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
- 楊冰
- 1840字
- 2021-11-18 17:06:44
焦慮心理
【問題描述】
焦慮總是躲在黑暗中,讓人不宜察覺。然而,它卻在一點點、步步緊逼地蠶食著孩子原本充滿陽光的心靈。
上小學四年級的方坤本來是個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今年隨父母調動工作而轉入一所新學校。在新的環境中,這個孩子產生了焦慮情緒,擔心自己與同學相處不好,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如人家,還擔心陌生的同學會瞧不起她,等等。總之,方坤這也擔心,那也擔心,整天把自己搞得很緊張,心理壓力加大,學習成績反而下降,這使她更加焦慮了。
往往就是這些習以為常的壓力,讓孩子憂慮重重,以致不能正常地生活學習。
新近的研究表明,我國有焦慮情緒的小學兒童占24.78%,而且受焦慮情緒困擾的兒童青少年呈逐漸增加的趨勢,焦慮問題已成為國內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另外,許多專門研究心理健康的學者已經意識到,孩子早期的焦慮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干預,就會持續發展,甚至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如果能查明焦慮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影響焦慮產生的因素,采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教育干預措施,就可以減少或者避免焦慮的困擾。
【心理解釋】
焦慮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是指過度敏感、多慮,缺乏自信心,因微小事情而過度焦慮,煩躁不安,擔心害怕,緊張恐懼,頗似成語中的杞人憂天。
這種孩子,對外界事物,比一般的孩子敏感、多慮。他們常是一些溫順、老實、負責任、守紀律的孩子,但缺乏自信心,心理脆弱。他們是父母心目中的乖孩子,受到寵愛。他們平時克制自己的能力較強,自尊心亦強,對待事物十分認真、負責,但過分緊張。特別對于陌生環境、陌生事物,就易出現焦慮反應,惶恐不安。
這種孩子,有的對學習過度緊張,害怕考試成績不好;還有的到新學校,擔心與新同學的關系處理不好。他們由于焦慮不安,常常睡眠不好,做噩夢,講夢話,食欲不振,還可引起心跳、多汗、尿頻和便結等植物性神經系統的癥狀。更有甚者,有的孩子還因為自己存在一些缺點,怕受到老師的批評而過度焦慮,發展到不想去上學。
據研究,兒童焦慮癥患者固然與其自身的先天素質有關,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孩子在家中百依百順,一旦走出家庭,在社會上或學校中碰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時,容易產生過度焦慮。
二是父母期望值過高。有的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不考慮自己的要求是否超過了孩子的負荷能力,以致孩子成天處于緊張狀態,時間長了,孩子就變得過度焦慮。
三是家庭不和睦。有的父母離婚,還有的整日打架吵架,讓孩子在矛盾重重的環境中而產生環境焦慮。
四是學校的教育方法不當,過度地追求高分數、高升學率等,教學內容過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孩子負擔過重,接受不了,都容易造成孩子的過度焦慮。
激烈的競爭、繁重的學業、單調的生活、家庭問題及精疲力盡的父母,讓孩子在壓力下憂心忡忡。
【糾正方法】
第1步:及時溝通。發現孩子有焦慮現象,父母應及時與孩子溝通。
第2步:了解實情。父母要認真聽取孩子的苦衷和實情,及時掌握相關情況。
第3步:分析原因。找出引發焦慮的原因。就是要查明孩子的壓力從何而來。
第4步:調整心態。幫助孩子出謀劃策,調整心態,勇敢面對現實,積極想辦法改變現實。
第5步:有效干預。對于比較嚴重的問題,父母可以出面干預,但一定要擺正位置,自己是幫助者,不能包辦代替。否則,孩子會越來越膽小,越來越為不必要的事情焦慮。
第6步:巧用方法。教孩子用健康的方式來處理不可避免的焦慮情緒。以下是5個用來減輕焦慮情緒的方法:
●自言自語法。教孩子通過默念一句話來平靜自己并緩解壓力。比如說:“千萬冷靜,別激動。”“我一定能做到的。”“保持鎮靜,調整呼吸。”“沒什么我辦不到的。”
●電梯呼吸法。如果你的孩子乘過電梯的話,這種方法就能奏效。讓孩子閉上眼睛,慢慢地吐三次氣,然后想象他正在一幢高樓的頂樓電梯中。他按下到一樓的按鈕,然后隨著電梯慢慢下降,他看著每層樓的按鈕依次亮起。在電梯下降的過程中,壓力也就漸漸離他而去了。
●壓力消解法。讓孩子找出身上感受壓力最為明顯的地方——這有可能是他的脖子、肩部肌肉或是下巴等處。然后,讓他閉上眼睛,把思想集中在那一點上,使那個部位保持緊張狀態三四秒鐘,然后放松。告訴他去想象當他這么做的時候,壓力被慢慢化解了。
●想象驅趕法。假想一個靜謐的地方。讓孩子去回想一個他曾經去過的安靜的地方——比如海灘、他的床、花園或游泳池。當焦慮情緒向孩子襲來的時候,讓他閉上雙眼,展開想象,同時調整呼吸。
●戶外活動法。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進行戶外活動,或參加體育鍛煉,轉移注意力,保持樂觀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