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剪壞的花圃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珍妮·艾里姆
周末,大衛帶著兩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在家里的花園玩耍。這兩個孩子,小的剛滿5歲,叫杰克;大的已經7歲,叫吉姆。
大衛一邊和孩子玩,一邊用小型割草機來修理草坪。吉姆看著非常好玩,就吵著讓爸爸教他如何使用割草機。
當大衛正在教兒子怎么讓割草機掉頭的時候,吉姆的媽媽莫娜突然有事叫他,大衛不得不轉身回到屋里。淘氣的小吉姆一看爸爸不在,就揮舞著割草機胡亂割起來。他想練習一下如何將割草機掉頭,卻將割草機推進了草坪旁邊的花圃里,用自己剛學到的割草“技術”割起草來。
轉眼間,原本五顏六色、百花盛開的花圃,一下子一片狼藉。被割壞的鮮花掉了一地。
當大衛從屋里出來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被糟蹋得亂七八糟的花圃,頓時怒火中燒。這個花圃花費了他多少時間和精力啊!不到幾分鐘,就被吉姆弄得面目全非。
“上帝啊!吉姆,你在做什么啊!”大衛怒不可遏,一邊大聲呵斥,一邊跑向吉姆,準備好好地懲罰他。
聽到丈夫發怒的聲音,他的妻子莫娜也從屋里跑了出來。就在大衛準備懲罰孩子的時候,妻子伸手攔住了他,鄭重地對他說:“大衛,不要這樣做!你要明白,我們是在養孩子,而不是在養花!花壞了可以再種,孩子被你嚇壞了就無法挽回了。”
聽了妻子的話,看著嚇得瑟瑟發抖的兒子,大衛平靜了下來。他感覺非常愧疚,把吉姆緊緊地抱在了自己懷中。
親情至深
哈佛大學一直倡導,教育不僅是大人針對孩子的工作,更應該是雙向的,這樣才會使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長。
孩子在年幼時總會有意無意做出很多讓父母生氣的事,但是出于愛和培養孩子的責任,父母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一些“破壞”是天性使然的必然代價,切不可因為小事而過分地打罵孩子,要對孩子多多理解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