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口才三絕:會贊美 懂幽默 會拒絕作者名: 馮濤編著本章字數: 1966字更新時間: 2021-11-18 17:02:04
有技巧的贊美更能深入人心
當我們的贊美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的時候,就應該反思一下贊美之詞是不是真正符合了被贊美人的“閃光點”。
有效地贊美別人是小Y在人際交往上獲得成功的秘密武器。在一次公司會議上,一個同事做了一個尋常無比的報告,報告現場幾乎沒有任何反應,就連最起碼的掌聲也沒有。散會后,小Y和這位做報告的同事在洗手間偶遇了:“你剛才做的報告簡明扼要,很好,我很欣賞!”小Y真誠的話語讓這位本就沒指望此次報告能引起別人注意的同事很感動,這簡單的幾句話也讓這位同事這一天的心情格外地好。
小Y與每一個認識的人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友誼,而對待同事,他也經常會表達自己的欣賞。男孩子換了件新衣服,他會在不經意間嘆道:“更帥了哦!”看到女孩子新換了發型,他會故意夸張地睜大雙眼:“哈哈,差點沒認出來,我還以為是哪個大美女來了呢!”小Y和單位的每一個同事都相處得很好,并且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也給他自己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與人們交往的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你的贊美,你就會發現人們是那么尊重與歡迎你,你會因此獲得許多朋友。當然,贊美是有技巧可言的。
記者弗里德·凱利曾對洛克菲勒和卡內基兩人樂于接受的恭維做過這樣的描述:
凱利說:“對洛克菲勒這位石油大王,倘若有人稱贊他善于打理瑣碎的家庭經濟,他一定會樂不可支。同時,他也很喜歡聽人家說他對教會和主日學堂是怎樣地熱心。”有一次,當凱利對洛克菲勒向主日學堂里的一群小孩子所發表的談話說了兩句贊美的言辭時,他立刻就變得非常興奮。
凱利又說:“而對鋼鐵大王卡內基,只要你恭維地說他某一次演說非常成功,說他的演說是怎樣有價值、怎樣動人時,那么就很容易讓他開口回答他平時不愿搭理的問題。”
這些便是洛克菲勒和卡內基個人所關心的獨特的虛榮。相反,如果有人當面贊美他們的商業和領袖才能,在他們聽來反而會覺得是沒有誠意甚至是愚蠢的。
稱贊一個人時,與其稱贊他最大的優點,不如發現他最不顯眼,甚至連他自己也未曾發現的優點。因為他最大的優點已成為他性格中的一部分,在任何人看來都已是不足為奇的了。如果經常稱贊一個人這樣的優點,可能會讓這個人產生反感。而那些小小的優點,因為從未或很少有人發現,因此也就彌足珍貴。而你的發現與稱贊就為對方增添了一份對自己的認識,也增加了一次重新評估自己價值的機會。同時,你不同凡響的觀察力還會獲得對方的器重。
下面就介紹一些贊美別人的簡單策略。只要我們牢記這些經驗,贊美就很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
1.要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這樣的贊美才不會給人虛假和牽強的感覺。帶有情感體驗的贊美既能體現人際交往中的互動關系,又能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美好感受,對方也能夠感受到你對他的真誠關懷。
2.贊美要看對象。比如對一位你所熟悉的美貌女士,你可以對她說:“你真美。”這樣一來,她可能會感激你對她的贊美。但如果你對一位其貌不揚的女士說這句話,則可能會引起她的反感。同樣,如此贊美你所熟識的女性,對方會很愉快地接受,而你如果用這種方式去贊美一位陌生的路人,對方一定會懷疑你心術不正,因為你與對方素不相識,對方覺得你沒有理由去贊美她。
3.對于那些摸不清底細的人,最好是慢慢地深入了解,等到發現他們喜歡的贊揚方式再使用這一策略也不遲。比如對一個你根本不認識的人,一見面就對她的頭發和指甲贊美一通,會使所有人對這種毫無頭緒的贊美感到莫名其妙。因此,贊美要了解對方的喜好,否則馬屁有可能拍到馬蹄上。
4.贊美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有些時候,贊頌得太多還不如少贊頌些管用。培根說:“即使好心的稱贊,也要適可而止。”真正明智之人對于無休止的恭維和艷羨并不喜歡,我們絕對不可以隨隨便便地恭維別人,應該把握好度。
5.多在第三者面前去贊美一個人。贊美也是一門學問,它講究一定的時機。當面說和背后說是不同的,效果也不會一樣。在背后說別人的好話,能極大地表現你的“胸懷”和“誠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在第三者面前贊美他人,被贊美的人必然認為那是認真的贊美,毫不虛偽,于是真誠地接受,并對你感激不盡。對領導當面說好話,容易有諂媚之嫌,而如果你對他背后的贊美傳到他耳朵里,他對你的好感定會直線上升。
無論如何,人總是喜歡被別人贊美的。有時,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贊美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換句話說,一個人受到別人的夸贊,也不會心生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在這個社會上,會說贊美話的人,似乎人際關系都處理得較好。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贊美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里連說:“哪里,我沒那么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后冷靜地回想,知道對方所講的是贊美話,卻還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悅。
懂得適時地贊美別人,并且運用恰當的策略增強贊美效果,能夠有效地維護對方的自尊心,令對方感到滿足、開心,從而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使自己成為人生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