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深刻記憶的關鍵
人們對一件事情或事物的記憶是否深刻,主要是看事情或事物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否深刻,印象越深刻,記憶就越牢固。就像人們往地上釘木頭樁子一樣,釘?shù)脺\了,可能很容易就會倒掉;只有往深釘,木頭樁子才會堅固。
很多事情之所以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是因為客觀原因,就像你目睹了一個人用刀殺害另一個人的場面,這種事情留給你的印象當然很深刻。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這樣的,它本身沒有吸引人的地方,沒有動人的場面,就是一幅平平淡淡的樣子,這樣的事情本身并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很多時候這樣的事情卻要求我們記憶,那應該怎么辦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需要做的是從主觀上獲得強烈的印象,也就是要主動地觀察。就比如說讓你記憶一塊沒有任何特點的石頭,由于它本身并不存在任何有別于其他石頭的地方,所以并不會給你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這個時候你就只能仔細觀察,通過記住這個石頭的樣子來記住石頭。
◇適用于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聯(lián)想的情況◇
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聯(lián)想主要應用于以下兩種情況:

想象力是記憶的來源,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聯(lián)想,也是人們在記憶某些東西時的重要方法。
人們常說“眼見并不一定為實”,也就是說有時候用眼睛觀察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實的。實踐證明,這樣的說法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很多時候人們經(jīng)過仔細觀察得到的結論和記憶,最后卻發(fā)現(xiàn)是錯誤的。比如說你觀察一個人很久,通過他的為人處世等行為最后得到結論,這是一個好人。但是一段時間之后,你卻得知這個人因為犯了大罪而被抓起來了,這就否定了你之前觀察所得到的結論。那么,觀察出現(xiàn)錯誤這種情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觀察過程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對于自己喜歡的和自己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就認真仔細地觀察,必須要把所有事情都弄清楚;而對于自己不喜愛的,就棄置一旁或只是草草觀察一下,根本不能得到全面的信息,因此也使得觀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片面性。
第二,只對那些無關緊要的線索產(chǎn)生反應,結果把觀察和思維引向了歧途。比如說讓你仔細觀察一件雕塑物品的各個方面,但是你卻只顧觀察雕塑的形象,而忽視了雕塑的其他方面,導致自己觀察之后完全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
第三,很多時候對事物起主導和支配作用的是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弱成分,而那些顯露在外的顯著的外部因素卻沒有任何意義。但是,能在第一時間吸引人的意識做出反應的恰恰就是這些外部因素。因此,一旦人們過多停留在對外部因素的觀察上,就會被表象所迷惑,從而影響觀察的準確性。
第四,人云亦云的從眾心理以及受權威和現(xiàn)實結論的影響,使觀察變得沒有任何意義。這種現(xiàn)象非常普遍,比如說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對某些事物的評論,很多人根本就不仔細觀察事物本身,上來就先看評論,如果評論不好,內心里就認定這個事物是不好的。
第五,不能識別影響感知的全部因素。這也就是說很多東西雖然觀察到了,但是自身卻覺得這些東西沒什么重要意義,所以自動忽略了,從而導致觀察結果出現(xiàn)錯誤。
那么想要得到正確的觀察結果應該怎么做呢?
第一,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即為什么觀察,都要觀察什么。人們在進行觀察的時候同樣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目的,注意力根本就不會集中。就比如說去大街上看人,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那最后得到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大街上人真多”;而如果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比如說去大街上看美女,那么最后可能就會得出“今天看到多少個美女”“第幾個最好看”這樣的結論。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沒有目的地觀察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第二,觀察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僅需要明確的計劃和步驟,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知識準備。觀察伴隨著思考,而思考就需要和其他的知識進行對比,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當然周密的觀察計劃同樣非常重要。事物并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因此,為了防止由于事物的變化而導致人們觀察時出現(xiàn)手忙腳亂的情況,就必須做一個周密的計劃。
第三,觀察要做到仔細、系統(tǒng)全面,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這樣才有利于發(fā)現(xiàn)事物隱藏在深處的特點。電視里總是會播放一些警察破案的電視劇,經(jīng)常看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沒有哪個警察隨便看一下案發(fā)現(xiàn)場就能夠把案子破了,基本上都是警察在多次、仔細觀察過案發(fā)現(xiàn)場之后,發(fā)現(xiàn)一些很細微的線索,從而慢慢才把整個案子破解。
第四,要讓盡可能多的感覺器官參與到觀察過程中,這樣得到的觀察結果才更精確。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信息后,對大腦刺激和儲存的部位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不同感官接受同樣的信息后所產(chǎn)生的印象也是不同的。所以多種感官參與到觀察過程中之后,得到的結果要比單一感官參與的觀察過程要全面。
第五,在觀察過程中,要勤于記錄。記錄不僅能避免人們對觀察結果的遺忘,也有助于對觀察結果做出必要的總結,同時還可以避免遺漏。在下次進行觀察時,之前的記錄還可以作為觀察的基礎。
當然,這只是觀察的一般方法,或者是保證觀察結果不出現(xiàn)錯誤的方法。那么,具體到某一件事物上,到底應該怎么樣進行觀察呢?或者說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觀察呢?
