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有分寸的溝通藝術
  • 李豐杰編著
  • 3327字
  • 2021-11-18 17:00:30

從面子心理看說話的敢與不敢

我們說過跟好好說話比較起來讓自己有話可說顯得更為重要一些,也更為迫切一些。畢竟只有有話可說,然后才有運用各種表達技巧把話說好的可能。我們也在上一節介紹了如何才能讓自己有話可說,同時也分享了兩個非常實用的小方法。但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在有話可說和好好說話之間還存在一個是否敢說話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的話,那么就算是掌握了再多的讓自己有話可說的技巧、即使擁有再多有趣的話題,也會因為不敢開口而徒勞無功。那么,我們就先從面子心理的角度來聊聊說話的敢與不敢。

事實上,是否敢說話的問題是極少存在的。因為我們在絕大多數的溝通場景當中,開口說話不管說得好還是不好,都不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我們大可不必為此而膽戰心驚。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又有不在少數的朋友因為開口時的怯場而讓一場談話無疾而終。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

“之前我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準備了好多名言金句,我甚至在腦子里把這些話都‘說’了好多遍了。可是到了開口說話的時候這一切就全變了,腦子里空空蕩蕩的哪里還有什么名言金句,就連自己要說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凈了。就在開口的那一瞬間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心跳加快、手心出汗、大腦空白,舌頭也好像打了結一樣,連一句像樣的話都說不出來。我甚至感覺連站著的勇氣都沒有了。”

這種情況就是不敢開口說話的典型表現,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怯場”。對于這些怯場的人來說,不要說開口講話,就單單是站在臺上或者是溝通者的面前就已經是一種極大的煎熬了。雖然并沒有那種被刀架到脖子上的危險,也沒有來自其他方面的威脅,但是這種緊張感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吳巖,畢業十幾年之后他成了少數幾個能讓全班同學記得起來的人之一。之所以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他那次鉆講桌的經歷。大學時期,他是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脾氣性格也不錯。可能是因為人緣的原因,莫名其妙地就被推選為文藝委員。事情就發生在吳巖走馬上任的那一天。那天,同學們投票之后,輔導員請吳巖到前面發言,然后戲劇性的一幕就出現了。吳巖是臉上帶著微笑走到臺上的,但是在他面對同學們站好之后臉上的笑容就慢慢地變得僵硬了。然后就是滿臉通紅,再然后就是額頭上漸漸蒙上一層細密的汗珠。于是,整個教室,臺上臺下都開始變得無比尷尬。正當一旁的輔導員準備出手救場的時候,吳巖出人意料地鉆到了講桌底下,再也不肯出來。最后在同學們的爆笑聲中悄悄溜回了自己的座位,全程一直低著頭。

我們上面提到的那種怯場的感覺就是吳巖在事后講述的真實感受。

關于為什么會緊張,到底在害怕什么?在不同的場合問不同的人,所得到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有人回答“害怕自己說不好”,有人說“害怕別人笑話”,還有人回答“害怕自己沒有自己演練的時候表現得那么出色”,甚至還有人干脆回答“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沒來由的,反正就是緊張就對了”。其實,不管這些人的回答在表述上有什么細微的不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指向,那就是怕丟面子。

“面子”這個詞來闡述是否敢說話這一問題是非常貼切的。因為“面子”這個詞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非常符合國人的文化和心理。毫不夸張地說,“愛面子”是中國文化非常典型的一個側面。就像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的那樣:“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拔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走動了。”但是用“面子”來解釋是否敢說話這一問題又并非易事,因為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明白“面子”到底是什么?說到這里還得借用魯迅先生的另一句話:“‘面子’是我們在談話中常常聽到的,因為好像一聽就懂,所以細想的人大約不是很多。”沒錯,因為好像一聽就懂,所以細想的人不會很多,也因為細想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對于“面子”我們還沒有一個十分精準的定義。不過幸好我們只是用“面子”來解釋大家在說話時的怯場問題。我們只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就夠了,那么從溝通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面子到底是什么呢?從溝通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的面子就是人們在溝通過程中對自我角色的期待。我們每個人在跟其他人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都會有心理上的一個角色的預期,希望通過溝通能夠在對方那里獲得這一預期的滿足感。但是溝通的過程充滿了各種未知的因素,到底能不能從對方那里獲得這種滿足感,也是一種未知。于是,這種角色的期待越高由此而產生的焦慮感就越強烈。這種強烈的焦慮感就會演變成難以名狀的緊張感。受這種緊張心理的影響,很多人雖然明明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卻在說話的一瞬間變得不敢開口了。這種在溝通中的過高的角色預期才是我們不敢開口說話的根本原因所在。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等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要想在溝通中降低這種緊張感就得在溝通開始之前降低自己的角色預期。這種角色預期降得越低,由此而來的緊張感就會越弱,我們所受到的負面影響就會越小。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不切實際地把自己的角色預期設定為溝通大師,那么我們將會承受一種什么樣的壓力呢?在這種壓力的影響下又有多少人敢于開口說話呢?相反地,如果我們在溝通開始之前就能夠對自己的溝通水平有一個清醒客觀的認識的話,我們就有可能設定一個跟自己的溝通水平相當的角色預期,甚至讓預期中的角色略低于自己當下的溝通水平。這樣一來,對結果的掌控感就會大大增強,再開口說話的時候自信也會增加不少,膽子自然也就會變得大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知易行難。客觀認識自己的溝通水平并合理調整自己在溝通中的角色預期,直到把自己的角色預期設定到一個恰當的位置,讓這個預期中的角色給自己帶來動力,又不至于被過高的預期所帶來的焦慮感而干擾得不敢開口。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嘗試的過程。下面,我們就分享幾個在實現這一終極目標之前能夠有效緩解緊張感的方法,以此來堅定我們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1.當你不敢開口說話時,從生理的角度對心理進行調節

