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病防治新技術寶典
- 董世山 許利軍 陳立功主編
- 2906字
- 2021-12-24 18:01:24
一、豬瘟
豬瘟俗稱“爛腸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英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法語: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épizooties,簡稱OIE)規定豬瘟全稱為古典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并將其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政府將其列為一類動物傳染病。《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具體規定管理的動物疫病分類見附錄。
【病原】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分為2個血清型(群),不同毒株間的抗原性、毒力、致病性等存在顯著差異。CSFV和同屬的牛病毒性腹瀉病毒有高度同源性,抗原關系密切。
【流行特點】豬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不同日齡和品種的豬(包括野豬)均可發生。病豬的各種分泌物、排泄物、內臟等均含有大量病毒,通過呼吸道等接觸傳播。當感染妊娠母豬時,可造成死產或弱仔出生后不久即死去,分娩時排出大量病毒。本病急性暴發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高達90%以上。近年來,慢性豬瘟和隱性感染病例有增多的趨勢。
【臨床癥狀】潛伏期為5~7d。病豬發熱,體溫升高可達41℃左右,拱背,打冷戰,扎堆取暖,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不食,眼結膜發紅,有眼屎,走路搖晃不穩。病初糞便干燥,后期腹瀉(拉稀)。公豬包皮積尿,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紫色或紅色出血點,指壓不褪色,嚴重時出血點遍及全身。常常伴有咳嗽。有的病豬出現神經癥狀,轉圈或突然倒地、痙攣,死亡。
【病理特征】
1.急性發病時,病豬皮膚斑塊或點狀出血(圖1?1、圖1?2),皮下出血(圖1?3)。淋巴結出血呈紫葡萄樣外觀(圖1?4、圖1?5),切面呈大理石樣花紋(圖1?6),鏡檢見淋巴竇出血、淋巴小結萎縮及不同程度的壞死(圖1?7)。脾臟邊緣有出血性梗死灶,切面多呈楔形(圖1?8),鏡檢見脾組織壞死,正常結構被破壞,滲出的紅細胞與壞死組織交織在一起(圖1?9)。腎臟點狀出血,嚴重時如麻雀蛋樣外觀(圖1?10),切面皮質、髓質、腎乳頭和腎盂出血(圖1?11),鏡檢見腎小管上皮變性、壞死(圖1?12),腎小管間有大量紅細胞。繁殖障礙型母豬產的仔豬腎臟畸形、表面散在針尖大小出血點(圖1?13)。膀胱出血(圖1?14、圖1?15)。口腔黏膜出血、壞死(圖1?16),腸漿膜(圖1?17、圖1?18)、胃黏膜(圖1?19)出血,膽囊出血(圖1?20)。喉頭和氣管黏膜出血(圖1?21)、肺斑點狀出血(圖1?22),鏡檢見大量紅細胞浸潤于細支氣管和肺泡腔內(圖1?23)。心臟出血(圖1?24)。
圖1?1 皮膚出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2 耳、頸部皮膚針尖大小出血點(陳立功供圖)
圖1?3 皮下出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4 頜下淋巴結出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5 腸系膜淋巴結出血呈紫葡萄樣外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6 淋巴結周邊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樣花紋(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7 淋巴結出血。HE×100(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8 脾臟出血性梗死(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9 脾臟出血性梗死出血。HE×100(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10 腎臟嚴重出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11 腎臟切面見皮質、髓質等部位出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12 腎小管上皮變性、壞死。HE×400(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13 繁殖障礙型母豬產仔豬的腎臟畸形(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14 膀胱黏膜出血(1)(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15 膀胱黏膜出血(2)(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16 口腔黏膜壞死(陳立功供圖)
