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修身養性智慧
- 石地
- 1062字
- 2021-11-26 15:56:14
修身保養的五種辦法
(戰國)呂不韋
沒有人不是靠他的知識來生活,卻又不知他為什么生活。
沒有人不是用他的智慧來認識,卻又不知道為什么能夠有所認識。懂得為什么能有認識就叫懂得了道,不懂得為什么會有認識就叫遺棄了真正的寶物。遺棄了寶物的人一定會遭殃。世上的人君,大多拿珠玉戈劍當做寶貝,而這些東西越多,百姓的怨憤就越大,國家就越危險,自身就越受禍患。這就失去了寶的意義了。用木革發聲,那聲音如雷;用金石發聲,那聲音如霆;用絲竹發聲,那聲音像在叫鬧,這些聲音使人心氣懼怕,耳目不寧靜,用它來搖蕩心氣可以,用這種噪音制音樂就不會達到快樂的境地。
音樂有它的精神,好像人的肌膚形體有思想,有思想就一定有用來滋養天性之物,過度的寒溫勞逸饑飽,這六種情況無論那種,都有所偏頗,是不適合天性的。凡是養性之物,都應仔細察驗它不適合于人的天性的東西而使它適合于天性,能夠與養性之物長久相處而且相互適應,那么生命也就長久了。人生本來是靜止的,感于外物而后才有知覺。外物使它有所知,一往而不返,最后被過度的欲望所挾制。過度的欲望無窮就一定會失去天性,過度的欲望沒有窮盡就必定會有貪婪卑鄙惑亂的心思、淫逸奸詐之事情。所以強者威逼弱者,人多的損害人少的,勇猛的欺凌膽怯的,強壯的輕視幼小的,就從這過度的欲望產生。
耳的本性是想聽到聲音,但如果心中不快樂,五音在面前也不想聽。眼的欲望是看到顏色,但如果心不快樂,五色在面前也不想看。鼻的本性是聞到芳香,如果心不快樂,芳香在面前也不想聞。口的本性是嘗滋味,如果心不快樂,五味在面前也不想吃。有欲望的是耳目鼻口,快樂不快樂是人心。心一定要平和然后才有快樂,心一定要快樂然后耳目鼻口的欲望才有憑借的基礎。所以,快樂的關鍵是使心平和,而使心平和就于行為的適中。
快樂要適中,心也要適中。人的本性是想長壽而憎惡夭折,想榮耀而憎惡羞辱,想安逸而憎惡勞作,四種欲望得到滿足,四種憎惡被排除了,那心就安適了。四種欲望的滿足在于以理取勝,以理取勝用來修養自身就會保全生命,保全生命就會壽命長久。用以理取勝來治理國家,國家就能建立法制,建立法制天下就服從君王。所以使心適中的關鍵就在于以理取勝。
保養有五種辦法:修筑宮殿房屋,安定床第,節制飲食,這是保養身體的辦法。建立五種顏色,敷陳五種色彩,陳列青赤相配的文和赤白相配的章,這是保養眼睛的辦法。定正六律,調和五聲,雜和八風之音,這是保養耳朵的辦法。使五谷熟,烹煮六畜,調和五味,這是養口的辦法。面容溫和,言語和悅,恭謹地進入退出,這是養心志的辦法。這五種,交替重用,這就叫善于保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