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14年8月12日。
朱厚熜正式批準了吏部尚書張璁、協辦大學士兼任翰林學士的楊慎、刑部尚書陳璋、國子監祭酒王廷相提出的關于全國推廣官話的折子。
命名為“官話條例”。
這份“官話條例”當中包含的內容很多。
嚴格規定使用官話的場合。像官辦學堂、私人學堂,還有鄉鎮私塾,那些老師講課必須要用官話。朝廷官員聚會、讀書人聚會,就算是私下聚會,五人以上都要講官話。
衙門的那些吏員,也要學習官話,平時在衙門必須要講官話。
有非常明確的處罰條例。
官員如果不遵守規定,就要革除官職,勒令致仕。讀書人如果不遵守規定,那么有功名的革除功名,沒有功名的取消考科舉的資格。吏員如果不遵守規定,官話不及格,統統都要開除。
官辦學堂如果不遵守規定,那么就追責學堂教諭的責任,甚至往上追責地方官員和學政的責任。私人學堂和私塾如果不遵守規定,就取締私人學堂和私塾。
還有就是軍隊這邊。
每個千戶所都要有老師,專門教大家講官話。隔一段時間軍隊就要接受一次官話考試。如果軍隊官兵聽不懂官話命令,到時候軍隊將領就要負責。
反正新制定的“官話條例”就是一個道理,那就是在公開場合必須要講官話。朝廷要用這種方式推行官話。
以前講官話,主要是讀書人和做生意的商人。
但朱厚熜要打破地方界限。朱厚熜不能允許朝廷派遣地方的官員,因為語言問題被當地士紳和吏員欺負。也不允許在軍隊當中,因為官話不普及,出現軍閥的苗頭。
所以先從推廣官話開始。
嘉靖14年8月19日。
朱厚熜批準“官話條例”七天之后,朱厚熜再次批準一個新的條例。內閣、吏部、都察院經過幾個月的討論,拿出了最終版本的“大明官箴”。一些爭議性比較大的條款因為內閣的反對沒有寫進去,但吏部和都察院之前提出的其他條款八九成都寫了進去。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如此正式的出臺對于官員的約束條款。對于官員各種行為的限制條款非常詳細。而且這部“大明官箴”,并不只是簡單的約束官員行為,而是作為和“大明律”一樣地位的重要條款。
可以說是大大提高了“大明官箴”的地位。
成為了憲法一樣的地位。
可以說“大明官箴”的出現,是朱厚熜登基之后吏治改革的重要成果。甚至此次批準的“大明官箴”,會影響中國以后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因為里面的很多官員行為準則,就是幾百年之后也要遵守。有了“大明官箴”之后,朝廷吏治就有了清晰明確的依據。
自從張璁擔任吏部尚書以來,朱厚熜推進改革的速度明顯開始加快。
各種改革措施是一項接著一項。
有了朱厚熜這個皇帝的支持,費宏雖然是內閣首輔,但已經是控制不住張璁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張璁已經成為了朱厚熜手底下全面負責改革的大臣。
相繼推出“官話條例”和推出“大明官箴”之后,朱厚熜一直在關注實施的情況。當然主要是擔心會有反彈,會有一些反對的力量。
不過幾個月下來,雖然有些阻力,但都是暗地里有人使壞,并沒有明面上的反對力量跳出來。
時間過去幾個月,到了年末之后,朱厚熜的關注轉移到土地丈量上來。從嘉靖11年9月,新上任的戶部尚書桂萼提出全國推行“一條鞭法”以來,到現在已經三年時間。
推行“一條鞭法”,不同省份有不同的政策。
但不管是什么樣的政策,“一條鞭法”的基礎是土地丈量。只有掌握準確的土地情況,才能夠推行“一條鞭法”。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朝廷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丈量。
大明朝雖然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丈量土地,但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說是丈量土地,但只不過是把以前的數據繼續抄一遍。百年來朝廷都沒有正正經經的進行過土地的丈量。
此次土地丈量,甚至比朱元璋時期丈量土地還要仔細,還要全面。
經過三年的時間,朝廷的土地丈量有了結果。
現在到了土地部開始匯報情況。
大廷議。
雖然比不上早朝那樣來那么多官員。但大廷議來的官員也不少。除了朝廷從三品以上的官員之外,都察院御史,六科官員都會參加。
土地部尚書張羽上前道:“經過三年的土地丈量,土地部確認目前全國耕地為846萬6253頃地。”
“嘩——”
這一次丈量土地,耕地面積一定會有很大的增長。這一點大家都是確信的。
朝廷這些官員,大部分都是出自耕讀世家,是地方士紳出身。對于地方士紳隱匿土地,包括權貴隱匿土地的情況都是有一定的了解。只不過牽涉到自己的利益,因此之前大家都是睜一眼閉一眼。但朱厚熜登基之后,是鐵了心要丈量土地。這一次朝廷丈量土地,連宗藩土地都開始丈量,朝廷官員都知道數據上必然會有一個很大的增長。
不過雖然有心理準備,但也沒有想到耕地面積會增加如此之多。從朱元璋第一次丈量土地有過七百多萬頃之后,之后朝廷統計的耕地面積一直在四百萬頃左右浮動。不過那個時候朝廷統計的,只是官田和民田為主,并沒有包含衛所屯田,以及被權貴和士紳隱匿的土地。
這一次統計更加全面。權貴和士紳隱匿的土地,加上衛所屯田,以及這些年開荒,朝廷估計大明朝的耕地大約在七百萬頃上下。可是沒想到數據出來,竟然有近八百五十萬頃左右。
朱厚熜桌前有詳細的統計。
就是每個省份報上來的數據。相比起朱厚熜剛剛登基,數據變化最大的當屬南直隸、湖廣、四川、遼東等省份。像山西、河南等地其實數據變化不是很多。
不過別看數據變化好像不多,但真實情況變化非常多。
因為之前的統計,都是延續以前的統計。但以前統計的耕地當中有很大一部分耕地都收不上來稅,因為山西、河南等地大量的耕地都隸屬于宗藩,或者是宗藩姻親、宗藩家仆手中。對于這些耕地,地方政府根本收不上來稅。
結果明孝宗、明武宗時期,山西和河南的財政情況就已經非常惡劣。當地財政已經無法滿足宗藩的俸祿。特別是山西已經需要從其他地方抽調資金,才能夠足額發放宗藩俸祿。
但現在不一樣。
數據看起來變化不大,但只要是朝廷統計的,這一次都能夠收稅。朱厚熜登基十四年時間,做的最直接、最值得肯定的事情就是推動稅收改革。
取消權貴在土地稅上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