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仁 慈 好 施

漢代佛教特重屏除私欲(《四十二章》特表明此義),而禪定則祛練神明之方法,故漢末頗為流行。私欲之根,為貪瞋癡三毒。佛家勸人捐財貨,樂施與,所以治貪。不殺伐,行仁慈,所以治瞋。戒殺樂施雖為印度所常行,然在中國則罕見,故漢代常道及之。明帝詔云:楚王英“尚浮屠之仁祠”。班勇記天竺事,列其“奉浮圖,不殺伐”。(《后漢書·西域傳》)襄楷曰:“此道好生惡殺。”袁彥伯《后漢紀》亦曰:“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此則其所謂仁慈者,以不殺最為世所稱道。又《四十二章經》曰“佛道守大仁慈,以惡來,以善往”,此則以犯而不校、無瞋恚心為大仁慈也。

《四十二章經》謂沙門“去世資財,乞求自足”,“為道務博愛”,“博哀施”,“德莫大施”。《牟子》謂“佛家以空財布施為名”。而當時所謂布施,特重以飯食給人。《四十二章經》有飯善人一章。楚王英設伊蒲塞桑門之盛饌。明帝并還其所貢獻財帛佐助其事。則飯僧之制,最初即流行。漢末笮融,每浴佛,多設酒飯,布于路,經數十里,任人就食,則其施飯規模甚大。亦可見漢代布施功德首在此也。

漢代方士,不聞戒殺。武帝時謬忌奏泰一方,謂以太牢祭。(《史記·封禪書》)桓帝祭老子以三牲。(《東觀漢記》)至若布施,則亦為治黃白術者所不言。武帝時,李少君以方術游諸侯,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封禪書》)楊王孫者,學黃老之術,家業千金,厚自奉養生,亡所不致。(《漢書》本傳)其行事均與重布施之沙門異其趣。但后漢時,蜀中高士有折像者,幼有仁心,不殺昆蟲,不折萌芽。能通京氏《易》,好黃老家言。原有資財二億,僮八百人。像感多藏厚亡之義,謂盈滿之咎,道家所忌,乃散金帛資產,周施親疏。自知亡日,召賓客九族飲食辭訣,忽然而終。卒后家無余資。(《后漢書·方術傳》)則東漢奉黃老者,固亦有戒殺樂施者也。至若《太平經》常言樂施好生,則尤與佛家契合。此當于下及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市| 织金县| 天峻县| 衡水市| 襄城县| 吴忠市| 金湖县| 布尔津县| 永年县| 饶河县| 大足县| 长汀县| 河池市| 沽源县| 崇阳县| 五寨县| 河曲县| 邯郸县| 抚远县| 忻州市| 德庆县| 彰武县| 京山县| 运城市| 达拉特旗| 正镶白旗| 阿拉尔市| 蒲江县| 阿拉善右旗| 平阳县| 潍坊市| 藁城市| 合水县| 西安市| 嘉禾县| 东方市| 新巴尔虎右旗| 娄烦县| 那曲县| 招远市|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