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孩子愛慕虛榮 喜歡攀比要不得

叛逆期案例

有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家庭條件比較好,于是他爸爸把他送到了一所“貴族”學校讀書,這里的孩子家庭都比較富裕。

有一天下午,爸爸準備開車接兒子回家,但在接孩子的路上汽車出了故障,爸爸只好勉強把車開進了附近的維修店,并從這家修理店里借了一輛面包車,開著去接孩子。

當他在學校門前的空地上停好車,正準備去門口接兒子時,正好看見兒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走了出來。于是,他就滿臉微笑地走過去接兒子,這時旁邊的小朋友就問:“這是你爸爸嗎?”可能是孩子剛剛看見爸爸開著一輛破面包車過來的,竟然回答說:“他不是我爸爸,是我們家的工人!”

這位爸爸聽完兒子的話,頓時怔在那兒了,心想:“兒子什么時候變成這樣了,連老爸都不認了。”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模仿力和好奇心很強讓孩子很容易形成攀比心

僅僅七歲的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連自己的爸爸都不認,真是讓人心寒。這種“六親不認”的虛榮心,正是源于孩子們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一種不愿落后于人、爭強好勝、物欲很強的內心綜合流露。如果放任孩子這種心理發展,那么將來發生的就不是“六親不認”這么簡單,甚至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攀比之心,七八歲的孩子也不例外。七八歲的孩子對是非的辨別能力比較差,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容易在彼此影響下產生攀比心理。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表現欲望都很強,當他想得到別人的關注或者感到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時,就會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獎勵等行為,來吸引大家的注意。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與父母也有一定的關系。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被人瞧不起,無論孩子要什么都無條件滿足,這自然就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許多父母自己就存在著盲目攀比的行為和心理。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難免會受到不良影響。

總之,七八歲的孩子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對事物還缺乏正確的判斷、分析能力,攀比心理必然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的影響,甚至使孩子的自信心在攀比中逐漸喪失。因此,當孩子出現與人攀比的苗頭時,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并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糾正。

叛逆期方法指導

方法一:不要放縱孩子的消費欲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當做掌上明珠,對孩子的消費需求有求必應,尤其是在孩子七八歲上小學時,要什么就給買什么,甚至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來顯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殊不知,父母對孩子過分寵愛與遷就,會讓孩子滋生攀比心理。

張揚來自于農村,父親不幸早亡,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為了彌補孩子失去的父愛,媽媽對張揚非常溺愛,從來不計較他的吃穿花費,只要是別的孩子有的,她都會給孩子買。所以,張揚在讀小學的時候,在同學中就很有優越感,他感到很滿足。

但上了城里的中學以后,情況就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大部分的中學同學都來自城里,生活消費水平比較高,無論是穿的,還是用的都非常有檔次。相比之下,張揚就顯得有些寒酸了,以前的優越感慢慢地消失殆盡,心理也開始漸漸失衡。

為了跟同學比吃、比穿,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張揚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向媽媽要很多錢。剛開始時,媽媽給得還很大方,但后來張揚一次比一次要得多,這讓媽媽實在是無法承受,于是拒絕了他幾次。

張揚吃了幾回閉門羹后,心理漸漸地產生了不平衡:“別人有的我為什么不能有,這根本就不公平。”于是,張揚就開始偷同學的錢,竟然好幾次都輕易得手了,就這樣,張揚的膽子越來越大,愈陷愈深,最后竟伙同他人一起入室盜竊,結果被抓。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張揚最后發展為盜竊犯,與他母親的溺愛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為母親從小對張揚百依百順,要什么就給什么,才養成了他的虛榮與攀比心理,當母親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時,他便不惜鋌而走險。

人總是有欲望的,七八歲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無原則地給予滿足,就會助長他們的攀比之心。所以,不管家里的經濟條件如何,都不能放縱孩子的消費欲,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引導,逐步糾正孩子追求穿戴、愛慕虛榮的壞習慣。

