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24章 十里不同風

“‘大明官箴’吏部和都察院做的不錯,兩位卿家辛苦了。”

“臣惶恐。”

廷議結束之后,朱厚熜留下了吏部尚書張璁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璋兩個人。

對于他們的合作很滿意。

張璁本來就是朱厚熜非常欣賞的官員。從登基開始,朱厚熜培養張璁的方向就是主導改革的負責人。張璁也不負朱厚熜的期待,不管是在哪一個位置上都讓朱厚熜很是滿意。湖廣總督任上,不管是人口普查還是土地丈量都做的非常不錯。在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位置上,更是朱厚熜改革最大的支持者。

相比起張璁,陳璋這名官員算是朱厚熜登基之后才認識的一個大臣。但陳璋這個人很有意思,而且讓朱厚熜越來越欣賞。有原則,但不迂腐。有能力,但不驕傲。

可惜年紀有些大了。

“你們提出新的‘大明官箴’回避制度方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張璁、陳璋都明白,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皇帝最忌憚臣子什么?

結黨營私。

而文臣結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以宗族、姻親、師生、同鄉、同窗為紐帶成立一個巨大的關系網。朝廷制定的很多回避制度,面對這些關系網的時候,往往沒有多少效果。

你總不能讓所有關系都回避,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璁想了想回答道:“皇上,這個問題的根源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口音、習俗等方面。臣在湖廣處理當地衛所的時候,就碰到了這樣的問題。朝廷派出的一些武官到了衛所,但根本無法代替衛所原來的武官。不是因為原來的武官在衛所多么得人心,而是朝廷派過去的武官,根本聽不懂當地衛所官兵說什么。后來朝廷在湖廣招募一個千戶所的兵丁,就因為存在這個問題,結果訓練發生很多問題。朝廷派遣的武官聽不懂下面的兵丁說什么,下面的兵也聽不懂武官再講什么。無奈之下只能是給千戶派遣一名當地出身的副千戶幫忙,至于下面的百戶、把總、小旗都只能是從當地抽選。朝廷衛所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之一,就是這個問題。”

“張尚書說的,臣也遇到過。”

陳璋附和。

道:“臣在貴州處理一些案子,其中有一些案子荒唐透頂。朝廷派過去的縣令,根本聽不懂當地人說什么。結果審案子的時候,縣蔚和幾個胥吏聯合起來,公然在大堂之上顛倒黑白。案子都審完了,縣令認為的案子和實際的案子完全是南轅北轍的。”

“當地士紳和胥吏聯合,糊弄朝廷派去的官員,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除了地方士紳和胥吏在當地關系盤根錯節之外,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朝廷官員根本聽不懂當地人說什么。所以朝廷派遣的官員,到了地方只能是倚重當地士紳。”

張璁也支持陳璋的說法。

朱厚熜靜靜地聽著。

他們兩個人雖然沒有直接說結黨的問題,但卻把他們認為的原因說了出來。中國很大,而且古代的交通條件導致各地交流有限。這樣的結果就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光是各地方言那就是大問題。

同一種方言,同一種習俗,同一種口味,同鄉之間自然而然的就會更多的交流。交流多了,關系就會更加靠近,最后就會出現利益關系。

地方上密密麻麻的各種關系,排斥外來的官員,外來的勢力,都跟這些有關系。

但這個問題是歷史形成的。

“那卿認為應該怎么做?”

“皇上,臣認為朝廷應該下大力氣推行官話。不管是在兵營,還是在地方,都要推行官話。只有官話通行,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這種事情。朝廷派遣的官員到了地方,朝廷任命的將軍到了軍隊,才不會出現目前的問題。”

張璁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陳璋也是立馬開口道:“臣附議。臣在西南省份參與改土歸流,最困難的一個就是語言不通。不僅僅是瑤民、壯民,就是當地漢人也是如此。臣想要真實的了解一下當地的情況,但如果沒有當地人陪同,根本聽不懂當地漢民說的話。臣后來也是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稍微能夠聽懂他們日常所說的話。但也僅僅是一點點。在這樣的地方朝廷就算是能夠壓制那些當地土司,但后面的改土歸流也是阻力重重。因此臣也認為朝廷一定要推行官話,讓大家都能夠說官話,最少都能夠聽懂官話,才能夠根治這些問題。”

朱厚熜靜靜地聽著。

后世網絡很多詬病普通話推廣的言論。但在朱厚熜現在的位置來說,如果現在的大明朝能夠跟后世一樣普及普通話,那么很多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就像是部隊軍閥化的問題。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官話不普及。普通百姓說的都是當地的地方語言。光是語言不通,已經是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屏障。結果是部隊當中,只能是一個地方的人在一個部隊,無法讓他們混編。混編之后,就連下達命令都會出現問題。

要是普及了官話,朱厚熜就可以在募兵的基礎上,對各地的部隊進行一些混編。北方的兵,去南方服役。南方的兵,來北方服役。這樣就能夠有效的制止出現軍閥問題。

“那你們認為應該怎么做?”

“臣認為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是讀書人方面,一個是軍隊方面。”

張璁開口。

道:“讀書人方面來說,第一,全國的學堂,不管是官辦的學堂,還是各地的學院,以及鄉鎮私塾,必須要以官話教學。朝廷要做出明確性的規定,這些學堂、學院、私塾若是不用官話教學,那么一律按照規定懲處。”

“第二,朝廷官員在衙門辦公,或者出外辦公,都必須要用官話。不管是有品級的官員,還是所屬吏員,都必須要說官話。若是吏員不會說官話,官府要聘請先生教他們說官話。如果還學不會,就讓他們離開衙門。”

“第三,官員聚會,文人聚會,只要是人數超過五人以上,就一定要講官話。”

朱厚熜默默點頭。

這種強制性的推廣官話,一定會受到一些阻攔。因為有些人不希望官話普及,打破一些不應該打破的界限。包括很多官員也會如此。

但張璁是一個敢想敢干的官員。

所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張璁看皇帝不反對,繼續道:“另外一個就是軍隊方面。朝廷應該給大明軍隊,每個百戶所配備一名先生,教他們官話。就算他們無法跟讀書人一樣說官話,但簡單的交流是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杜絕軍隊內部出現抱團現象。”

“給部隊配備先生?很大膽的想法。不過會有讀書人去部隊嗎?”

“考不上秀才的貧窮讀書人多的是。”

張璁毫不在意。

別以為大明朝的秀才多如狗。其實能夠考上秀才的,在讀書人當中依舊是少之又少。多少滿頭白發的童生還在為了考秀才而努力。

“嗯。”

朱厚熜想了好一會點了點頭。

官話是一定要普及的。

目前自己登基十來年時間。普及官話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幾十年上百年的工作。

“此事你們兩個人和楊師(楊慎)、王廷相(國子監祭酒)商量一下,拿出一份方案。不要想著畢其功于一役,要制定一份十年二十年的方案。”

“遵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北流市| 德保县| 景东| 突泉县| 封丘县| 临朐县| 宁津县| 浦东新区| 华安县| 汪清县| 华池县| 梧州市| 交口县| 新乡市| 九江市| 临泉县| 蒙山县| 新乐市| 枞阳县| 湟源县| 清远市| 雅安市| 广平县| 湾仔区| 通渭县| 如东县| 保靖县| 天长市| 竹山县| 阜宁县| 郯城县| 连江县| 汽车| 会泽县| 黄浦区| 和政县| 犍为县| 富阳市| 普安县|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