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圣賢是后天修成的

(明)呂坤

孔子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所造成的化身,由陰陽二儀化生而成的品性。其他的圣人,具備金氣較多的人則剛毅果斷,具備木氣較多的人就樸素率直,具備火氣較多的人則迅猛剛烈,而得到水氣較多的人就明徹圓融,得到土氣較多的人則沉著渾厚,具備陽氣較多的人就光明豁達,得到陰氣較多的人就沉默精細。由于各人的氣質有所限制,即使造化達到極限,也終究不是完備的圣人。這七種圣人,假如在一起共事大多不能相互協作,在一起論事也總是互不投機,但他們在原則問題和大節上卻是相同的。

孔子與顏淵一生貧窮困頓,沒有受到帝王的任用,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仁德遍蓋天下。為什么會這樣呢?覆蓋天下的仁德都集中在他們身上,而要以仁德覆蓋天下的思想,他們一天都未曾忘記。

圣人的言行舉止并不妨礙他們的氣質,賢人的行為卻有所不同,不是表現出雄渾厚道就是率直大方,于是將氣質體現在本人的行為舉止上;圣人不沾染地方風俗,假若賢人出生在燕趙之地,他的性格就表現出豪俠慷慨,若是生長在吳越之地就表現得寬容柔和,那便是染上了地方風氣習俗。

至善之性的圣人,總能讓自己的個性和道理互不相沖,并能和道融為一體,不需要考慮,只管大膽地橫沖直闖,剛好和中庸之道相吻合而毫不偏頗。與這相反,經過修養磨煉而成的圣人就時時刻刻小心謹慎,總是按規矩行事,前后環顧,才能夠達到中庸的境地。假若稍有放松,便會有超過或者達不到的差錯。所以希望那些圣人君子的心目中,每時每刻都不恣生肆意縱情的邪念。

圣人能夠守住自己的心讓它專一不二,而且又能達到道德完備,專一不二的心可以讓人達到獨到精深的造詣,德才兼備就能領略到他各自的精妙所在。真可惜呀!有的圣人只具備專一不二的品質卻沒有德才兼備,所以他們的見解受到了約束。性格剛毅的品德之所以可貴,可貴之處就在用剛毅來戰勝自己的柔弱,而并非用它來戰勝別人。子路不能戰勝克服自身好勇的缺點,因而被勇字所折服,最后也沒能成為剛毅的人。圣人的弟子里能夠稱得上剛毅的人要數誰呢?我認為忠信誠實的顏淵能夠算得上剛毅的人,其次就是笨拙遲鈍的曾參了,其他的就沒有聽說過了。

圣人的修養治身之道不足為奇,倘若奇特,便不是圣人而是賢人了。

戰國時代是一個氣運慘酷的時期,也算是一個虛偽狡詐的世道,那個時期的君王除了講富國強兵的策略其它的就不談。臣子除了奪取功名利祿的策略其它的就不干,整個天下的正氣惟獨集中于孟子一個人身上。所以孟子特別痛恨當時世道嚴酷無情,非常擔憂黎民百姓的疾苦。

清、任、和、時,是孟子對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這四個圣人所做的評價。“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這是子思稱贊圣人孔子的話。

圣賢之人經過修養能夠獲得上天所賜給的完整道理;仙家通過修煉獲得上蒼賜予的完整的氣運。如果精神一旦脫離了肉體,仙家也不可能不死,只是他留下的正氣與道理永遠存在。圣賢即使是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也從沒有不死的,只是他留下的正氣與道理永存。至于說到修養的深淺與壽命的長短問題,那就和他自己的氣質的濃厚與淺薄有關系了,而圣賢卻并不計較這些了。

法令頒布施行,可以讓泥人木偶都來遵守執行;恩惠所浸潤的地方,可以讓枯木萌生出新枝;教化所抵達的地方,可以讓鳥獸都馴服;精神所感染的地方,可以讓鬼神都感通,能夠做到這一切的,他一定是個圣人。

