果顯示為324篇文獻,通過上述篩選準則對檢索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符合條件的文獻為13篇。本研究對上述符合條件的文獻進行整理,結果見表1?1。
表1?1 對現有投標決策相關文獻的整理
通過以上文獻整理可以看出,工程項目投標決策影響因素眾多,很早就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國外很多研究者以特定國家的承包商為被試,采用問卷調查方法開展了大量研究。由于不同國家在招投標市場狀況、文化背景、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影響因素及其重要性也存在明顯差異,投標決策影響因素的復雜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總體來說,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投標決策影響因素的識別,主要目的是為多目標投標決策方法或數學模型構建指標體系,并未進一步研究各因素對投標決策行為的影響過程,對投標決策實踐的指導性和解釋性較弱,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同時,根據風險決策理論,決策者的風險認知因素對決策行為具有顯著影響,而上述文獻中較少對承包商個體認知方面考量,難以真實反映投標決策的行為特征。
盡管關于投標決策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但實踐中,由于投標決策不當引起項目巨額虧損、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事例仍很多,尤其是近年的海外承包項目,例如,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議標形式中標的沙特麥加輕軌項目仍然出現巨虧,中海外聯合體承接的波蘭A2高速公路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被迫中止等。再次說明,對投標決策進行深入研究仍然非常必要。
另外,從上述文獻也可以看出,盡管國別因素會顯著影響承包商投標決策影響因素的識別結果,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共性問題,業主作為在投標階段與承包商可能發生交易關系的另一方,業主因素是影響承包商做出投標決策的主要因素。在此階段,承包商與業主還未開展實質性的交往,需要收集各種信息來判斷與業主合作的風險性,這些信息主要包括業主的財務能力、業主的聲譽等。研究表明,業主的財務能力會影響履約風險,業主財務能力越強,承包商投標決策的意愿越強。良好的聲譽是一種行為的約束。業主的良好聲譽會降低承包商與之合作的風險,承包商會增強其投標決策的意愿。
事實上,在投標決策之前,承包商與業主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承包商無法獲知與業主相關的所有信息,也無法對所有信息做出判斷,這就意味著投標決策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投標或者不投標是個兩難問題。在此背景下,由招標文件提供的結構性保障機制對承包商來說就顯得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問題,招標文件給出的保障機制將從合同層面給承包商以相應的補償,能夠有效保障承包商的正當權益。研究認為,鑒于交易環境的不確定性,交易一方為了降低自身分擔的風險水平,更愿意接受保障性機制較高的交易。因此,業主財務能力、業主聲譽、招標文件提供的保障機制是影響承包商投標決策的重要業主相關因素,應引起高度重視。
此外,由于投標決策的復雜性和難以定義的特性,完全使用客觀的歷史統計數據進行決策顯得極為困難。這些相對復雜且難以在事前完全明確的邏輯關系促使投標者在決策過程中往往會采用經驗、直覺、認知結果等來指導其決策行為。因此,近些年來,部分研究者開始嘗試從承包商認知的角度對投標決策進行研究。例如,Han等學者以北美和韓國的學生和承包商為樣本研究發現,在模擬的確定性收益和風險性損益情境下,被調查者對風險的態度體現為收益和損失情境都為風險尋求,損失情境下的風險尋求更為強烈。但在真實的國際工程投標情境下,由于受到自身認知偏差的影響,決策者僅表現出風險規避。Kim和Reinschmidt通過蒙特卡羅模擬技術,總結得出承包商風險態度是投標競爭中最有影響力的要素之一。張蘇娟等以中國被試為對象開展問卷調查,研究其在國際工程項目投標決策時的態度,得出決策者的風險態度呈四分模式,小概率收益時表現為風險尋求;小概率損失時表現為風險規避;中等概率和大概率收益時表現為風險規避;中等概率和大概率損失時表現為風險尋求。中等概率和大概率時,損失時的風險尋求比收益時的風險規避更明顯。陳勇強等以中國承包商為樣本,實證研究了決策者的風險傾向和風險感知對投標決策的影響。研究結果認為,決策者風險傾向對投標決策有正向影響,風險感知對投標決策有負向影響。
盡管部分學者基于風險決策理論,開始關注了投標階段承包商認知因素對其投標決策行為的影響,拓寬了投標決策理論的研究范圍,然而,現有研究更多是從承包商的風險態度或者風險感知等單一方面來分析對投標決策結果的影響,尚未進一步探究多種認知因素對承包商投標決策的綜合影響。而且,在研究框架中,缺少對其他影響因素(如業主相關因素)的協同考慮,未能揭示出業主相關因素在認知因素作用下對承包商投標決策的影響路徑。從本質上來看,投標決策不僅是以決策者為主體的決策過程,而且還受環境因素影響。
社會認知理論提出,環境將通過認知對決策行為產生影響。從社會認知理論出發,探討決策者在認知過程中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以及這些因素怎樣影響決策者的決策行為,為探討承包商在業主相關因素和其認知因素作用下如何科學做出投標決策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因此,本研究將基于社會認知理論,探索業主相關因素、承包商認知對工程項目承包商投標決策的影響機制,進一步明晰投標決策的路徑,從理論上豐富投標決策理論的知識體系,拓展研究范圍,并在實踐方面為承包商投標決策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