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修身養(yǎng)性智慧
- 石地
- 1337字
- 2021-11-26 15:56:16
修身處世之根本
(唐)趙蕤
考察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是看他怎么做而不是看他怎么說。人的品行總會有跡象表現(xiàn)出來,根據一個人的根本品質去參驗他辦事的跡象,那么是善是惡就無法掩飾了。
水是涼的,火是熱的,金石是堅硬的,這幾樣東西并未自己標榜,可是沒有人不了解它們是哪樣性質的。這是什么原因呢?它的標記就附在它本身上面。所以說,,假如我的所作所為誠如那幾樣東西一樣,誰還會懷疑我的品行呢?如今人們不相信我的品行,卻埋怨別人不相信自己,真是糊涂極了。由此即可明白,修身有根本可察,做事有跡象可尋,只要仔細觀察,那就誰也無法掩飾真相了。
什么是修身的根本呢?孔子說:“修身處世有一定的準則,而孝敬父母是根本;送葬有一定的禮儀,而哀悼死者是根本;戰(zhàn)陣有一定的排列方式,而勇敢作戰(zhàn)是根本。”姜太公說:“人民不盡力務家,不是我的人民;官吏不公平廉潔、愛護百姓,就不是我的官吏;宰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合陰陽四時,使國君安居王位,不能選拔訓練群臣,使其名符其實,法令彰明、賞罰得當,就不是我的宰相。”這就是修身的根本。
什么是做事的跡象?過去,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了即墨任職以后,每天都有人說你壞話。可是我派人去巡察即墨,看到荒地都開墾出來了,人民豐衣足食,官府沒有積壓的工作,東方一帶因此寧靜安定。這是因為你不用財物收買我身邊的親信以求榮譽啊。”因而將萬家封給即墨大夫做采邑。又召見東阿大夫,對他說:“自從先生做東阿太守后,每天都有人說你的好話。然而我派人去巡察東阿,只見到處荒蕪,百姓貧困潦倒。趙國攻打甄城,你不能救助;衛(wèi)國攻取薛陵,你竟然不知道。這是你常用財物收買我身邊的親信以求榮譽啊。”當天,便殺了東阿大夫和身邊親信中說東阿大夫好話的人。齊國因此也治理得井井有條。
漢元帝時,石顯專權,京房私下晉見皇帝,問漢元帝:“周幽王和周厲王當政,國家怎么陷入危機的呢?他們信任的是些什么人呢?”元帝說:“君主不英明,信任的都是些投機取巧、吹吹拍拍的人。”京房說:“是明知他們投機取巧、吹吹拍拍還要任用他們呢?還是認為他們有才能而任用他們呢?”元帝說:“是認為他們有才能。”京房說:“那么如今怎么知道他們不賢呢?”元帝說:“根據當時社會混亂,在君主的地位受到威脅的情況下知道的。”京房說:“齊桓公、秦二世也曾聽到過這樣的道理,但他們卻嘲笑幽王、厲王的糊涂。然而他們仍然任用了豎刁、趙高這樣的狡詐之徒,結果國家政治日漸混亂,造反的人滿山遍野。為什么他們不能以幽王、厲王作為前車之鑒,從而覺悟到自己用人之非呢?”元帝說:“只有懂得大道的人,才能鑒過去以知未來啊。”京房說:“陛下看現(xiàn)在的朝政是清明還是混亂呢?”元帝說:“也是非常混亂的。”京房:“如今受信任重用的是些什么人呢?”元帝說:“有幸的是現(xiàn)在被任用的石顯比豎刁、趙高他們好。我認為朝政的混亂責任不在于他。”京房說:“前世的齊桓公、秦二世也是這樣認為的。我恐怕將來的人看現(xiàn)在情形就如同我們看過去的情形是一樣的。”這就是凡事必有跡象表現(xiàn)出來的道理。
由此說來,修身也好,從政也好;都有一個最根本的準則。政治是否清明,人是否有才也都有跡象表現(xiàn)出來。如果能把持住根本,以辦事的跡象作為考核的依據,那么就像水是涼的、火是熱的一樣,人的善惡就無法掩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