圣人從不強人所難,只是稍稍點撥啟迪一下他自覺自愿的心愿。

參與、協助天地化生教導萬物的圣人,雖然身處在人類之中,其實卻是一個活著的天,人天。

孔子只不過是一個貫通各種事物的人,除了貫通之外就不會有孔子。

圣人不會隨著運氣走,不會隨著風俗走,也不會受某個人的氣質所左右。

圣人能使天下的事都趨于平衡,但并不是像移山填海那樣,而是高出一寸就減掉它一寸,低一分就補添它一分。圣人之舉動到了無法理喻明了的地步就叫做神。不可知是可知的源頭,沒有不可知就無法生出可知來,如果沒有可知那么不可知也就無處歸附。

世上的人只是因為有了這種知覺,就生出許許多多的情緣,自己平白添了許多的苦惱。花落飄零怎么能沒有生與死?它只不過是委婉柔順地聽從大自然的安排而已。富貴、貧賤、生死、寵辱等,這一切對圣人來講,也未嘗不像落花飛絮那樣聽從自然的安排。即使有知覺,卻不會因此而感覺到痛苦。

圣人的心中再也沒有絲毫不自在的地方。反省內心沒有感到愧疚,就沒有憂慮和恐懼。外來的災難,也不會怨天尤人。只是有一些放心不下的地方,那就是敬畏天命,為百姓的窮困感到悲嘆。定、靜、安、慮這幾種心態,圣人沒有哪個時刻不是這樣。任憑它喜、怒、哀、樂,而圣人的定、靜、安、慮的心境一絲一毫都不會有所改變。

當一種物體侵入另一種物體之中,就會沾染另一種物體,侵入的物體也會被另一種物體所沾染,惟獨圣人不會去沾染任何事物,各種物體也不能侵入圣人的身心。因此說,只有做到無所人,才能達到無所不入;只有不被物所侵入,所以物體也離開不得。

人們對于吃飯穿衣這樣的事,從來不說我當然不得不這樣做之類的話,但是對于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和各種的行為,卻又說當然不得不這樣做,卻又竟然無法做到這樣。

孔子說他到了七十歲以后才能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任何念頭都不會超越這個規矩,即使是六十九歲也還不能做到這一點。一般的人一生只知隨心所欲,那又怎么能學得好?圣人學問老老實實,膽顫心驚只為了克服一個“從”字,不要戒慎恐懼,就說要憂勤惕厲,就是要防止從心所欲。難道沒有快樂的時候?快樂也只是樂天知命。但眾人的歡樂卻和圣人有所不同。假若能做到隨心所欲又不偏離軌道,假如圣賢的本性不與普通人相同,那何苦還要修養磨煉呢?

陽光對萬種形體,鏡子對于萬般景象,風對于各種事物發出的聲響,尺度權衡對于各種事物的輕重長短,圣人對于天下萬事萬物,因為它們的本性,交付于自然,絲毫都不加以干涉,然后感動得常常平靜,應承的經常安逸。歡樂來自于上天,憤怒來自于上天,而我心中的上蒼依然如故。各種物體均因受到感動而急迫不安,萬眾騷動而各種矛盾縱橫交錯,而我的心中的自然依然如故。

整個一生沒有一件事可以欺瞞別人,這是一種很大的快樂。

堯舜雖然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賢之人,但是堯舜也有堯舜他們自己的工夫與學問。但是他們的聰明與睿智超過普通人千倍百倍之多,怎么能不靠見多識廣,怎么不需要思考?朱文公說過:“圣人生知安行,更無積累之漸。”圣人自有圣人的生活積累,這哪里是儒者所能知道的呢?

