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七、豬水皰病

豬水皰病是由一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腹部和乳頭皮膚發生水皰為特征。OIE將其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政府將其列為一類動物傳染病。

【病原】豬水皰病病毒(SVDV)屬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與人的腸道病毒柯薩奇B5有抗原關系。本病毒無血凝性。病毒對環境和消毒藥有較強抵抗力,在污染的豬舍內可存活8周以上。

【流行特點】本病僅發生于豬。各種日齡、品種豬均可發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節發生較多。在潮濕天氣、飼養密度大、衛生條件差的環境更易發病。發病率可高達70%~80%,但死亡率低。病毒通過病豬的糞、尿、水皰液、奶排出體外。經損傷的皮膚和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傳染。

【臨床癥狀】臨床上一般將本病分為典型、溫和型和亞臨床型。

1.典型水皰病

特征性的水皰常見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部分豬體溫升高至40~42℃,上皮蒼白腫脹,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質與皮膚結合處首先見到水皰。在36~48h,小皰明顯凸出,大小如黃豆至蠶豆大不等,里面充滿水皰液,繼而水皰融合,很快發生破裂,形成潰瘍,真皮暴露,形成鮮紅顏色。病變常環繞蹄冠皮膚發的蹄殼,導致蹄殼裂開,嚴重時蹄殼脫落。病豬疼痛劇烈,跛行明顯,嚴重病例,由于繼發細菌感染,局部化膿,導致病豬臥地不起或呈犬坐姿勢。嚴重者用膝部爬行,食欲減退,精神沉郁。水皰有時也見于鼻盤、舌、唇和母豬的乳頭上。仔豬多數病例在鼻盤上發生水皰。一般情況下,如無并發其他疾病,不易引起死亡,病豬康復較快,病愈后兩周,創面可痊愈,如蹄殼脫落,則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初生仔豬發生本病可引起死亡。有的病豬偶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的癥狀,表現為前沖、轉圈,用鼻摩擦或用牙齒咬用具,眼球轉動,個別出現強直性痙攣。

2.溫和型水皰病

只見少數豬出現水皰,傳播緩慢,癥狀輕微。

3.亞臨床型水皰病

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但能排出病毒。

【病理特征】本病的肉眼病變主要在蹄部,約有10%的病豬口腔、鼻端也有病變,口腔水皰通常比蹄部出現晚。病理剖檢通常內臟器官無明顯病變,僅見局部淋巴結出血和偶見心內膜有條紋狀出血。

【診斷要點】根據只發生于豬,在口、鼻、蹄,有時在乳房(母豬)皮膚出現水皰及其破潰后的爛斑的特征性癥狀和基本沒有眼觀內臟病變可以作出初診。必要時采水皰皮、水皰液或痊愈豬血清,送檢后進行病毒分離或作血清學試驗確診。

【類癥鑒別】要注意與豬口蹄疫、豬水皰性口炎等相鑒別。

【防治措施】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是防止將病帶到非疫區。不從疫區調入豬只和豬肉產品。運豬和飼料的交通工具應徹底消毒。屠宰的下腳料和泔水等要經煮沸后方可喂豬,豬舍內應保持清潔、干燥,平時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加強豬只的抵抗力。

加強檢疫、隔離、封鎖制度:檢疫時應做到兩看(看食欲和跛行),三查(查蹄、口、體溫)。隔離應至少7d未發現本病方可并入或調出,發現病豬就地處理,對其同群豬同時注射高免血清,并上報、封鎖疫區。封鎖期限一般以最后一頭病豬恢復后14d才能解除,解除前應徹底消毒一次。

免疫預防:我國目前制成的豬水皰病滅活疫苗,平均保護率達96.15%。免疫期5個月以上。在商品豬中應用,可控制疫情、減少發病,避免大的損失。

常用消毒藥:0.5%農福、0.5%菌毒敵、5%氨水、0.5%次氯酸鈉等均有良好消毒效果。或將氧化劑、酸、去垢劑混合應用,即碘化物、酸、去垢劑適當混合消毒也有效。對于畜舍消毒還可用高錳酸鉀、去垢劑的混合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洼县| 花莲县| 三亚市| 荔波县| 鄄城县| 宁陕县| 环江| 什邡市| 嵊泗县| 平安县| 来凤县| 孟连| 台州市| 武穴市| 建水县| 桃园县| 石家庄市| 茶陵县| 邵阳县| 商河县| 永年县| 拜泉县| 平阴县| 昌江| 嵩明县| 光山县| 喀喇沁旗| 东丰县| 靖边县| 上饶市| 文成县| 岢岚县| 通许县| 贡山| 云浮市| 靖州| 朝阳市| 岑巩县| 东乌珠穆沁旗| 威宁| 上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