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修心三不:不生氣 不計較 不抱怨作者名: 馮濤編著本章字數: 1386字更新時間: 2021-11-18 16:54:08
找出負面情緒的根源
導致負面情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內因也有外因。我們可以一一梳理出來。
第一大內因是缺乏情緒清晰度。這是一種“可以比主觀”能力,就是能夠較輕松地識別出自己當前情緒的一種主觀感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毫不費力,你就能判斷自己現在的情緒和狀態。因為情緒沒有固定的標準,你的快樂可能跟別人的完全不同。但沒關系,只要你清楚自己是快樂的就夠了。
我們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當你笑的時候,是因為心情真的不錯,還是有東西在困擾著你,但你不確定那是什么?跟你關心的人在一起,你是能輕松愉快地聊天,還是仍然有所保留,是存在某種你也不清楚的理由?如果你無法確定地回答這些問題,就說明你的“情緒清晰度”比較低。
“情緒清晰度”直接影響人調節情緒的能力。如果你能夠輕松地識別情緒,那么你也會更擅長調節情緒。你能夠察覺到情緒何時產生,有多強烈,然后推斷出是否可以將它從消極變為積極。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情緒清晰度”高,你就更可能在短時間內將不好的情緒轉變成好心情。而“情緒清晰度”不高的人,罹患抑郁癥的風險會比較高。這是因為,他們不僅對情緒的調節能力差,還會不斷重復負面情緒。
一旦發現自己在反復體驗負面情緒,就要及時叫停思緒,直面自己此刻的情緒,承認自己就是在生氣。只要確定了你的憤怒,你就會從無用的糾結中跳脫,開始想辦法減少此刻的苦惱感。然后,再去嘗試那些親測有效的辦法來減少自己的憤怒,比如通過運動、唱歌、朗誦等形式,來積極地宣泄負面情緒,恢復心理平衡。
第二大內因是付出了高昂的情緒勞動。我們聽說過體力勞動,但什么是情緒勞動呢?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理解這個概念:“你每天上班都是坐著,為什么還是感到這么累?”這是因為,除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外,你還要付出一項情緒勞動。
最初,情緒勞動專指那些對員工的面部表情有特殊要求的職業。比如,空姐要付出“熱情周到”的情緒,護士要付出“細致體貼”的情緒,銷售員要付出“專業耐心”的情緒,等等。但是后來,它的范圍不斷擴大,變成了“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際互動,員工都可能需要進行情緒勞動”。這樣一來,就擴大到了職場的各個階層之間。創意人員面對“不懂裝懂、亂挑毛病”的客戶,要付出“虛心接受”的情緒。下屬面對“粗暴無禮”的上司,要付出“委曲求全”的情緒。
那么,情緒勞動中到底存在什么,導致我們感覺很累呢?提出這個理論的專家把情緒分解成兩部分,做出了進一步解釋。情緒分為情緒感受和情緒表達。情緒感受就是我們的真實心情如何,而情緒表達則是我們表現出來的情緒是什么樣的。然后,兩者構成了一個公式:“情緒表達”和“情緒感受”的差別越大,這個人付出的“情緒勞動”的工作量也越大。
比如,老板家養了一只狗,秘書明明很討厭寵物,老板卻指派他負責每天遛狗。這時,秘書的情緒感受就非常糟糕。但是,為了保住飯碗,他卻要裝出喜歡動物的樣子,每天掙扎著早起,假裝興致很高地去遛狗。結果可想而知,兩者之間巨大的落差,就形成了他每天都要付出高昂的情緒勞動。如果哪一天老板想把狗送給秘書養,他就很容易情緒失控。
為了避免情緒失控,人就要想方設法改變兩者中的一個,縮小它們之間的差距。一是改變情緒感受,其實就是自我安慰,多給自己一些積極暗示,把事情往好處想。二是改變情緒表達,與其故意裝得興奮激動,不如表現出平常的狀態,不讓自己太“心累”。專家的建議是,改變情緒感受更有利于扭轉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