人在感到緊張的時候,之所以會出現心跳加快、喉嚨發干、冷汗直冒等生理反應,其實都是腎上腺素大量分泌的原因。當人的腎上腺素分泌過量的時候,就會在生理上表現出一種臨敵的狀態,這種狀態就像是有一個黑洞洞的槍口頂在自己的腦門上。試想一下,這種情況下又有幾個人能夠順暢流利地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呢?恐怕就連心中所想的都已經忘得干干凈凈了。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吳巖同學所說的那樣,不要說流利地說話了,就連站在那里都需要極大的勇氣。既然生理上的臨敵反應是腎上腺素惹的禍,那我們就能通過降低腎上腺素分泌的方式來平復我們緊張的情緒。比如在感到緊張的時候有意放緩動作和呼吸的節奏;比如先停下來讓自己做幾個深呼吸,并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把語速放慢。又比如通過搓手,舒展四肢等來調整自己的狀態。

2.當你不敢開口說話時,不妨找一些道具來幫忙

有研究表明,香草、巧克力的氣味有助于降低人的焦慮恐懼。如果你在講話時經常因為緊張而不敢開口說話的話,那么你有必要在這之前就先給自己準備一些幫助自己緩解緊張情緒的小道具。當然,這些小道具是針對一般人而言的。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找到自己專屬的緩解緊張情緒的秘密武器。那就是你平時一直隨身攜帶的,或者是你用得得心應手的小物件。你一定要找到它們,必要的時候把它們帶在身上或者握在手里。這些專屬的小道具,關鍵時刻能夠給你一種心理的安全感。

3.當你緊張到不敢開口說話的時候,你一定要記得這些偉人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會溝通的高手,也不是生來就敢在公眾場合自如說話的。不管說什么都有艱難的第一次,這一點都不丟人。就像美國總統羅斯福說過的話:“每一個新手,常常都有一種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膽小,而是一種過度的精神刺激。”如果羅斯福的這句話還不能讓你坦然接受自己的緊張情緒和由此而來的那些你自認為有些失態的表現的話,那你一定要記住下面的幾個偉人,他們在開口說話的時候并不見得比你強多少,甚至連你現在的狀態都不如:

古羅馬著名演講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講時就臉色發白,四肢顫抖。

美國的雄辯家查理士第一次登臺的時候,兩個膝蓋抖得不停碰撞。

印度前總統英·甘地首次演講的時候,根本就不敢看聽眾,萬般無奈只好臉孔朝天。

想想這些青史留名的偉人,他們尚且會有因為緊張而失態的時候,更何況是你我呢!所以,所有的不敢開口說話都是看不開、放不下的結果。只要敢于降低自己的角色預期,抱定豁出去的心態,自然也就釋然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马市| 天等县| 鄂温| 鲜城| 确山县| 洪泽县| 萨迦县| 黎川县| 宽城| 晋江市| 荆门市| 固原市| 金华市| 嵩明县| 沈阳市| 衡南县| 东乡族自治县| 青神县| 乌鲁木齐市| 久治县| 依兰县| 陆川县| 资中县| 贵南县| 渝北区| 阆中市| 崇仁县| 鹰潭市| 绩溪县| 闸北区| 清水河县| 正阳县| 五峰| 和政县| 法库县| 红河县| 华容县| 阿拉善盟| 威宁| 嵩明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