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場進階:職業生涯規劃與面試寶典
- 劉佳 何薌
- 2505字
- 2021-12-09 12:09:09
追隨內心,它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養分
2015年8月,我從國內某知名招聘網站以項目經理的頭銜離職。與此同時,我接受了一份薪資1.2萬元的創業型公司的人力資源負責人的錄取通知。
畢業后一年,我在上市公司升職為項目經理,畢業兩年后得到了看似更好的機會。這一切來得太快了。那個時候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很厲害,我當時也一度覺得自己很牛,但在后來的創業經歷中被現實狠狠地打了一次臉。
離職那天,當我拿著離職申請書去找總經理簽字時,作為一個在人力資源領域實戰多年的前輩,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了一句話:人力資源工作不像技術領域那樣會出現天才,它需要的是時間的積累和經驗的沉淀。聽了總經理的這句話,我似懂非懂,當時剛畢業一年多的我,顯然不太理解這句話背后的含義。
后來我才漸漸地明白,也許他是想表達對我的可惜:雖然上升到了管理層的位置,但卻沒能夠安心在平臺沉淀,反而接受了一個薪水更多、職位更高的錄取通知,這對于人力資源這個需要資歷、職場成熟度以及人際關系等一系列需要經驗沉淀的崗位來說,未必是個好選擇。
年輕時心浮氣躁,心氣也高,我在進入第二家公司后,很快發現有不少自己沒辦法適應的問題,也缺乏動力和信心去解決,于是我不得不在很短時間內離開了這家公司。此后醞釀了一段時間,我才開始了真正全職的一次創業。
1.隔行如隔山,切忌隨意跟風
創業伊始,我做了一次完全跨行業的嘗試,因為有個朋友開了家做3C配件的工廠,于是我想到了外貿領域,看到當時身邊有些做外貿的朋友賺得盆滿缽滿,自己又比較喜歡和老外聊天,這個方向就這么定下來了。
最初是做批發,一開始是在敦煌網平臺上做,主要就是不斷上傳產品,寫詳情。做了15天后,后臺突然收到一位外國人的咨詢。仔細看,不難發現那是個群發的郵件,里面列了很多種類的產品,每種數量都不多,所以可以判斷出他應該群發給了一些小賣家,大賣家是不會理會這種數量少、種類卻非常多的單子的。
雖然看起來就像別人無意中丟的一個漂流瓶,但我依然非常興奮,因為是第一次接到客戶的郵件,所以我很認真地按每樣產品去找了貨源,詢價比價,對比質量。第二天,我給這位客戶回復了一封郵件,里面給了一個總報價以及每種產品的單價和型號。這是歐洲斯洛文尼亞的一個客戶,這個國家我大概永遠都不會忘記了。
郵件發出去后,有一個多星期都沒回音,我有點兒灰心,想著他是不是已經敲定了其他供應商了,但我那執著的個性這時候發揮作用了,我鼓起勇氣又發給他一封郵件,詢問對方是否對我的報價存在異議,當晚他回復我了,告訴我其他供應商給的價格更低。我調整了一下價格,并重新整理了產品圖片型號,再次發了出去,在連續跟進了5天后,終于拿下了這第一單。
由于四五月份是批發的淡季,于是我又轉型做了亞馬遜零售,有了很多第一次的經歷,比如,通宵打包產品,設計品牌logo,奔波于那些沒有地鐵的偏遠的工廠……
我一路堅持,雖然中間有成功的項目,但是以虧損居多,整個人一直處于焦慮狀態,我們真的要敬畏每一個行業和領域,用自己的熱情和有優勢的資源創業。這個資源可以是某項技能,可以是你在某個熟悉領域的經驗和人脈資源,或者是你對這個領域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認知,等等。
這也是那些在某個行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人脈或資源的人創業成功率會更高的原因。如果你自身具備某行的某一個能力優勢,可以找到這行其他方面與你互補的合伙人一起創業,這樣成功的概率會大一些。盲目創業會直接導致失敗。
2.及時止損和堅持到底同樣重要
最終在12月份,我的賬號被亞馬遜以侵權為由關閉了。在第一次被關時,還寫了很長的申訴信,但后面因為各種客觀因素再次被投訴,賬號第二次被關。這個時候,我才知道下半年大量賣家涌入平臺,平臺加緊淘汰,形成各種嚴厲的政策,很多賣家還不知道這些政策時就已經被判出局了。也是在這個時候,我選擇了放棄,不再去挽救賬號。
我之所以這樣,一方面,是經濟壓力已然很大了,很多貨壓在了美國,如果平臺在這個時候清理賣家,我們這種沒有強大供應鏈和資金實力的新手無疑是很難死磕到底的,這種情況下退出就是止損。
另一方面,我深深感受到了跨行創業的難度,即使努力從0做到1,這行的坑該跳的都得跳,該交的學費都得交。每個行業其實“水”都很深,在一個新的行業遇到瓶頸憑借個人的力量很難突破,如果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撐你繼續“交學費”,那就很難走到最后,這個“學費”包括資金投入、學習成本、認知成本、犯錯成本等。
有時,我們在做一件事情遇到阻力想要放棄時,會過不了自己的那道關,會給自己貼上一個失敗者的標簽。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要求我們堅持,要有毅力和耐心,因此我們沒有學會何時應該放棄。只有做到斷舍離,才能避免最大的損失,重新選擇一個賽道出發。看看那些在股市里只會前進不懂得止損的人們就知道了,及時止損背后考驗的是你的判斷力和魄力,它和堅持到底這個精神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它減小了你的機會成本,讓你能盡快地投身于那些對的方向和事情上,而不必在錯誤的方向上苦苦掙扎和內耗,不必真的等到已造成重大或無法挽回的損失時才后悔沒有早點兒退出。
3.懂人性就是懂自己
雖然創業失敗了,但是這成為我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它不但提高了我的抗挫能力,還幫助我增長了很多為人處世的智慧。現在再回想當年總經理給我的忠告,就有了另一個相反層面的解讀:人生不是一個答案非A即B的封閉考題,在任何一個領域,擁有多元的人生體驗都會促進你對本領域的理解。
要做好人力資源,和人打交道,不是要把自己鍛煉成社交高手,而是要懂人心和人性。而我的這段既當員工又當老板的創業經歷,無疑加深了我對自己的理解,也加深了對人性的理解。畢竟我們每個人對外人的了解程度,不太可能超過對自己的了解。
每個領域的頂尖高手,都是懂人性的高手,與其說他們更了解用戶,不如說他們更了解自己。人就是人力資源的核心。
我們做的每一個跟隨內心的選擇,是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的,它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養分。如果我遵循傳統的路線,一直在企業里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過去也許積累到了很多職場人際關系的經驗,卻也缺少像創業這段經歷給我帶來的從眼界到內心的修煉,這樣的教材是職場所不能提供的。創業放大了我的優點,也放大了我的缺點,可以說這是一場奇妙的自我發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