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心理撫養
  • 李玫瑾
  • 2402字
  • 2021-11-18 17:11:47

大人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有的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或教而不當。讓這些不稱職的父母去“家長學校”學習,或許應成為一道法令。

2019年10月20日下午3點多,大連一個13歲男孩把一個10歲女孩騙到家中,試圖與之發生性關系,遭拒后連砍七刀。然后,男孩把奄奄一息的女孩拖到小區綠化帶的灌木叢中,還在她身上壓了兩個垃圾袋,里面裝著磚頭和碎瓦塊。

當女孩的父母發現女兒失蹤了,焦急地四處尋人時,男孩還若無其事地上前詢問:“你女兒找著沒有?”

當晚7點多,女孩被父親找到了,但已因失血過多死亡。女孩衣冠不整,左眼有瘀青,脖子有掐痕,身上刀痕累累,讓她的父母悲痛欲絕。

警察很快抵達了現場。那里離男孩家僅20米遠,男孩就在同學群里發了一條從自家窗戶拍攝的搜查現場視頻,并直播警察從開始懷疑他到最終鎖定他為犯罪嫌疑人的過程。

這個男孩小小年紀,作案手段卻極其殘忍。他雖未成年,卻長得很壯,身高一米七幾,體重140多斤,乍一看像個大人。據媒體報道,小區里多名女住戶稱,此前曾遭他尾隨和騷擾。有個被掀了裙子的姑娘找過他的家長,可他父親沒有理會,反而把她罵了一頓。

這個男孩強奸未遂后殺人,犯罪動機清晰,惡意明顯,理應受到嚴懲。然而,因為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是14周歲,他還差兩個多月才滿14周歲,是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的。這時候,公安機關就面臨兩個選擇了,一個是責令他的監護人加以管教,另一個是由政府收容教養。辦案人員在做了大量的取證工作后,認定他的父母沒有管教能力。因此,公安機關最終決定對他收容教養三年。

盡管公安機關稱這已是在法律框架內所能做出的最嚴厲處罰了,但這個案件還是在社會上引發熱議,很多人覺得太便宜這個男孩了。

人們爭論的焦點在于我國要不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加大對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懲罰力度。因為有些人善于鉆法律空子,把立法的仁慈變為作惡的機會。比如,曾有幾個孩子聚在一起商議:“我們可以作大案,因為我們不滿14歲,法律沒有死刑,就是殺了人也不用負刑事責任。”甚至有家長囂張地對執法的警察咆哮道:“你信不信我讓我兒子弄死你!他不到14歲,弄死你也不犯法!”

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時,很多法官內心也很糾結,按照法律應當從輕發落,可被害人家屬會很痛苦。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我認為,如果未成年人做了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卻因不滿刑事責任年齡而逃脫刑罰時,應該由父母為其負部分法律責任。因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是法律意義上的有責者。

當然,我說的“判父母”,并不是說讓父母去坐牢,而是除了民事賠償外,還要強制接受家長教育。因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從父母來調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卻不像學校的老師持有教師資格證。只要把孩子生下來了,天然就是父母了,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有的父母生而不養,有的養而不教,有的教而不當,這些不稱職的行為往往毀了孩子一生。

過去毛主席有句題詞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寫給孩子們的。2010年,我在婦聯參加一個座談會時,遇見一位退休的中學老師,她說:“其實是大人們好好學習,孩子們才能天天向上。”她借用毛主席的話表達了另一層意思,我覺得特別好。

中小學開家長會的時候,不妨多講些家庭養育的知識。我女兒以前上學的時候,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會認真聽。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是全社會的。如果一個孩子得到很好的養育,長大后成為棟梁,就會造福社會。相反,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養育好,長大后成為犯罪人,將是社會的災難。所以,養育孩子不僅是父母的責任,社會也有義務提供相應的支持。例如,國外有很多像性格教育聯盟這樣的組織,學校也開設了性格教育課程,還有不少基于父母育兒模式及其社會影響的研究,而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太少了。

有些父母沒有能力照顧好孩子,比如貧病交加、身患殘疾、正在服刑等。這種家庭僅靠自身是很難擺脫困境的,需要社會來幫助這些孤弱無助的孩子。有人會說,社會哪有那么多錢來干預?但是,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來衡量。

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一個沒有被善待過的少年因犯罪被判刑,社會不僅需要為啟動偵查、起訴、判決等行動付費,還需要付出監獄建設費、監管費、矯正教育費、醫療衛生費等。2000年,我去英國考察有關犯罪預防的舉措時,他們曾計算出每年為每名少年犯付出的成本平均超過2500英鎊。還有一筆賬更難計算,那就是這個犯罪的污點將使少年犯付出一生的代價,他們很容易成為慣犯或累犯,而他們的持續犯罪會給社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把這筆費用預支出去,比如,發現異常家庭的未成年人就及時進行社會救助,使之不流落街頭、不輟學;開辦特殊學校,對生活狀況異常的少年及早進行社會干預,將其收容,進行基本的教育;資助那些從事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志愿者,讓他們去關愛那些親情缺失的少年……

把這種主動的預防性投資與被動的司法活動權衡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預防犯罪比打擊犯罪更有價值。所以,與其蓋監獄,不如蓋學校。我們要盡量在孩子違法之前把他們看護起來,不要等到他們違法之后再送到監獄去。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社會一定要管。

英國有關部門調查發現,要減少未成年人的違法行為,必須解決逃學問題。因此,英國規定警察發現該上學的孩子在街上游蕩時,有權把他們扣下來,送到學校或當地教育部門指定的地點。如果沒有家人管他們,就送去寄宿學校。如果有監護人,但管不了他們,就要更換監護人。這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也是對社會安定的維護。

英國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做法是:如果10~17歲的孩子已出現違法行為,而父母又不能保證孩子能去正常上學,則法庭可判父母去上“家長學校”。父母必須參加為期三個月的教育咨詢或指導活動,每周至少去一次,學習如何給孩子樹立行為規范,以及如何對孩子的青春期做出適當的反應。法庭還可要求父母學習控制孩子行為的方法,最長學習一年。如果父母不遵守這個養育令,將被視為犯罪,并處以罰款。

英國這種處罰父母監護不到位、幫助父母提高育兒技能的做法,這值得我國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云梦县| 宁陵县| 江华| 全椒县| 大埔县| 诸暨市| 永宁县| 封开县| 盘锦市| 黔东| 邵阳县| 阿坝| 湄潭县| 南部县| 托克托县| 扶绥县| 徐闻县| 枣强县| 冷水江市| 交口县| 多伦县| 长治市| 潜江市| 武强县| 格尔木市| 游戏| 广昌县| 乐亭县| 南陵县| 新丰县| 海城市| 永新县| 饶平县| 万安县| 伊春市| 三江| 宜良县| 盐池县| 大足县|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