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課 孩子大腦的發展及成人的協助

最近常常聽到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強調,嬰幼兒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就像一座價值連城的大樓的地基一樣關鍵。

0~6歲的孩子有與生俱來的生命潛能,由于他們有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所以他們的學習方式與成人截然不同。孩子在這段時間里的發展和體驗影響其一生的生活。因為孩子的大腦在發育,人生許多重要的發展,比如運動、語言、情商、社會性等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這段時期孩子的發展是驚人的,他們從一出生的無助到會抬頭、會翻身、會坐、會爬直到會走,如此飛躍成長都是在一兩年之內完成的,我們不禁驚嘆孩子不像我們平常所想的在被動地成長,他們是在主動地發展和完善自己。

一、教育從孕前開始

親愛的朋友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您認為孩子的教育該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我們常常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教育從0歲開始”。這是你的答案嗎?其實從0歲開始為時已晚。教育應該在父母們決定要寶寶的那一刻就要開始,與此同時,父母要在飲食、情緒、懷孕知識等方面有所準備。懷孕以后更需要規劃自己的時間,不吸煙、不酗酒、不隨便服用藥物,這些都很重要,尤其不能隨便服用藥物;同時要減少生活中的一些輻射,要注意飲食營養健康,并且有適當的運動。還有重要的一點是,保持平靜喜樂的心情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因為這些都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直接的關系。

二、基因的真相

對胎兒來講,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因素有兩點。

一個是基因,也就是遺傳;另一個是他的生存環境。胎兒的生存環境是指他在母體里的環境,包括媽媽的飲食、情緒、安全感等。

首先我們來講講基因:基因是個很神秘的話題,它是一個人生命的藍圖和計劃,決定身體如何從一個單細胞發展成為一個人。但是大家知道嗎?只有1/4的基因自動上崗工作,比如我們的眼睛是藍色的還是黑色的,我們的頭發是黑色的還是棕色的等,這些都是由基因所決定的。其余大多數基因就像密碼的指令,或像電腦程序一樣,是處于休眠狀態的,直到你將它激活。大多數基因需要某種環境和心理上的刺激。家庭成員比如父母、祖父母等具有某些好的或者壞的特質,并不意味著家里的每一個人都會有那個特質,或者彰顯出來那個特質,最重要的是你為你的細胞創造了怎樣的環境。這個環境也就是你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你可能控制不了你的遺傳,也就是基因,但你可以控制你為細胞創建的環境。

我們通常認為基因是一個不能改變的絕對指令,我們不如把它想象成有許多可能的“如果”指示,“如果”某種情形存在,那么人的基因就會有特別獨特的地方,如果其他的情形存在,那么同樣的基因就會有不同的特點。基因本身不能完全決定我們的健康或者某些疾病。人類在近百年的飲食、生活方式或環境因素的改變中,出現了大量的慢性病,比如1990年美國只有3%的人口患有癌癥,如今40%的女人和50%的男人一生中發生過癌癥。更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們以前認為成人的許多疾病,比如糖尿病、肥胖病、乳腺癌等,是由于他們自己平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不良的基因引起的,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疾病的成因很可能是在出生前就已經存在,比如一個有高血糖家族史的孕婦,如果她在懷孕期間飲食上不注意,吃了很多能升高血糖的白米白面,那她腹中的嬰兒很可能就繼承了高血糖的基因,所以這個嬰兒的糖尿病成因可能是在母體里就已經存在,在嬰兒成長發育的過程中父母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基因真的不能改變嗎?最近的生物研究顯示,環境里的信號,特別是母親血液里荷爾蒙的混合物決定了哪些基因從孩子身上彰顯出來。托馬斯·弗尼(Thomas Verny)博士指出“許多科學家一直相信基因是注定的,但我們現在發現大腦的發展和組織是不斷地對環境有反應。”他和約翰·凱利在其《未出生兒的秘密》一書中指出,孕婦的心理和身外世界影響嬰兒的發展,母親的情感、情緒對孩子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研究數據表明,環境不單單是影響,還能幫助創造嬰兒的遺傳基因。由此可見,媽媽們在懷孕期間保持愉快的心情是何等的重要。

三、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哪一個對大腦發育更重要

下面講講很多人在關注的問題,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的環境哪一個對大腦發育更重要呢?

