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者的營銷手法
- 石地
- 3137字
- 2021-11-26 11:09:23
第4節 形成自然順序
自然界有著神奇的力量,這讓我們感覺到害怕,因為我們無法掌控自然界。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逐漸知道了自然界的秘密,發現了其中的規律。自然界最奇妙之處在于它僅僅遵循最簡單的基本原理運行,一直未變。但是,人類最愚蠢之處卻在于試圖違背自然界的規律。當人類試圖插手自然的運行時,卻給自己帶來了不可逆轉的災害性改變。惟有尊重規律才能生存。簡單化的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形成自然順序。什么是自然順序?作為管理者的你,要先問問自己:你是不是在過度管理?你是不是無法面對現實?如果你回答是的話,說明你正在與自然順序背道而馳。
◆少就是好
管得少就是管得好。——杰克·韋爾奇
昔日的美國企業運營類似軍隊的發號施令,原因很簡單,因為許多企業領導人本身就來自于軍方。因此,他們在仿效軍事管理模式上得心應手。“司令官”下令,“士官”和“士兵”執行,指令源自上層,下級只是聽從命令,然后遵照執行,沒有任何反饋的余地。管理得越少,公司越好,因為企業是相當簡單的。現在的大多數管理者都是在過度管理,這樣的后果是導致官僚主義的懶惰和散漫。
我們的管理者經常陷入這樣的通病之中:習慣于相信自己,不信任其他人,經常粗魯地干預下屬的工作過程。問題是,這個病會形成一個怪圈:上司喜歡從頭管到腳,越管越變得事必躬親,獨斷專行,疑神疑鬼;同時,部下變得過于謹慎,養成依賴、從眾和封閉的習慣,把主動性和創造性丟得一干二凈。企業中最悲慘的事莫過于此了。時間長了,企業就變成老年癡呆癥患者。那些不信任員工的老板,無論公司事務大小總愛事必躬親,結果往往會嚴重挫傷員工的自尊心和歸屬感,從而會使公司像著魔一樣,持續產生越來越大的離心力,甚至最終導致公司的分崩離析。
我曾看過一篇關于美國最受崇拜的CEO的文章,其中提到了默克公司的雷蒙德·吉爾馬丁:“當默克公司的董事們找到56歲的吉爾馬丁擔任CEO時,他們交給他一個重要使命:開發新一代有轟動效應的藥品,以替代那些馬上要過專利保護期的重要產品。吉爾馬丁做到了。”
看到這篇文章,你可能會認為吉爾馬丁在忙著管理這家公司,其實,他只在實驗室里負責藥品研發。這件事他從頭做起,一干就是四年。
一些深諳“管得少即管得好”的公司甚至不給主管們設定目標,因為股票期權使他們得到的報酬與他們的貢獻相一致。
我們總是在說要降低成本,但我們從來沒有從管理階層出發去考慮。事實是,管理人員占用了公司管理費用的很大一部分。總經理下面有副總經理,每位經理配備幾位助理,也許還會有助理的助理也說不定,誰知道呢?管理者的工作使每一位管理者不知所措,即使是經理助理也已經不能靠他一個人來完成助理工作了。
多年的觀察告訴我一個事實:管理者制造了更多的管理。如果你立志像通用電氣公司的杰克·韋爾奇那樣,那么,你就應該像他那樣思考: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等等,“不管理”?聽起來似乎有點過于夸張。別急,作為公司的負責人,并不意味著你最好什么事都不做。“不管理”是一種觀念上的革新,你得把自己變成一個“領導者”。在第三章《從“管理者”變成“領導者”》中你將進一步了解到這一點。
◆面對事實
所謂事實,就是無論你是否愿意面對,它都存在。管理和領導的藝術其實很簡單,就是面對事實——關于形勢、產品的事實,然后根據事實快速果斷地行動。想想看,我們有多少次因循守舊,心中期待著事情自己會好轉。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無法面對事實,不能即刻行動。“認清事實,有所行動”,這就是管理的精髓。不要期望下一個計劃,不要等待下一個方案,不要三思而后不行,只要認清事實就放手去做吧!