具體到某一事物上,到底應該怎么觀察,并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方法,這主要是因為各種事物是不同的,沒有哪一種具體的方法能夠適用于所有的事物。就比如說,你觀察一個建筑物和觀察一個人的方法能一樣嗎?觀察建筑物可能會觀察一下它的占地面積,如果觀察人的話也觀察其占地面積,對你認識這個人有什么幫助嗎?雖然并不存在一個適于觀察所有事物的具體方法,但是觀察事物的大致順序還是通用的:第一步,觀察事物的全貌,得到一個總體的印象,并且找出總體特征;第二步,找出組成事物的各個部分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第三步,觀察事物各個組成部分的重要細節(jié)。按照這樣的順序去觀察事物,并且配以正確的觀察方法,基本上不會得到錯誤的觀察結果。
當然,只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并不能立即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在平時也要多進行對觀察力的訓練。
訓練1:
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力。可以抓住生活中的一件事,比如說一名同學被老師罰站。事情發(fā)生之后,馬上觀看全班同學的各種反應:有一邊看那個同學一邊笑的;有嚴肅地看著那名同學的;有人趴在桌子上繼續(xù)學習,一副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有人趴在桌子上偷偷摸摸地笑,感覺很開心;還有人站起來打算幫那名同學說好話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還要對事情的發(fā)展和結果進行仔細觀察,這樣慢慢養(yǎng)成對各種事情都能進行仔細觀察的能力。
訓練2:
以運動的機器或變化著的事物為對象,按照步驟仔細進行觀察。找出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
訓練3:
以靜止的物體為對象,按照觀察步驟仔細進行觀察,找到它的各種特點,直到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為止。
訓練4:
隨便找一幅圖畫,仔細觀察其中的細節(jié),幾分鐘之后,找別人幫忙對和圖畫中有關的細節(jié)進行提問。問題可以是圖畫中有幾個人、每個人穿什么顏色的衣服等。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則可以憑借記憶把圖畫重新畫出來,隨后檢查錯誤的地方。
訓練5:
畫一張某個地方的地圖,在地圖上標出一些自己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地方。標注完之后,把自己畫的地圖和真實的地圖進行比較,找出標錯的地方。但是不進行改正,而是把如何改正記在自己的大腦中,隨后重新畫一張。注意:需要按照錯誤的多少來決定重復的次數(shù)。當這張地圖沒有問題之后,就開始擴大地圖的范圍,直到整個世界地圖。
訓練6:
自己估算一下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距離,想一想自己需要多少步才能走完,隨后走一次,看看自己走了多少步。如果估算得不對,下次要重新估算。當然,也可以估算一下樓房上窗戶的數(shù)量、商店里貨架上貨物的數(shù)量等。這樣能夠訓練人們估計距離和數(shù)量的能力。
訓練7:
打開收音機,隨便選擇一個臺,仔細聽里面發(fā)出的聲音。如果覺得聲音很熟悉,那就辨別出這個說話的人,隨后核對對錯。如果只記得面孔但想不起名字,可以在結尾時仔細收聽一次。這種訓練要經(jīng)常做,直到熟練為止。
訓練8:
辨別聲音。找一個比較嘈雜的地方,隨后仔細聽周圍的各種聲音,包括人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機器的聲音等,注意音調的高低和變化、模式和速度,設法辨別出各種聲音。
◇訓練觀察力的三種方法◇

訓練9:
回憶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然后回答問題。
(1)他的頭發(fā)是什么顏色的,發(fā)型又是什么樣的?
(2)他的臉形是什么樣的,臉又是什么顏色的?
(3)眉毛是濃還是淡,是粗還是細,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點?
(4)眼睛的特點,是大還是小,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
(5)鼻子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點?
(6)他的耳朵有什么特征?
(7)他的牙齒有什么特征?
(8)他的下巴是什么形狀的,尖還是圓?或者有其他的特征。
回答之后,下次再見到他時,仔細觀察和自己回憶的是否相同,看看你對他的觀察到底仔細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