基因,也就是先天的遺傳,它和環境在孩子大腦發育的每一個階段都交互作用,但他們扮演的角色不同。一般而言,遺傳負責基本線路方案,形成所有的細胞,也就是神經細胞和大腦各區域的總體聯結,而后天的環境負責微調這些聯結,幫助每個孩子適應他所屬的特定環境,包括地理、文化、家庭、學校和同輩等因素。舉個例子來說,每個人生來就有學習語言的潛力,我們的大腦負責設計和識別人類語音,區別個體語音的微妙差異,把單詞和意思對應起來,學會排列單詞成句的語法規則等,但是每一個孩子所掌握的特定的語言、詞匯量的多少,以及他所講的方言和所帶的口音,這些是由他成長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遺傳的潛能是必需的,但僅僅靠DNA是不能教會孩子說話的。

四、孩子的大腦

一個人發育最慢的器官就是人的大腦,大腦也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器官。大腦是人的思維、意識、記憶、行為表現的總司令部,人的行為受大腦的控制。

大腦由兩個半球組成的,兩個大腦半球之間由一束厚重的神經相連接,稱之為胼胝體,胼胝體協助兩個半腦持續地交換訊息。每一個半球有四個腦葉,依照覆蓋不同區域的腦顱骨名稱來命名:額葉、頂葉、顳葉和枕葉,每一個腦葉都有無數的溝回褶皺。這些溝回褶皺并不是同時發展成熟,用于促進大腦發展的化學物質是一波一波被釋放出來的,因此,大腦各部分的發展順序是可以預測的,表現在孩子不同的學習和發展方向出現的所謂“黃金時間”期。

大腦的各個不同部分有著不同的功能。思考、計劃或是記憶都由大腦皮層來控制,也就是腦部最上方呈脊狀的部分。大腦的其他部分比如丘腦、海馬體、杏仁體、基底前腦負責記憶和學習;下丘腦以及腦部的其他部分負責應對壓力和控制情緒。

枕葉皮質和視覺相關,顳葉皮質和聽覺相關,頂葉皮質與感官輸入和動作的響應相關,前額葉皮質則具有處理較高級行為的功能,例如推理和抽象思考。但是所有的皮質區域之間都互為關聯,以便彼此分享訊息,提高功能。

神經元又叫神經原或神經細胞,是大腦最基本的構造元素。和其他細胞一樣,神經元有一個細胞膜、細胞體和細胞核,和其他細胞不同之處在于其有兩個延伸出去的部分。其中一部分起始部分較粗,經反復分支而變細,就像是樹枝,被稱為樹突,樹突從其他神經元接收訊息。另一個延伸部分粗細均一稱為軸突,軸突和全身部位連接,將訊息傳給其他神經元。

在神經元傳導訊息的軸突和接收訊息的樹突之間,允許兩個神經元“連結”的空間稱為突觸。神經傳導物質則是神經元制造出的化學物質,可以穿過突觸的空間,以達成神經元之間的溝通,從而協助身體的功能。

這些神經細胞在嬰兒出生之前不斷地繁殖。事實上,胎兒的大腦大約會產生實際最終所需的兩倍的神經元。這個安全限度可以確保新生兒來到世上時有個健康的大腦,大部分多余的神經元留在子宮里面。

五、孩子出生前對大腦發育最重要的影響是什么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胎兒的大腦發育,但是大多數健康的孕婦不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來促進胎兒大腦的發育。良好的營養是很重要的,因為大腦的發育就像胎兒的身體發育一樣,受到孕婦的飲食質量的影響。懷孕后期,也就是懷孕的后三個月,是大腦皮層發展最迅速的時候,如果一個孕婦在懷孕期間沒有健康的飲食,就會直接影響孩子大腦的發展。

(一)營養對腦部發展的影響

現在我們就來講一講健康飲食。懷孕期間,孕婦在飲食上該注意哪些點呢?