方法二:給孩子灌輸節儉的觀念

現在七八歲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情況相當嚴重,甚至很多孩子不以亂花錢為恥,反以亂花錢為榮,認為誰的錢多,誰就威信高。這使得一些孩子為了贏得比同學更高的威信,便想方設法從父母那里要錢,然后在同學面前瀟瀟灑灑地花錢,以顯示自己的大方。

而且,許多父母在孩子要錢和花錢的問題上也缺乏必要的限制,總是放任自流,有求必應。也有不少父母以孩子身穿名牌為榮,認為孩子穿得體面,父母臉上也有光,認為做父母的苦一點不算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這種教育思想有意無意地助長了某些孩子圖虛榮、擺闊氣的意識,使之惡性膨脹。

某地有一位“大款”,因一時高興,竟一次性給了還在讀小學的兒子五萬元。從此,孩子便在學校“牛”氣十足,到處與人比吃、比穿,總之,在吃、穿、玩上不能有人超過他。在學校,雇人做值日、做作業;在家里,生活起居也由保姆侍候。結果,這位原來成績還不錯的孩子很快在學校里存款成了第一,當然學習成績卻成了倒數第一。

孩子手中的錢來自父母,從根本上來看,孩子的浪費是父母約束不力造成的。有一位母親說:“我這一輩子就這樣了,不能讓孩子也像我這樣,看著孩子穿得體面、吃得舒服,我心里高興。”

美國的詹姆斯·杜布森博士在《孩子管理法則》一書中提出的尋找疼愛和管束之間平衡的五條原則中,有一條就是不要讓孩子沉浸于物欲之中。常言說“嚴是愛,慣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在孩子的物質生活方面,父母千萬不能遷就放任,嬌縱溺愛,要嚴格要求,這樣才能防止孩子滋生攀比心理。

方法三:改變孩子攀比的興奮點

孩子如果有攀比心理,這也說明他的內心有與人競爭的意識,想超越別人,或達到比別人高的水平。因此,我們要適時抓住孩子的這種競爭意識,改變孩子比吃穿、比消費的傾向,引導孩子在學習、良好習慣等方面與人攀比。

比如,當孩子說她同學昨天買了一件很昂貴的衣服,她也想要一件時,我們可以告訴她,衣服昂貴,但不一定漂亮,然后從穿著的整潔美,顏色的搭配美等方面去改變她的攀比的興奮點。又如,當孩子埋怨老師總是表揚某同學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這個同學身上的優點,引導孩子暗中努力與這位同學比一比,看能不能超過他。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了解更多的事物,如有意識地讓孩子多接觸鋼琴、舞蹈、繪畫等方面的知識;如培養孩子對于文學、歷史、地理、自然等多方面的興趣。孩子的興奮點轉移了,就不會太局限于與其他同學攀比了。

方法四:作為家長,自己不能再虛榮下去了

俗話說“大狗爬墻,小狗學樣”。七八歲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正確教導,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比如我們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地說貧比富時,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會學會比富。因此,我們要從自身做起,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嫌貧愛富或者做出沒有意義的攀比之事,要時刻為孩子做出正確表率。同時也要教育孩子不攀比、不比闊,不能動輒就給孩子買一些昂貴的學習用品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灵寿县| 资溪县| 双辽市| 阿坝县| 宝应县| 会理县| 岳普湖县| 龙南县| 吉水县| 沿河| 伊金霍洛旗| 合水县| 佳木斯市| 安远县| 通城县| 柳州市| 香格里拉县| 宁夏| 诏安县| 罗甸县| 合川市| 于都县| 托里县| 河津市| 宁夏| 衡水市| 互助| 思南县| 罗江县| 喀喇沁旗| 措美县| 安丘市| 泽州县| 马尔康县| 和硕县| 怀集县| 蛟河市| 通许县| 阳新县|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