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在平淡中見神奇
(清)張英
人們治家和修養身心,最不能夠好奇。一部《中庸》,本來是極其平淡的,卻是極為神奇的。一個人能在倫常方面沒有缺陷,日常生活中勤快勞作,治家節儉省用,待人接物,每一件事都合乎規矩法度,沒有什么古怪之處,就是圣賢一類的人,難道不是最奇妙的嗎?
如果舉止怪異,說話詭異偏激,明明是平常的道理,卻要牽強附會地找些古怪理由來固守偏差、掩飾是非,自以為境界高、不落俗套、不墜常境,實際上這是窮奇、梼杌那樣的兇惡之流,哪里可能表現出什么奇異呢?
布匹和糧食是千古以來的最具意味的東西,從早到晚都離不開,為什么獨獨對與其同樣重要的修身養性、約束行為,不認為是“朝夕不能離”的呢?
世界上的人只為不懂得命運、不安于命運,才產生許多憂愁和煩惱。圣賢明明告訴我們說:“君子安于平易以等待著天道的命運”;又說:“君子遵行法度以等待著天道的命運”;還說:“修身養心以等待著天道的命運。”不知道命運就不能成為君子。因為只有真切地知道命運,而后才能安心地等待命運。
我經歷的處世經驗很多,認識這一個“知”字很確切。我曾經與韓慕廬吃住在天壇,深夜暢談,慕廬談到了他當年參加鄉試和會考的情況,在鄉試時他就有考中的想法,在考場中很用心,到了會試和殿試的時候,就完全沒有心思去奪會元和狀元了。會試考場中大風吹來,把試卷都要吹走了,參加考試的人都用石頭把試卷牢牢地壓住,韓慕廬獨獨沒有這樣做,他祈禱似地說:“如果獨自考中就自然不會被風吹走。”結果竟然什么事也沒有發生。所以在會試、殿試中的文章,都是游筆行文自如,天然渾成。我對慕廬說:“您會試和殿試兩次名列前茅,該是多么勇敢頑強!告訴別人,別人絕不會相信,只有我一人相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