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就是“每一口都要算數”,在這里要做幾點解釋。

第一點,吃500焦的糖果和吃500焦的水果是不同的,雖然它們都有糖分,但是500焦的糖果是不應該攝取的,500焦的水果卻是健康的。

第二點,孕婦一定要注意不能節食,因為餓你自己就是餓你的胎兒,所以懷孕期間一定不可以斷食。

第三點,飲食要配搭得當,要吃有效的食物,有的孕婦體重不夠,就要吃有營養又是高熱量的食物,比如牛油果、堅果、干果等。

第四點,關于淀粉類,要減少白米、白面、白面包、餅干等,這些都是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可以吃全麥面包、谷物、糙米、豆類等,地瓜、土豆也都是很好的食品,還要少糖、少鹽。

第五點,食物的來源也很重要,要看它的產地,我們可以預估是否經過長時間的運輸和儲存,因為長時間的運輸和儲存需要放很多的防腐劑,而這些都是有害的物質。

第六點,飲食類別要豐富。要記得孕婦每天吃的食物要喂兩個人,但胎兒的需求量遠遠小于母親,大概是在母親原來的飯量之上增加1200焦左右的食物。蛋白質每天要至少吃3份,含鈣食品每天要吃4份,全谷和豆類至少6份,維C食物每天要3份,綠葉菜、黃色菜或者黃色水果每天3份,其他蔬菜和水果每天2份或者更多;另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鐵含量高的食物每天都要有一些,大量的鐵是胎兒發育的血供應所需要的,懷孕九個月時孕婦對鐵的需要比任何時候都多,從第12周開始孕婦需要每天服用3mg的鐵。為了讓鐵能夠充分吸收,在兩頓飯之間要用水或者富含維C的果汁來服用,記得不要和牛奶、茶或者咖啡一起服用。

第七點,也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就是高脂肪的食物,做菜時用的油,一些堅果都是脂肪的來源,通常一個成人來源于脂肪的熱量不要超過30%,孕婦也是一樣。可是脂肪對胎兒的發展卻是必要的,所以把食品中的脂肪都去掉的話,也是一個很危險的行為。

第八點,至少8杯液體,維生素、鈣片等每天都需要服用。

孕婦懷孕后期的營養極其重要,因為是孩子腦神經纖維也就是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時期,最需要營養的就是神經膠質細胞里面的酶,它是控制大腦新陳代謝的,酶的形成取決于某些營養,如果缺乏就會損傷大腦。

(二)環境因素對腦部發展的影響

除了營養以外,環境因素也是影響孩子大腦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環境因素直接影響大腦皮層的重量,影響大腦的化學成分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哪些環境因素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影響?首先孕婦應該避免酒精和香煙,因為這些會損害腦細胞的形成并會造成大腦缺陷。還有一些化學物質和輻射也有可能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害,但是最需要關注的是那些因為職業關系而接觸輻射的女士,因為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比如在農場、工廠、實驗室、醫院、干洗店、美甲店等工作場所,孕婦會直接接觸到危險的化學品、輻射或者感染源,在這里工作的孕婦就一定要特別注意。感染對發育中的胎兒是最大的危險,許多看似無害的感染,其實會嚴重干擾胎兒的發育,其中包括腦細胞的形成和“布線”。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大多數女性對像風疹、水痘等危險病毒有免疫性了。其他一些潛在的感染比如巨細胞病毒、弓形蟲病和一些性病等,產前的檢查和治療可以減少它們的風險,一般來說孕婦要經過嚴格的衛生保健,這是保護嬰兒大腦發育最好的方式。要經常洗手,避免和生病的朋友、同事接觸,不要與任何人分享食物和飲料。