圖1?17 小腸漿膜出血(陳立功供圖)
圖1?18 結腸漿膜出血斑(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19 胃黏膜出血(陳立功供圖)
圖1?20 膽囊出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21 喉頭、氣管黏膜出血(陳立功供圖)
圖1?22 肺斑點狀出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23 大量紅細胞浸潤于細支氣管和肺泡腔內。HE×400(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24 心耳出血(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2.慢性病例特征性變化為回盲瓣、盲腸和結腸有“紐扣狀”潰瘍(圖1?25~圖1?27),肋骨有骨骺線。
圖1?25 回腸末端和盲腸的“紐扣狀”潰瘍(陳立功供圖)
圖1?26 結腸黏膜的“紐扣狀”潰瘍(1)(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圖1?27 結腸黏膜的“紐扣狀”潰瘍(2)(董世山,陳立功供圖)
【診斷要點】典型的豬瘟,根據其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和特征性的病理變化即可確診。但隱性感染病例的確診須進行實驗室診斷。
病死或撲殺的豬,取扁桃體、淋巴結等組織病變部與健康部交界處組織;待檢活豬,用注射器取血5mL,2~8℃保存,送實驗室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RT?PCR檢測(要求送檢病料新鮮,嚴禁反復凍融)。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方法可以鑒別組織、血清及疫苗中豬瘟兔化弱毒(HCLV)和野毒株的RNA,適用于豬瘟病毒的鑒別診斷、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
【類癥鑒別】在臨床上,急性豬瘟與急性豬肺疫、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急性豬丹毒、急性豬副傷寒、豬弓形蟲病有許多類似之處;慢性豬瘟與慢性豬副傷寒等病易混淆,診斷時應注意區別。
急性豬肺疫的病豬咽喉部顯著腫脹,呼吸困難明顯,口、鼻噴出泡沫,皮膚發紅、有少量出血點。剖檢可見咽喉部皮下有明顯的出血性水腫。肺臟呈典型的纖維素性肺炎和胸膜炎;頜下淋巴結出血,其他淋巴結腫大,呈漿液性淋巴結炎。抗生素治療有效。
急性豬丹毒的病豬皮膚出現紅斑,但是指壓褪色,病程長時,皮膚出現紫紅色疹塊,剖檢可見胃、小腸出血嚴重,脾臟腫大呈櫻桃紅色,沒有梗死變化。淋巴結、腎臟淤血腫大。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療有效。
急性豬副傷寒多發于2~4月齡,寒冷潮濕季節多發,先便秘后下痢,便中有時帶血;胸腹部皮膚呈紫藍色。剖檢可見腸系膜淋巴結顯著腫大,呈現漿液性淋巴結炎變化;肝臟腫大,肝表面散在灰白色壞死灶;大腸局灶性潰瘍;脾臟腫大,但是沒有梗死灶。
豬弓形蟲病也有高熱與皮膚出血點,但是弓形蟲病豬呼吸高度困難,剖檢可見肺臟間質性肺炎或水腫,肝臟散在灰白色局灶性壞死。內臟淋巴結腫大、壞死。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
【防治措施】
1.預防工作的基本原則
提倡自繁自養。必須引種時,采集血樣經實驗室RT?PCR檢測,豬瘟野毒陰性豬方可引入。加強飼養管理,豬舍內定期消毒,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規模化豬場每年應該做4次豬瘟抗體檢測,根據抗體水平,及時進行疫苗接種。新生仔豬應該在2~3周時采血檢測抗體水平,決定首免時間。接種疫苗后2~3周,采血檢測抗體,評價免疫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豬瘟陽性的豬場,由于母豬群均已頻繁接種過豬瘟疫苗,新生和斷奶仔豬的母源豬瘟抗體水平通常很高,過早使用弱毒疫苗免疫仔豬,母源抗體的干擾可能大大降低仔豬的免疫效果。因此,各養豬場應根據母豬群免疫狀態來實測豬場斷奶后仔豬的母源抗體衰減規律,用于指導仔豬的免疫時機。
2.免疫接種
(1)注意事項:最好用單苗,少用聯苗;一豬一針頭;注射劑量要準確可靠;免疫前后7~10d禁用磺胺類等免疫抑制劑。
(2)在無豬瘟發生的豬場,定期預防注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
(3)對散發豬瘟的豬場,因母源抗體的存在,仔豬出生后20日齡或25~30日齡免疫注射一次豬瘟疫苗,55~60日齡仔豬斷奶后再注射一次,保護率較高。最好做抗體檢測確定首免時間。
(4)在曾經發生嚴重豬瘟的豬場,可采用超前免疫(超免)的方法,即在仔豬出生后馬上接種豬瘟疫苗,并隔離1~2h再吮初乳。由于豬的產程一般都在2~3h,甚至更長時間,所以疫苗稀釋后要置于帶冰的保溫杯內,超免劑量一般為1頭份。至40~50日齡再加強免疫一次,劑量為1頭份。
(5)緊急免疫接種。對假定健康豬群進行疫苗緊急接種,可使大部分豬獲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