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病防治新技術寶典
- 董世山 許利軍 陳立功主編
- 817字
- 2021-12-24 18:01:31
十六、豬水皰性口炎
水皰性口炎是由水皰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患病動物的口腔黏膜(舌、唇、齒齦)和蹄冠、趾間皮膚發生水皰為特征。OIE將其列為A類動物疫病。
【病原】水皰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呈子彈狀或圓柱狀,是一種有囊膜的單股RNA病毒。應用中和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將水皰性口炎病毒分為兩個血清型,其代表株分別為印第安納株和新澤西株(含3個亞型),兩者無交叉免疫性。
【流行特點】本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多見于夏季及秋初(7~8月),秋末則趨平息。幼齡豬比成年豬易感。病豬和患病的野生動物是主要傳染源。病豬的水皰液、唾液中存在大量病毒,可通過損傷的皮膚、黏膜、污染的飼料和飲水經消化道發生感染。還可通過雙翅目的昆蟲(白蛉及伊蚊)為媒介叮咬而感染。
【臨床癥狀】病豬體溫升高1~2d后,在口腔、舌、鼻盤和蹄叉部出現特征性的水皰。病豬口流清涎,采食困難。病程較長時,舌面部的潰瘍常有增生性變化。蹄部病變嚴重時,蹄冠部常見大面積潰瘍,嚴重時,蹄殼脫落,露出鮮紅出血面。一般情況下,水皰在短時間內破裂、糜爛,其周邊殘留的黏膜呈不規則形、灰白色。有的病例,病變還可累及四肢部的皮膚,在皮膚上形成水皰和潰瘍。
【病理特征】病理變化如臨診上所見的口腔和蹄部的變化。
【診斷要點】根據發病的季節性、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很低,以及典型的水皰病變,一般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人工接種試驗、病毒分離和血清學試驗等進行確診。
【類癥鑒別】豬發生本病時,應與豬口蹄疫、豬水皰病及豬水皰疹相鑒別。
【防治措施】本病發生后,應封鎖疫點,隔離病畜,對污染用具和場所進行嚴格消毒,以防疫情擴大。
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藥物,一般采用局部的對癥治療。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1%硼酸溶液沖洗唇鼻部及口腔,黏膜破潰面涂碘甘油等或消炎軟膏。蹄部可用3%臭藥水等沖洗并涂以抗生素軟膏。應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喂給病豬流質稀食,給予潔凈飲水。同時,要加強對豬只的護理工作,保持豬舍地面清潔、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