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抬杠
有些人喜歡抬杠,和人搭上話就針鋒相對,無論別人說什么,他總要加以反駁。其實他自己一點主見也沒有。可是當你說“是”時,他一定要說“否”;你說“否”的時候,他又說“是”了。這是一種極壞的習慣,事事要占上風。
即使你真的比別人見識多,也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去和別人說話。這樣做簡直不為別人留一點余地,好像要把別人逼得無路可走才心滿意足。也許你并沒有想到這一層,但實際上你卻是這樣做的,這種不良習慣使你自絕于朋友和同事,沒有人愿意給你提意見或建議,更不敢向你提一點忠告。你本來是一個很好的人,但不幸染上了這種習慣,朋友、同事們都會離你而去。
唯一改善的方法是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談論當中,你的意見未必是正確的,而別人的意見也未必就是錯的。把雙方的意見綜合起來,你最多有一半是對的。那么,你為什么每次都要反駁別人呢?
有這種壞習慣的人當中,聰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聰明的人。也許他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以為這樣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實上完全錯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沒有必要費心作高深的研究,我們平常談話的內容,消遣多于研究。既然不是在研究討論問題,又何必在一些瑣碎的事情上固執己見呢?別人和你談話,根本沒有準備請你說教,只是想大家說說笑笑罷了。你若要硬作聰明,拿出更高超的見解(即使的確是高超的見解),對方也絕不會樂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以擺出一副要教訓別人的神氣。
當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議時,你即使不能立刻表示贊同,起碼也要表示可以考慮,不可馬上反駁。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談天,那你更應注意,太多的執拗能把有趣的生活變得枯燥乏味。
如果別人真的犯了錯誤,而又不接受批評或勸告時,你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往后退一步,把時間延長一些,隔幾天再談,否則,僵持下去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傷害了感情。
因此,你千萬要謙虛一些,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做一個固執的人,這才能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交談的人。
大量事實說明,人們談話都有一個目的:想知道別人對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他們希望別人也能和自己一樣對某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
如果雙方的意見一致,你會感到一種安慰;如果發現雙方的意見有差異,就會感到這是一種刺激,從而引起雙方的爭論。
因此,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贊同。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被人認為你是隨聲附和,因而就不吭聲了。你不吭聲,就容易使人認為你并不同意。同樣地,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不一致時,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為什么不同意。不要以為這樣做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聲。
一、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們常常看到有的人因為喜歡表示與人不同的意見而得罪了朋友。因此,有許多人和許多書總是勸人們不要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其實這種做法是很片面、很虛淺的,而且也是不誠實的表現。無論一個人多么愛面子,除了極少數、極愚蠢、極狂妄的人以外,幾乎每一個人都喜歡忠實的朋友。不信你就試一試,如果你認識一個人,你對他的每句話都隨聲附和,不說一個“不”字,也許第一次見面他很喜歡你,但不久以后他就會覺得你是一個很圓滑的人。到處都做隨聲附和的應聲蟲,是沒有人會看得起的。
那么,也許你會問:怎么樣才能對人老老實實地表示自己的意見,而又不會得罪人呢?
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細心觀察社會和人生,你就會發現,只要你的方法得體,向別人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見,有時還會大受歡迎。使人有一種“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其實得罪人的不是你的意見本身,而是你表現出來的態度。如果在你表示不同意時,把自己的意見看得絕對正確,而別人的意見簡直是愚蠢幼稚、荒誕無稽,那你就深深地刺傷了別人的自尊心。
因此,你要遵守一個原則:在你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你要假定自己的意見也可能有錯誤,不要強迫別人立即相信你的意見,要給人以充分的時間來考慮你的意見,而且還要提供有關你的意見的根據。這樣才能使別人對你的意見既不盲從,也不武斷。與此同時,你還要表明你愿意考慮別人的不同意見,請對方提出更多的說明、解釋和證據。你要明白,假使對方能夠使你信服他的意見,那么你就應該拋棄你自己原來的看法。
一方面老老實實地說出自己真正的看法,另一方面又誠誠懇懇地尊重別人的意見,這樣才是理想的交談方式。
有時候,如果你的看法與普遍的看法相差太遠,你可以事先作這樣的聲明:“也許這是我個人的偏見。”或者再補充一句:“我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和大家一致,可是目前我還沒有足夠的理由這樣做。”
許多人在別人面前,常常沒話可談,就是因為他到處都遇到和自己不同的意見。如果他一方面不愿意隨聲附和與自己不同的意見,一方面又怕說出自己的意見會“得罪”人,那么怎么辦呢?最好的辦法是緘口不說。
二、不要為一點小事爭論
我們常常看見人們談話,談著談著就爭執起來了。他們爭論的不外是一些極其微小的事情,他們的觀點大體上一致,可他們都以為對方完全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弄得大家都非常不愉快。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現象,可是誰也無法制止。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表示不同意之前,雙方都忘記說或者以為不必先說同意的部分。
人們常常聽了對方的長篇大論之后,發現其中有一部分與自己的看法不同,于是立即提出異議;而對方一聽這話,以為自己的意見完全被否定了,當然有些不太高興。
在這樣的場合,我們一定要記住先說明你贊同的方面,然后再說明在某一點上你有不同的意見。這樣對方就很容易接受你的批評或指正,因為他已知道雙方的主要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即使你不同意的是一個主要問題,但你最好仍能先表示你贊同的方面,哪怕是最不重要的方面。這樣做并不是說你太滑頭,因為你并沒有做違心之事。你之所以要這樣做,是為了緩和一下談話的氣氛,使對方覺得你并不是一個抹殺別人一切的人。這樣,談話就可以很融洽地進行下去了。
無論你的意見和對方的意見距離有多么大,沖突多么嚴重,只要你不表現絕對不可商量的態度就行了。相反,我們要表現出一切都可以商量,并且使對方相信,無論有多大分歧,大家都可以得到比較一致的看法。
如果你是一個善于談話的人,你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要使談話陷入僵局,只要談話之門沒有關上,那就永遠不愁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