(三)音樂胎教

托馬斯·弗尼博士指出,很多科學家一直相信基因是注定的,但我們發現大腦的發展和組織會不斷地對環境有所反應,像撫摸、和胎兒進行語言交流以及音樂都是很好的胎教方法。

我們以音樂為例,音樂不但能給人帶來快樂,放松緊張了一天的神經,更能夠影響孩子的發育。所以在懷孕的時候,需要找一些音樂,應該選擇你喜歡聽的、積極向上的、讓人喜樂歡暢的、給人帶來平靜安寧的音樂;不建議懷孕期間聽那些悲傷的音樂,包括流行歌曲,因為流行歌曲很多都是失戀、失意類的歌曲。一些語言簡練、節奏明快的兒童歌曲也是很好的選擇。在這里建議準媽媽應該有一盤莫扎特的CD;如果你是基督徒的話,也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唱詩班歌曲。

有人曾經對有聽說障礙的孩童做過一個試驗:在所有提供的各種聲音中,以及不同民族的音樂中,最有效的治療聲音竟是曾經在母體里聽到的媽媽的聲音,以及莫扎特的音樂。所以建議孕婦每天吃過晚飯以后,散步回來先洗個熱水澡,然后換上睡衣,坐在搖椅上,和腹中的胎兒嘮嘮家常,然后再放一段自己喜歡的曲子。你可以閉上眼睛一邊聽著優美的旋律,一邊用指尖迎合著節拍,輕輕撫摸你的腹部,感受音樂給你帶來的安寧、喜樂、歡暢,想象孩子在你腹中的感覺,時而隨著節奏輕輕地用手指輕彈你的肚子,這時胎兒也會用他的小手、他的小腳蹬蹬踹踹來回應你。

此外,你還可以自編自唱,因為嬰兒最喜歡聽到媽媽的聲音,不管你的聲音是甜美還是沙啞,哪怕跑調都沒有關系,它們都是你腹中的小聽眾最愛聽的。最好每天有1~2次,每次5~10分鐘的音樂時間。有的家長說在懷孕期間她跟胎兒每天有2個小時的對話、講繪本、聽音樂的時間,個人覺得太久了。比如像“一閃一閃亮晶晶”這樣的小兒歌,是我們很多家長、孩子都耳熟能詳的,這個兒歌其實是根據莫扎特的音樂改編的,每天你都可以唱給孩子聽。當然,我們在講胎教的時候,不能把父親放到被遺忘的角落。建議父親每天哪怕花5分鐘的時間跟孩子說說話、來點互動都是非常好的,關鍵貴在堅持。

胎兒5個月以后,耳朵和大腦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會逐漸適應聲音、音域還有高低音。這個時候可以跟孩子講話、為他唱歌,或者晚上睡覺前讀簡短的兒童圖畫書給他聽,這樣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一些古典音樂對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能力是有幫助的。因為古典音樂的特點是冷靜、邏輯感強,所以對孩子語言能力、數學邏輯能力和音樂能力的培養是有積極作用的。

孩子還在母體中時音樂胎教就應該開始了,在這里要強調很重要的一點:所選擇的音樂對于準媽媽也要是一種享受,不要強迫自己給孩子聽古典音樂,聽古典音樂時腦子里也不要想著別的東西。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音樂可以給人帶來喜悅、快樂,讓人的心情平靜安穩。因為音樂可以影響母親的情緒,母親的情緒、情感對孩子的發展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音樂胎教不僅是給孩子的胎教,更重要的是母親自己要有覺悟:不僅要想到這個音樂對孩子的影響,還要想到這個音樂對自己的影響。

六、孩子出生后的大腦發育關鍵期

大腦發育在母親懷孕的初期就開始,嬰兒大腦的機能并不是出生以后才開始的:主宰平衡感的器官,在媽媽懷孕的第17周就已經形成,嗅覺的傳導器官和神經網絡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運動機能則是在第18周到第22周之間開始,第26周就能夠對觸覺產生反應,第27周就能對感官產生反應,第34周是味覺發育,第35周聽覺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完成。

