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學納稅申報與稅務處理從入門到精通
- 何正坤 周明桂編著
- 2349字
- 2022-01-21 14:35:27
2.2 涉稅事項認定流程
2.2.1 辦理稅種認定登記
稅種即稅收種類。稅種的構成因素主要包括征稅對象、納稅人、稅目、稅率、納稅期限、繳納方法、納稅環節、減免稅及違章處理等。不同的征稅對象和納稅人是一個稅種區別于另一個稅種的主要標志,往往也是稅種名稱的由來。同時,每個稅種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其存在依賴于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
企業在辦理開業稅務登記的同時,需要對應當繳納的稅種進行認定,由稅務主管機關來進行。
企業提交了納稅人稅種登記表(或由稅務人員在申報網上填寫)后,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的稅種登記申請信息,結合稅務登記、稅收優惠管理、相關認定等信息,進行調查核實后,對納稅人應納稅的稅種、稅目、稅率、征收方式、征期類型、申報期限、納稅期限、預算級次、預算科目、金庫名稱進行認定及變更,為征收稅款提供信息。稅種認定是把稅收政策法規落實到每個納稅人的具體形式。
我國稅種有18種,增值稅是最主要的稅種之一。自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原來實行營業稅的服務業領域,如建筑安裝、郵電通信、文化教育、金融保險、娛樂服務等,已統一征收增值稅,實質上全面取消了實施了60多年的營業稅,《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際上已停止執行。
對于不同的經營行為,稅務主管機關所認定的稅種也是有區別的。比如廣告娛樂業,不但要繳納增值稅,還要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又如煙酒首飾業,不但要繳納增值稅,還要繳納消費稅;再如原油煤炭業,除了繳納增值稅,還要繳納資源稅;等等。
具體每個企業應當繳納何種稅種,由稅務主管機關依法認定。企業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攜相關材料到稅務大廳,工作人員對企業提供的各種信息進行鑒別,認定企業該繳哪些稅種。稅務主管機關認定后,企業必須按時申報。
2.2.2 稅款征收方式認定
進行了稅種認定,接下來還要進行主要稅款征收方式的認定。稅款征收方式主要是針對企業所得稅而言,即確認如何計算繳納所得稅的方式。目前,稅款征收方式主要有兩種,如圖2-3所示。

圖2-3 稅款的征收方式
核定征收與查賬征收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查賬征收,目前是最普遍的征收方式。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方能采取核定征收。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納稅人,在其滿足查賬征收條件后,稅務機關有責任按照查賬征收的方式認定該企業的稅收征管。
(1)核定征收
核定征收是指由于納稅人的會計賬簿不健全,資料殘缺難以查賬,或者其他原因難以準確確定納稅人應納稅額時,由稅務機關采用合理的方法依法核定納稅人應納稅款的一種征收方式。核定征收主要適用于能夠準確核算收入但不能準確核算成本費用的企業。
核定征收方式有兩種,如圖2-4所示。

圖2-4 核定征收方式
什么樣的企業,稅務機關才能認定為核定征收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15修正)第三十五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如圖2-5所示)的納稅人,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圖2-5 認定核定征收的情形
核定征收必須依據一定的方法。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8〕30號)(已被修改),稅務機關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如圖2-6所示)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

圖2-6 核定征收的辦法
上述方法的任一種若不足以正確核定應納稅額時,可以同時采用兩種以上的方法核定。納稅人對稅務機關采取以上規定的方法核定的應納稅額有異議時,應當提供相關證據,經稅務機關認定后,調整應納稅額。
實例1
開建銷售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取得收入250萬元,開建銷售公司適用于核定征收方式,核定征收率為2%,則開建銷售公司應納所得稅額為250×2%=5萬元。
(2)查賬征收
查賬征收也稱“查賬計征”或“自報查賬”。查賬征收是指由納稅人依據賬簿記載,先自行計算申報繳納,事后經稅務機關查賬核實,若有不符,可多退少補。關于查賬征收的釋義包括4項內容。
①查賬征收也稱“查賬計征”或“自報查賬”。
②這種征收方式適用于賬簿、憑證、財務核算制度比較健全,能夠據以如實核算,反映生產經營成果,正確計算應納稅款的納稅人。
③納稅人在規定的納稅期限內根據自己的財務報表或經營情況,向稅務機關申報其營業額和所得額,經稅務機關審核后,由納稅人限期向當地代理金庫的銀行繳納稅款。
④稅務機關核實賬務,若有不符,多退少補。
實例2
劉軍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取得收入250萬元,凈利潤30萬元。劉軍公司適用于查賬征收方式,所得稅稅率為25%,則劉軍公司應納所得稅額為30×25%=7.5萬元。
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要么是核定征收,要么是查賬征收。查賬征收的,未必都是一般納稅人;核定征收的,也不一定都是小規模納稅人。這是由企業實際情況和當地稅務機關的要求決定的。
2.2.3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認定
納稅人在進行稅種認定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區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這個區分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它將決定著企業繳納增值稅的計算方法和金額大小,也對企業的經營業務有著重要影響。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是根據企業的經營規模來區分的。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通知》(財稅〔2018〕33號)的規定,“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下。”也就是說,當年應征增值額銷售額在500萬元(不含500萬元)以上的,應確認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登記管理辦法》規定,年應稅銷售額是指納稅人在連續不超過12個月或四個季度的經營期內累計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包括納稅申報銷售額、稽查查補銷售額、納稅評估調整銷售額。
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以下簡稱“應稅行為”)有扣除項目的納稅人,其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按未扣除之前的銷售額計算。納稅人偶然發生的銷售無形資產、轉讓不動產的銷售額,不計入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
被認定為不同資格的納稅人,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稅負。所以企業會計和法定代表人在認定之前,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努力降低企業的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