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病防治新技術寶典
- 董世山 許利軍 陳立功主編
- 890字
- 2021-12-24 18:01:32
十八、豬巨細胞病毒感染
豬巨細胞病毒感染又稱豬包涵體鼻炎,是豬的一種以鼻甲黏膜、黏液腺、淚腺、唾液腺等組織受侵為特征的病毒性傳染病。
【病原】豬巨細胞病毒(PCMV)又稱為豬皰疹病毒Ⅱ型,可在3~5周齡乳豬的肺巨噬細胞中生長,出現巨細胞,感染細胞可比正常細胞大6倍左右。
【流行特點】宿主僅限于豬,特別是1~3周齡仔豬最易經鼻感染。本病常在2~5周齡仔豬并群時暴發流行,對未獲得母源抗體仔豬,常呈致命性全身感染。病毒主要存在于鼻、眼分泌物、尿液、睪丸及子宮頸液中,經呼吸道傳播。妊娠母豬可傳播給胎兒。
【臨床癥狀】暴發時主要癥狀為食欲減退,精神沉郁,不斷打噴嚏、咳嗽,鼻分泌物增多,流淚,甚至形成淚斑。一窩中仔豬發病率為25%,死亡率一般不超過20%。未發病豬增重緩慢,并有可能持續排毒。
懷孕母豬有病毒血癥時常表現精神委頓和食欲不振。母豬分娩時可產下死胎或新生豬生后不久即死亡,幸存者表現為發育遲緩,蒼白、貧血,下頜部及四肢關節水腫。
【病理特征】胎兒和新生仔豬的剖檢可見鼻黏膜淤血、水腫,呈暗紅色,并有廣泛的點狀出血和大量小灶狀壞死。肺間質水腫,尖葉和心葉有肺炎病灶,局部呈紫色實變。心包和胸膜積水。腎腫大、出血。頜下淋巴結、耳下淋巴結腫脹、點狀出血。喉和跗關節的周圍皮下明顯水腫。仔豬和胎兒的全身感染可見廣泛性出血和水腫。胎豬感染后無特定的肉眼病變,表現繁殖障礙的特征,即死產、木乃伊胎、胚胎死亡和不育。
【診斷要點】根據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和病變特征,即在鼻黏膜組織切片或涂片中的巨化細胞內看到嗜堿性核內包涵體,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行病毒學試驗。
【類癥鑒別】本病要與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相鑒別。傳染性鼻炎只是鼻部變形,全身癥狀不明顯,也很少引起死亡。
【防治措施】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本病對豬群影響不會很大。但當引入新豬群時,因為在循環抗體存在的條件下激發潛伏感染,或在易感豬群中引起的原發性感染,對豬場有很大威脅。要建立無豬巨細胞病毒豬群可采用剖腹產,然而病毒可通過胎盤感染,所以要加強仔豬的抗體監測,建立陰性豬群,一般至少70d時仍為陰性才算安全。目前,本病尚無特效療法。暴發后,可用抗菌藥物防治繼發的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