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只有很少一部分神經系統發育完好,也就是控制吸吮、吞咽、呼吸等基本功能的大腦的腦干部分,但是控制脖子、胳膊、腿的功能的神經系統都還有待開發,所以剛出生的孩子沒有辦法像小動物一樣出生幾天就可以自己走路。奇妙的是,這些發育好的神經系統都對嬰孩的生存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這些部分發育好了,嬰孩就可以生存了。雖然他的胳膊還不會動作,不會走路,但是不影響他的生存。

嬰孩剛出生的時候,大腦里就已經有1000億個神經元,想想看,1000億是什么概念?1000億,相當于銀河系里的星星那么多,并且還有百萬兆也就是萬億的膠質細胞,構成像蜂窩一樣的形狀來保護和滋養這些神經元。孩子的大腦裝著他一生中最多的神經細胞,但是大多數神經元沒有連接起來,只有當它們連接起來了,孩子才能夠移動、思考、交流,并做幾乎所有的事情。因此早期大腦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形成和加強這些鏈接。

新生兒大腦的重量只有成人的1/4,但是當他3歲的時候大腦發育就達到了成人的80%~90%,并且有幾萬兆的細胞鏈接,到了5歲的時候,他們的大腦的重量接近成人,所以有人把0~3歲稱為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雖然嬰孩剛出生的時候就帶著一些很有用的生理反應來到這個世界,比如你讓他站著他就會踏幾步,但是他們仍然非常無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皮層發育得還不成熟。作為最高、最新進化的大腦部分,大腦皮層負責我們所有的意識、思想、情感、記憶和自愿行為。

七、大腦發育需要大腦食物

正如我們身體發育需要食物、需要營養,大腦的發育也是如此。孩子出生的時候,大腦電路的初步藍圖已經設計好了,需要大量的感官經驗來實施。出生前孩子腦部就有鏈接,但是孩子的爆發性學習是在出生以后。豐富的環境是刺激大腦最有效的方法,適合孩子發展的活動會刺激一些神經網絡而使另一部分未用的神經處于停頓狀態。最常被利用的部分會加強,而不常用的部分就會失去功能。就這樣,每一個神經通過變化結構和成千上萬的其他神經細胞一起決定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

從出生開始,孩子們就通過他們的日常經歷發展大腦鏈接。他們通過與父母和照料者的積極互動并利用自己的感官與世界互動而建立大腦鏈接,比如父母帶孩子去聽音樂、帶孩子走路、給孩子讀書、讓孩子擺積木,這些都是豐富的環境刺激。

幼兒的日常經歷決定了哪些大腦鏈接得到發展,哪些將持續一生。在早期他們接受的護理、刺激和互動會促進大腦的發育。相反,缺乏環境的刺激會直接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

當年蒙臺梭利在智障收容所實習的時候,看到孩子們搶地上的面包渣吃,當時的護理人員毫不顧忌地表現出對這些孩子的厭惡,認為他們就像小狗一樣。但蒙臺梭利觀察教室里的環境: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感官刺激的環境,孩子們在空空如也的房間里,內心對感官刺激的渴望無法滿足,孩子搶面包渣其實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滿足感官刺激的需要。因為沒有感官刺激而影響孩子大腦發育,才導致孩子智障,所以她呼吁:“孩子們的問題不是醫療問題,是教育問題。”某大學的醫學研究表明,缺乏感官刺激的孩子的大腦比正常孩子的大腦要小20%~30%,美國小兒科神經專家指出,我們不但能夠改變出生前的孩子,我們也能改變出生后的孩子。因為我們大腦的連接方式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學習方式、我們如何管理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與別人關系的建立,這些影響一直持續到我們長大成人。

八、父母在嬰孩大腦發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從孩子出生直到三歲是孩子成長歷程中特別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是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敏感、最關鍵的階段,這個時期的經歷決定了大腦的構造并且有助于培養孩子一生需要的技能,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

為了促進嬰幼兒大腦的發育,家長們會焦慮地想知道該做什么?該給孩子報什么樣的培訓班?要用怎樣的方式來刺激孩子大腦的發育?

