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修身的界定

(唐)趙蕤

要修身,必須對社會倫理關系中最重要的一些范疇如道、德、仁、義、禮、智、信、忠、順,以及負面的范疇如暴、虐、狂、惑、險、逆等有明確的了解。古人對此早有界定。內心明白了某種道理,但不借助語言,就不能把這道理表達出來;把某種事物用一定的名稱規定下來,但不借助語言,就無法把它與別的事物區分開來。不借助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就無法與別人溝通交流;不借助名稱來區分事物,就無法顯現你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但如推本溯源,并非事物自來就有名號稱謂,也并非道理自來就有固定的概念范疇。而要區別事物的本質就必須為它們規定不同的名號稱謂;要傳達你內心的思想,就必須確立一定的概念范疇。所以才有道、德、仁、義、禮、智、信等等概念范疇。

什么是道呢?道,就是人必須遵循的規律。坐在那里時,知道自己將要做什么;出行時知道要往哪里去;辦事知道所憑借的條件;行動起來要知道什么時候該停止,這就是道。什么是德呢?德就是人所獲得的,也能夠使別人各得其所就是德。仁就是愛,得到利益,除去禍害,博愛無私就是仁。義就是合宜,明確是與非,肯定與否定的界線就是義。禮就是人們必須要實行的,或進或退必須有一定的規范,尊卑、長幼、上下、貴賤都要有所差別就是禮。智就是人們的知識。用來判斷得失、是非等等的能力就是智。信就是人們的承諾,發號施令時,都以最高統帥一人的意志為準則就是信。看到事物的開端,就能預知它的后果,執不變之道應對變化無常、復雜多端、形形色色的具體事物就是術。

順從君主的命令,也確實有利于君主就是順。順從君主的命令,君主不正確而臣下順從就是逆。違背君主的命令,卻對君主有利就是忠,用高尚的德行遮護君主并能感化他,這是最大的忠;用自己的品德彌補君主品德的缺失是次忠;以正確的意見勸諫君主不正確的做法,激怒君主是下忠。違背君主的命令而且不利于君主的就是亂。君主有錯誤,而且即將威脅到國家根本利益,這時能暢所欲言,陳述已見,君主采納,便留下來繼續為官,不采納便辭職回家,這是諫臣。采納自己的意見便罷,不采納自己的意見,便以死明志,這是諍臣。能率領群臣向君主進諫,解除國家的禍患,這是輔臣。違抗君主錯誤的命令,改變君主的行事,使國家從危難中安定下來,消除了君主的恥辱,這是弼臣。所以說諫、諍、輔、弼之臣才是國家的忠臣,明主的財富。

什么都不管,一味求進就是佞,觀察君主的好惡然后說話就是諂。說話不分別是非一味順從就是諛。好說別人的壞話就是讒。假裝稱譽別人,而實際上希望別人倒霉叫慝。不分善惡,兩者兼容,都表現出和顏悅色的樣子,暗中卻盜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叫險。古語說:用可行的方法補救不可行的方法就叫和。無論對自己喜歡的還是憎惡的,一概不表示反對意見就叫同。用賢者取代賢者就叫奪。用不賢者取代賢者就叫伐。法令本來寬緩,可是定罪卻很苛刻就叫暴。把好的東西都竊為已有就叫盜。自己有罪惡卻不知改過就叫虐。態度恭敬卻不合于禮數就叫野。有禁令也不停止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叫逆。禁止錯誤的,樹立正確的就叫法。明知是善事偏偏不去做叫狂。明知做了壞事卻不想改正就是惑。斂取天下珠寶、玉石、美女、金銀、彩緞就叫殘。收用暴虐的官宦、濫殺無罪的人,完全不按法度就叫賊。不體恤國君的榮辱,不體恤國家的得失,茍合取榮,拿國家的俸祿供養自己的朋友,就是國家的盜賊。賢人不來報效朝廷就叫蔽。忠臣不來報效朝廷就是塞。表面上選擇仁愛而實際上違背仁愛就叫虛偽。不以誠心對待臣子卻指望臣子以誠心侍奉自己就叫愚蠢。從混沌的狀態中分離出來成為人就是性。秉受天地之性叫命。凡是人都有金木水火土五種秉性,但不同地域的人卻有剛、柔、緩、急、音、聲的差別,這是與水土之氣有關系的,這就叫土風。好惡、棄取、動靜都沒有永久不變的法則,而是隨順著當今皇帝的情趣愛好,這就叫民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慈溪市| 青海省| 四平市| 桦南县| 观塘区| 三原县| 宜昌市| 盐亭县| 额济纳旗| 收藏| 陈巴尔虎旗| 永善县| 霍邱县| 垫江县| 教育| 滁州市| 嘉鱼县| 策勒县| 宁河县| 莱阳市| 荆州市| 彭泽县| 鲜城| 手游| 南投市| 河东区| 睢宁县| 沂南县| 文登市| 望奎县| 霸州市| 贞丰县| 寿光市| 乐安县| 金秀| 西乡县| 云梦县| 个旧市| 内乡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