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竺  道  潛

竺道潛,字法深,不知其俗姓,蓋衣冠之胤也。(《世說·德行篇》注。但《僧傳》曰:姓王,瑯琊人,晉丞相武昌郡公之弟也。深公卒后,孝武下詔,謂其“棄宰相之榮注10”,可知深實出名族)年十八出家,約在惠帝太安二年(303),永嘉初避亂過江,年只二十余。約成帝末年,隱居剡縣山中,年已早過五十矣。(王導死于成帝咸康五年,庾亮死于六年,其后深東出)孝武帝寧康二年(374)卒于山中,年八十九。(《世說注》作“七十九”,上據《高僧傳》)

法深出家,事中州劉元真注11為師。元真早有才解之譽。故孫綽贊曰:“索索虛徐(一作袊),翳翳閑沖。誰其體之,在我劉公。談能雕飾,照足開蒙。懷抱之內,豁爾每融?!保ā渡畟鳌罚藙t劉公者,亦西晉清談之名士。按元魏太武帝毀法詔書,詆佛法為劉元真、呂伯彊所偽造(《釋老志》),則其地位可知。孫興公贊其“談能雕飾,照足開蒙”,想能融合佛法玄理之甚有關系人物。故支道林與高麗道人書美竺法深,特標揚其為“中州劉公之弟子”。法深之學,內外俱贍(亦《僧傳》引支道林書中語),蓋均得之于元真。故《僧傳》曰:潛伏膺以后,剪削浮華,崇本務學,微言興化,譽洽西朝也。(《世說·德行篇注》亦曰道徽高扇,譽播山東)年少(《僧傳》作“年二十四”。但其過江時年當只二十一)講《法華》(竺法護于太康七年譯《正法華經》)、《大品》(竺叔蘭于元康年譯《放光經》)。曾與桓彝之父穎(《晉書》作“顥”)為至交。(《世說·德行篇》“桓常侍語”注云:父穎,有高名?!稌x書·彝傳》:父顥,官至郎中)是亦西晉名士已與釋子往還之確證也。

元嘉初,潛避亂過江。元明二帝、丞相王茂弘、太尉庾元規,并欽其風德,友而敬焉。建武、太寧中,潛恒著屐至殿內,時人咸謂方外之士,以德重故也。及二帝升遐,王庾又薨,乃隱跡剡山,以避當世。追蹤問道者,已復結侶山門。潛優游講席三十余載,或暢《方等》,或釋《老》《莊》。投身北面者,莫不內外兼洽。有竺法義者,年十三(《名僧傳抄》作九),遇深公,便問:“仁利是君子所行,孔丘何故罕言?”深公曰:“物鮮能行,是故寡言?!鄙钜娖溆锥f悟,勸令出家。義乃從深受學,游刃眾典,尤善《法華》。又有竺法支,嘗從深受《阿毗曇》,年二十四便能講說。后于剡縣城南立法華臺。竺法蘊(當即主心無義之溫法師)尤善《放光般若》,蓋《法華》《大品》均深公擅美者也。(深弟子尚有康法識、竺法濟)

至哀帝時,好重佛法,頻遣兩使,殷勤征請。潛以詔旨之重,暫游宮闕,即于御筵,開講《大品》。上及朝士,并稱善焉。于時會稽王昱作相,朝野以為至德。以潛是道俗標領,又先朝友敬,尊重挹服,頂戴兼常。迨昱即帝位,虔禮彌篤。(上見《僧傳》。按傳復言司空何次道師事深公云云,但何充卒于永和二年,贈司空,其禮事法深應在成帝世前)潛雖復從運東西,而素懷不樂。乃啟還剡之峁山,逍遙林阜,以畢余年。卒于寧康二年。孝武帝特下詔哀悼,賻錢十萬,星馳驛送。(上節引《僧傳》)

孫興公《道賢論》以深公比劉伯倫。論云:“潛公道素淵重,有遠大之量。劉伶肆意放蕩,以宇宙為小。雖高棲之業,劉所不及,而曠大之體同焉。”《世說·輕詆篇》曰:

深公云:人謂庾元規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許。

《言語篇》曰:

竺法深在簡文坐。劉尹問:“道人何以游朱門?”答曰:“君自見其朱門,貧道如游蓬戶?!?/span>

深公胸中曠達,軒然遠舉,故興公稱其遠大之量。(按《世說·德行篇》《方正篇》俱載后來人多有道深公者,疑深公曠大任遠,故細行處頗為人所疵議)《高僧傳》曰:

支遁遣使求買峁山之側沃洲小嶺,欲為幽棲之處。潛答云:“欲來輒給,豈聞巢、由買山而隱?!保ㄒ嘁姟妒勒f·言語篇》)

其襟懷灑脫蓋類此。支遁字道林,為清談家所最傾倒。(《僧傳·于法開傳》記時人語曰:“深量開思,林談識記。”蓋竺法深以遠大之量見稱,而支道林則善清談,人所仰慕。開者于法開,識者康法識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皋兰县| 航空| 霍城县| 江源县| 邵阳市| 涿鹿县| 永修县| 宁阳县| 特克斯县| 新野县| 迭部县| 福安市| 岳池县| 金堂县| 台南县| 浦城县| 汶上县| 武山县| 牡丹江市| 拉孜县| 吉水县| 辽阳市| 泰来县| 沧州市| 台湾省| 裕民县| 新丰县| 铜梁县| 怀集县| 海宁市| 盘山县| 梁河县| 通江县| 崇仁县| 麻江县| 井冈山市| 长春市| 谢通门县| 凤台县| 砚山县|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