我們大腦的發育是如此依賴早期的經驗,但大多數嬰兒會在他們早期受到的愛的刺激和成人對他的培養中得到正確的養育,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太焦慮、不要太著急。

第一,你要了解孩子的發展。了解孩子大腦的發展,了解他的體能、技能、身體、智商、情商的發展,并為孩子提供適合他發展的環境,其中包括一些活動。

第二,父母的關懷和回應性照顧。在孩子的一生中,成年人與孩子的關系是影響大腦發育的最重要因素。能夠反應迅速、正確解讀孩子發出的信號并予以合適的回應,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所以,天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您——孩子的家長。

(一)孩子和成人是互動伙伴

嬰兒更喜歡人們的刺激,也就是你的臉、你的聲音、你的觸摸甚至你的味道,這些自然的感官刺激超過其他的一切刺激。他們很自然地就會看向人臉的方向,比起其他任何一種聲音,他們更愿意聽到父母講話或唱歌的聲音。

就像新生兒出生后就有一套生存和適應新環境的本能,父母也同樣有愛自己孩子的本能,并且通過回應嬰兒的哭聲來滿足孩子的需要。

嬰兒是可愛的,大多數父母都會情不自禁地觸摸他、抱他、安撫他、搖晃她、給他唱歌、對他說話,這些做法都不是偶然的,照顧他的人和孩子的自然互動,為孩子的大腦提供了最好的刺激。

比如你抱著孩子對他微笑、與他對視、給他看黑白對比強烈的圖案卡,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視網膜中的神經元與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就形成鏈接。當你用手輕輕地撫摸他的手掌,他就會本能地抓住你的手,這個時候你再用溫柔的微笑、溫柔的話語回應他,這樣孩子手中的神經元與感覺運動皮層中的神經元會得到加強。再比如孩子哭了,然后你去抱他、去安撫他或者是你知道他餓了去喂他,這個時候孩子大腦的杏仁體中的神經元會通過發送電波來控制情緒。再比如你把孩子抱在腿上,你跟他面對面說話,他耳朵里的神經元會鏈接到聽覺皮層,由此可知,我們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來一往的互動是何等重要。

家長每天給孩子愛的安撫以及與孩子一起玩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強大健康的大腦。

(二)和孩子一來一往的語言互動

語言是大多數認知發育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常常跟孩子對話,并且傾聽他的語言。跟孩子一來一往的對話,就是他說一句你回應一句,你回應一句他說一句,中間有停頓、有傾聽,這樣才是互動的語言。這是一個讓孩子的大腦在發育的關鍵年齡里能夠得到充分發育的最佳的途徑。

(三)讓孩子學習如何應對一些壓力

壓力會一點一滴地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牢固健康的大腦。當孩子學習新的技能和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時,他們會面臨挑戰,此時需要家長的支持。仔細觀察你的孩子,看哪些是他自己能做的,哪些他們需要你的幫助,給你的孩子一些掙扎、努力的機會,必要時給孩子一些意見或建議,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自己解決問題。請記住:完成一次新的挑戰能夠加強大腦的能力,增強孩子學習的動機。

盡管最近有很多各種訓練班大肆宣傳可以讓寶寶更聰明,但是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任何能夠加強兒童大腦發育的特殊技巧。正常的、有愛的、有回應的看護似乎是能夠促使兒童大腦發育的最理想的環境,并且要鼓勵孩子自己用感官去探索周圍的環境,并在可控范圍內讓孩子承受一點壓力,這才是最佳的學習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SHOW| 文登市| 沅江市| 内黄县| 富锦市| 霸州市| 山东| 渭源县| 台东市| 望谟县| 随州市| 乾安县| 会宁县| 扶风县| 新巴尔虎右旗| 广水市| 麻栗坡县| 铁力市| 桑植县| 景谷| 武鸣县| 浮山县| 灌南县| 乡城县| 博乐市| 无棣县| 彭山县| 如东县| 明溪县| 高唐县| 阳原县| 福清市| 盐城市| 盘山县| 乌拉特前旗| 嘉鱼县| 邵东县| 永新县| 铜陵市|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