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佛 陀 祭 祀

漢代佛教信形神有別,形體有聚散,神明永不滅。但因過去作業,來生受報,神明遂輪轉于生死無常之苦海。天地山川,均非常住。人命尤在呼吸間,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無量。心惱積罪,生死不息,其苦難說。(上雜錄《四十二章經》)釋迦至尊,感極深而愿遂弘,曰:“萬物無常,有存當亡,今欲學道,度脫十方。”(《牟子》)所謂學道者,首在屏除愛欲,宅心仁慈,故定戒律,行禪法,禁殺生,貴施與,修持積久,則可得道,成阿羅漢(《四十二章》),或曰成佛(《牟子》)。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住壽命、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魂靈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羅漢。次為斯陀含。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羅漢。(《四十二章經》)

阿羅漢者,蓋人之神魂修行得道,已脫生死苦海,故能飛行變化,住壽命,動天地。漢魏之所謂佛,亦謂其能飛行虛空,身有白光。(見《牟子》諸書永平求法記載)人未解脫時,則為鬼物。既解脫后,則為神人。鬼物沉溺于生死苦海,而神人則能變化,住壽命。住壽命者,由中國人視之,亦如長生久視也。(按巴利文經,“阿羅漢”訓釋無飛行住壽云云。《四十二章經》所言,疑經華人改削)漢代既視佛為變化不死之神人,故齋戒祭祀為此教之主體。范蔚宗曰:“漢自楚英始盛齋戒之祀,桓帝又修華蓋之飾,將微意未譯,而但神明之邪?”(《西域傳》論)據上所言,則神靈不死乃時人共同之信仰,奉佛為神明,為齋戒祭祀,固由此根本之信仰而來也。

《后漢紀》曰:“佛身長一丈六尺,黃金色,項中佩日月光,變化無方,無所不入,故能化通萬物,而大濟群生。”袁宏所記,或本出于《東觀漢記》。則漢人必因其能普濟眾生,而祀之求福。《東觀漢記》曰:“桓帝設祭器,用三牲祠祀老子,以求福祥也。”桓帝既并祀二氏,則其祭浮屠,或亦陳中國祭器,并用三牲,而其意則在“求福祥”也。《高僧傳·曇柯迦羅傳》謂魏時“設復齋懺,事法祠祀”。吾人雖未知其詳,但漢代流行之教理,既與中國道術相通,則其齋懺事法祠祀,亦理所必然,不獨因其時戒律未具。而遂采華人法度也。由此言之,則漢代佛教為道術祠祀之一,實無可怪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宝丰县| 南郑县| 晴隆县| 新余市| 禹州市| 云林县| 咸宁市| 甘南县| 泰安市| 叶城县| 庄河市| 木兰县| 乌兰浩特市| 昌吉市| 全南县| 尼玛县| 科技| 怀化市| 宕昌县| 嘉定区| 永泰县| 商丘市| 玉屏| 望奎县| 新田县| 枞阳县| 当阳市| 岑溪市| 电白县| 武鸣县| 革吉县| 荔浦县| 万州区| 垦利县| 彰化县| 越西县| 大足县| 凤庆县| 竹溪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