圣人不矯揉造作以示高明。

圣人從來沒有昏庸困惑的地方。

《詩經·周頌·酌》說:“遵養時晦,時純熙也,是用大介。”意思是講退而養精蓄銳,等待時機,時機一旦成熟,一動兵戈就可定天下。天命與人心這兩樣一絲一毫也不能借助別的。商朝根深蒂固,須要等到天命人心喪失到最大限度,沒有一絲牽連,好比瓜熟蒂落、栗子熟了自己落下一樣,不須別人去剝去摘的力氣。且莫說文王的時候能不能動手,即使到了武王的時候,商紂王又失去了幾年人心,武王又收攏了幾年人心,《尚書》中《牧誓》、《武成》兩篇就記載了武王代紂的事,費了多少口舌去動員百姓民眾。《多土》、《多方》兩篇記載了守業的情況,那又是何等的讓人擔驚受怕。這一切都是因武王在時機尚未成熟時生摘硬剝地去攻取商紂的結果。這又好比瘡癤脫落、小雞從蛋里孵出,差一刻都不行。

假若是文王處在武王的時期,定然不會輕易下手,或者會讓位給微子、箕子他們,像舜禹那樣,自己躲避到南河、陽城去,慢慢地再觀察天命人心的歸屬。如果屬于自己,自己就不讓它失去;不屬于自己,自己就不招之使來。只管安心定志,聽憑它自去自來而已。這便是文王所以稱之為有至德的原因。假若文王安然接受那二分人心的歸向,不單單有損至德,假若殷紂王出兵來討伐叛變的人,即使不能取勝,文王又怎么能推辭掉叛變的罪名呢?即使是比文王相差萬倍的人也不敢接受背叛商朝的叛國之罪啊!由此可見周文王的仁熟智精之舉,因此稱他為明智的圣人。

圣人的學問只是人定勝天。

圣人的私即是公,眾人的公也只是私。

圣人沒有純凈透明的夜氣。

穿上用錦緞織成的衣服,外面再罩上單衣,這是那些為己之學的學者的做法,圣人則不會在錦衣之外再穿上單衣。

圣王不一定要求天助,卻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只有自己完全做到了,而天之天也會跟隨而至。

天生的圣人不會有進步。

學問達到了孔子的地步才算是貫通了,除了貫通之外就再沒有其他的學問。圣人不能沒有欲望,七情當中就包含有“欲”這一情。孔子曾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說:“廣土眾民,君子欲之。”上天之欲不可無,凡人之欲不可有。天欲是公,人欲是私心的體現。圣人無欲,不如說圣人無私。無欲還是無私,這幾個字正是儒、道、釋三家的區別所在。

圣人沒有自家的見識。

身處在美妙的境界中忘卻了自身的存在,但還可以分出哪是美景哪是自我。而圣人卻能做到人塵不染,做到境我為一了。而又能渾然一體,沒有半點被沾染之處,這便是通常所說的“入水不溺,人火不焚”,不是至高無尚的圣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假若凡塵能受我所役使,塵我化二而為一,那么只有上蒼能夠做到這樣。

圣人們曾經自己以為不如眾人,所以天下的人沒有一個比得上圣人的,這并不是圣人過分地謙虛,四海之內如此廣大,人們如此眾多,眾人的才智未必都在圣人之下。以圣人的無所不能之才智,哪里有什么細小的地方不可以抵達的?以眾人的沒有什么能耐,哪里沒有一見之獨精?用獨精來填補未至,這本來是圣人所樂于采用的。這也是圣人的心每天都感到歉然不滿足,每天都汲取別人長處學習別人優點的原因。

圣人不告訴別人難以實施的辦法,他所采取的辦法,,都是天下長久可以做到的方法;他所說的言論,天下各朝各代都可以理解領會的。這并非圣人有意貶低自己來順應他人,而是圣人想實行那些別人難以做到的事,說那些他人難以領悟的話也難以做到。天下的道理本來就是如此,它們很容易領會、很容易遵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阳西县| 曲沃县| 平顶山市| 高台县| 噶尔县| 图片| 江都市| 宁河县| 保靖县| 玉溪市| 张家界市| 重庆市| 汉阴县| 镇宁| 任丘市| 香河县| 轮台县| 五峰| 南投县| 贺州市| 宝丰县| 洛阳市| 桦川县| 克东县| 班戈县| 青州市| 林口县| 哈尔滨市| 织金县| 襄汾县| 宁南县| 丰县| 桃源县| 元氏县| 土默特右旗| 青海省| 阜城县| 广灵县| 平果县| 杭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