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守道養性的最高境界——順乎自然

(春秋)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詳),姓李,名耳,又名垂耳,字伯陽,謚曰聃,囚稱李聃,人稱老子。春秋時期楚國若縣(今河南鹿邑東)歷鄉曲仁里人。論年輩,大約早于孔子。早年曾任東周守藏室之史(掌管圖書的史官)。著有《道德經》。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道教的創始人。

凡事處處要求圓滿,不如趁早歇手不干;恃才傲物鋒芒畢露,必然難以保持長久;黃金美玉堆滿屋子,到最后誰也無法守藏;因財產豐厚、地位顯赫而驕傲自大,必定留下禍患、埋下災難。功成名就,即謙讓告退,這樣做才符合天道的規律。蒼天長存,大地永久。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這是因為它的生存出發點不是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圣人總是主動把自己放在最后,不汲汲于爭先,結果反而能夠處處占先;總是將自己置于度外,結果反而能夠保全生命。這正是于圣人們從不懷抱自私之心的緣故,所以他們總能成就他們自己的業績。

讓萬物順乎自然的變化是修身的大“道”。狂風不會永不停息地刮下去,暴雨也不會一直下個不停。是誰造成這種局面的呢?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尚且不能長久,更不必說我們人類了。因此汲汲于追求“道”的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凡是尋求皈依“道”的,就和道相同;尋求皈依“德”的,就和德相同;尋求皈依“失”的,就和失相同。和道相同的人,道也樂于得到他;和德相同的人,德也樂于得到他;和失相同的人,失也樂于得到他。有不值得信任的情況存在,才會有不信任的事情發生。

委曲反而能夠保全,彎曲反而能夠伸直,空洼反而能夠充實,破舊反而能夠嶄新,少取反而會多得,貪多反而會落空。因此圣人堅守“道”這一原則,作為修煉心智和治理天下的綱領。不自我表現,所以才顯赫于世;不自以為是,所以才是非昭彰;不自我標榜,所以才功勛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才出人頭地。正因為他不和別人相爭,所以普天之下沒有人能夠同他爭。古代所謂的“委曲可以保全”這些話,絕不是空話,它們實實在在能達到保全自己的目的。

精神和形體合而為一,能做到不相分離嗎?積聚精氣以致柔順,能達到嬰兒那樣的狀態嗎?排除雜念,澄清心靈,能做到不留半點瑕疵嗎?愛護民眾,治理國家,能做到放棄運用聰明才智嗎?面對自然的對立變化,能做到甘心退居柔雌的地位嗎?通曉事理,了解奧妙,能進入清靜無為的境界嗎?讓萬物生長、繁殖,生養了萬物卻不據為已有,推動了萬物卻不恃為己功,導引萬物卻不妄加主宰,這就是最深遠、最博大的美德。

拋棄所謂的文化學問,才不會招致憂患。唯唯諾諾和高聲呵叱,兩者究竟相差多少?善良與罪惡,又究竟能相差幾何?別人所害怕的,就不能不害怕,這風氣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而且還不知道到何時才是盡頭。眾人都無憂無慮、興高采烈、心情舒暢如同參加盛大的筵席,志得意滿恰似在春天登臺眺望美景,獨有我淡泊寧靜、無動于衷,就像嬰兒還不會發出微笑。其他人都豐足有余,獨有我一人似乎什么都欠缺,看似一副愚蠢之徒的心腸,混混沌沌,無知無識。其他人都是那么清楚明白,獨有我是這樣地昏聵糊涂。其他人都清醒精明,獨有我懵懂無知。心胸寬闊恬淡,它就像無邊無際的大海;行為飄逸灑脫,它就像不停疾吹的長風。眾人都擁有一套本領,獨有我顯得笨拙無能、愚頑鄙陋。但我偏要跟普通人不同,因為我所重視追求的是那種順乎自然、守道養性的美好境界。

達到心靈虛無空明的極致,切實地保持最高度的清靜。萬物都在生長發展,我就此觀察它們循環往復。萬物復雜眾多,紛紜變化,但最后都各自回歸到它們的本原。回歸到本原叫做“靜”,“靜”就是所謂的“復命”。“復命”叫做“常”,認識“常”叫做“明”。不認識理解“常”而輕舉妄動,肆意胡為,那么必然導致災難。了解認識“常”,才能兼容包涵一切。一切包涵,才能坦然公正,無私無偏。大公無私,才能使天下景附歸從。天下歸從,才算是順乎自然。順乎自然,就是合乎大“道”。合乎大“道”,才能永恒長久,終身不會遭受任何危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黑水县| 万盛区| 房产| 丹凤县| 丰宁| 陇川县| 兴宁市| 突泉县| 女性| 平湖市| 迭部县| 察雅县| 政和县| 澎湖县| 郸城县| 永年县| 巨野县| 泸水县| 清徐县| 镇平县| 黎平县| 铜山县| 临桂县| 于田县| 锡林浩特市| 南投县| 道真| 米泉市| 论坛| 泽库县| 武山县| 斗六市| 加查县| 会同县| 康定县| 团风县| 怀仁县| 平凉市| 石屏县|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