差勁的管理人員只會逃避問題,而能干的管理人員卻能面對事實。當約翰在上司面前和同事嘲笑、譏諷公司最高主管時,他的上司并未假裝充耳不聞。在會議結束之后,他把約翰帶到一邊,沉著而堅定地與他交談,詢問他嘲諷最高主管目的何在。約翰起初感到手足無措,但馬上便知道自己錯了。假如他的上司只是一味地逃避事實,他將無法知道自己的過失。
新任秘書瑪麗上班總是遲到,不但經常聊天,而且要花好幾個小時打一張備忘錄。盡管這個問題困擾著你,但是為了怕傷感情,你不愿同她提及這件事。你完全可以婉轉地告訴她:“我對于你上班遲到、聊天,以及打一張備忘錄所花的時間,實在感到很擔心。”感覺代表事實,面對事實吧。問題就出在你身上,因為你是一位管理者。
在走向災難的組織中,真正的問題被掩蓋起來或被拋在腦后,管理者把醒著的每時每刻都用于以最好的方式應對最新的壞消息,巧妙地掩蓋公司的任何問題。這種瘋狂的做法常常伴隨著經理們的百般辯解,他們說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爭取時間,以后會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如果你發現自己總希望明天將會是一個好日子,你也許應該改變現在所做的一切。
在情況不樂觀時,不要假裝什么事都沒有,糟糕的情形不會自己消失;也不要認為時間會治療一切,凡事總會好轉,像鴕鳥遇到敵人時那樣將頭埋在沙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不能面對事實,你能做什么?
《突破52種經營困境》的作者戴比·肯尼迪告訴了我們如何面對事實,我覺得他說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把這些建議摘抄如下:
不要回避事實。無論你回避的事實是你的產品、服務、管理者、職員、你本人或者經營當中的哪方面,你都應該勇于看到它們的真相,看到它們對業績的沖擊。要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什么是事實,事實在起著什么作用。承認問題的存在就已經把問題解決了一半。回避一個已知的問題,很可能會給你帶來不可知的隱患。
腳踏實地地面對現實。如果你的勇氣只能讓你走出一步,那就找出這一步并邁出去。特別是,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敏感而微妙的事實,或者還包含著對源遠流長的傳統的突破,你就會發現邁出新的步伐比較容易。記住,行動總是要強于回避,問題最終總是會被解決的。你遇到“神圣不可侵犯者”了嗎?先自問一下,是否有必要采取某種行動去處理一種情況下的事實;如果采取了行動,最糟的情形會是什么,可能發生的好的情形又是什么。你或許會發現,采取行動要比繼續回避事實具有更長久的良性影響。睜大你的眼睛,讓適當的其他人也能做這樣的事情。要承認這樣一點。如果你能把案例擺到桌面 上來讓大家討論,你也就為別人敞開了大門,使他們也能暢所欲言地把問題擺出來。只要情況沒有什么變化,他們就會始終這樣做下去的。不斷更新求優。如果你面對的是改革問題,那就應該嘗試一下改革。采取一項大膽的行動,以對企業的更新優化來震驚每一個人。在計劃里,第一步先拿自己曾回避的事實開刀。尋求幫助。如果保底線、其他人或者你自己的前景已經受到回避事實引起的惡性沖擊,那就該尋求幫助了。去圖書館、書店或者上因特網去瀏覽,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和其他公司的人交談,看看他們是怎樣處理同樣問題的;也可以找一個專家或者顧問來幫助你。牢記事實將會使你獲得解放!要敢于承擔責任。如果你意識到某一事實對你的單位有著負面影響,而且每個人也都在回避這個事實,那你就應該把這個事實擺出來,讓能解決它的人去解決它。
想象一下別人在遇到類似事實的時候會怎樣做。回憶一下你所知道的解決問題的大師,想想他們是怎樣解決棘手難題的。再想象一下,一個競爭者在碰到這樣的情形時會怎么做。效仿你所熟悉的杰出領導人,想想他們會有何種反應。努力追尋那些有效處理問題的人們的足跡。
直起腰桿挑起擔。當我們面對困難的情形時,有時似乎容易忽略它。通常,我們會低下頭來回避,但無論怎樣,事實總是要擺到我們面前的。老經驗有時是會腐蝕個人或者企業的自信心的。有些事情會逼著你直起腰桿,作出決斷,承擔責任,改變現狀。一旦你站起來勇敢地直面改革時,你就將發現身邊已經站著支持你的人,等著支持你曾躲避過的那些努力。“真知源自實踐”,這就是吉姆·海霍斯特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