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染物的環境行為及控制
- 彭紅波
- 973字
- 2022-01-21 14:30:50
一 房地產宏觀市場變化
1.鼓勵房屋自住
2019年7月,銀保監會約談了部分房地產信托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托公司,要求嚴格落實“房住不炒”要求,之后相繼出臺了各類相關政策,加強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
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2020年,三四線城市的房產庫存仍較多,很多地方政府在政策上更鼓勵居民買房自住,鼓勵城市非戶籍就業人員購房。
2.遏制房價上漲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房地產市場做了明確定調:邊際調整,方向不變,堅定去杠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下決心解決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3.穩定房價、地價
2019年12月23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依然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作為首要工作。會議強調長期堅持房產自住,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著力建立和完善房地產調控的體制機制。
4.基建轉向居民居住需求
國家“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從現實情況來看,這個目標的大部分任務已經完成。2018年啟動三年棚改攻堅計劃,提出要因地制宜調整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市縣要盡快取消貨幣化安置優惠政策。
目前處于棚改末期,主體工作會從兩方面進行:① 通過加快安置房的建設,為棚改居民提供實物安置;② 通過地產調控與限制貨幣化安置,降低市場對于房價的預期,加強居民的拆遷意愿。
棚改模式撤場,影響最大的是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不同于一線城市的高收入機遇和強勁剛需,許多二三線城市的購房需求被棚改計劃帶起來,如果棚改政策不再繼續,這些城市的購房實力和需求必然回落。
全面轉向的基建“十三五”規劃即將結束,棚改模式即將退場。我國執行的基建模式正在不可逆轉地改變方向:從過去的粗放式發展轉變為定向發展。
政府屢次強調不搞“大水漫灌”,對基建項目來說也是如此。如今,房地產的開發會朝著建設有價值、滿足居民居住需要、能提升地方經濟的項目發展,而非繼續過去的土地財政與資本游戲。這對房地產開發商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圖1-2-1 未來城市基建發展的三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