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個前提:主動出擊
在商務領域,有時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有的銷售管理者,不久前還口口聲聲說:“攻擊就是最大的防御,所以要不斷的促銷。”要求業務員將全部心力,都放在開發新市場上。
然而,一段時間過后,他卻對部屬拿到的訂單百般挑剔,還說:“這種小事也花那么多時間,做事真沒效率,搞不好還會被退貨呢!”想盡辦法要讓部屬被罵得心服口服。
這樣的事如果一再發生,只會讓員工對主管產生不信任感,他們會認為:“上司說的話就當作放屁吧!”
如果上司能做明確的指示,那還算好,最怕的就是部屬完全不知道他的想法。例如以下這兩種例子:
①雖然經營者有很清楚的想法,但是部屬們卻不了解。
②經營者自己也無法做決定。
面對這種情形,如果管理者的態度是“未得到上司的指示前絕不輕易行動”,這可以說是最糟糕的。因為這么一來,不但什么事都做不成,部屬們更會因無所適從而犯下更大的錯誤。
另外,如果管理者抱著“猜測”的態度,隨便指示部屬做事。與前一種方法比起來,雖然算是較積極,但如果管理者的指示錯誤,就會使大家的努力都付諸東流,有時結果比“什么都不做,光等指示”還慘。
身為一位管理者,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和準備為基礎,具體地規劃工作進度,并清楚地確認經營者的想法后再去做。
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上司的指示不明確,那就等于沒有盡到管理者的責任。畢竟,他是領導,你是干部;他可以光想不干,你必須邊干邊想。
所以,不要光問領導:“怎么做才好?”要表現出主動精神。
本來管理者就該是最了解實際工作的人,也該是最容易掌握第一手資料,并提出正確策略和具體執行程序的人,絕不能因為經營者的方針不明確就袖手旁觀。
如果上面的方針不明確,管理者更應將它進行一番規劃,使之具體化,并告訴下屬:“就是這樣做!”
這就叫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