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想法的媽媽
嬌嬌上五年級了,她從一年級開始就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一天,她正在房間里寫日記,聽到有人敲門,便問:“誰呀?”
“是媽媽,我可以進來嗎?”
“請進!”嬌嬌一邊答應,一邊把日記本合起來。
媽媽端著一杯牛奶進來,看到她把日記本合起來,就笑著問道:“又在寫日記啊?”。
“是的,不過,媽媽可不能偷看哦!”嬌嬌頑皮地“警告”媽媽。
“好,媽媽不看。其實媽媽小時候也和你一樣,寫日記的時候總怕別人看到,不僅如此,媽媽還要拿個小鎖把日記本鎖住,生怕別人偷看。”媽媽一邊撫摸著嬌嬌的頭一邊說。
“那有人偷看過你的日記嗎?”嬌嬌好奇地問媽媽。
“沒有,別人看我日記上有鎖,就知道我是不希望別人看到,所以也就不看了。現在想想那時候也挺有意思的,一把小鎖,仿佛鎖住了自己很多的快樂和憂愁。”媽媽笑著對嬌嬌說。
“媽媽,我的日記里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嬌嬌自豪地對媽媽說。
“我知道,不過媽媽非常希望能分享你的樂趣和煩惱,但是媽媽也會尊重你的意愿,不會偷看你的日記的!”媽媽真誠地說。
“既然媽媽這么說,我倒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我的日記了。”嬌嬌快樂地說道。
嬌嬌有寫日記的習慣,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孩子也有她自己的小秘密,在孩子沒有同意讓媽媽分享的時候,作為媽媽最好還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嬌嬌的媽媽非常想知道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想知道孩子到底在為什么而高興,為什么而苦惱。所以,最后,媽媽還是獲得了嬌嬌的信任,和嬌嬌一起享受起了她日記里的樂趣。其實,生活中父母們會經常遇到孩子寫隱秘日記,這時候,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是在做“壞”事,于是在沒有得到孩子允許的時候破壞了孩子的“夢”。作為父母,這樣做等于剝奪了孩子的隱私權,另外,當一個人在另一個人面前完全變成一個透明的人時,可想而知那是一種尷尬,也是一種無趣。當孩子的隱私權被父母無辜地侵犯時,他們會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這種惡性循環長期游蕩在孩子腦海里,就會形成一種排斥,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只有獲得孩子的信任,尊重孩子的個人意愿,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的朋友,和他們一起體味成長的喜怒哀樂。
言言今年十歲,別看她年紀不大,可是鄰居們人見人夸的“小大人”。因為她懂事愛幫助人,說話辦事就像個大人似的,所以人們就給了她這個可愛的頭銜,不過,這個頭銜的主要功勞還要歸于言言的媽媽。
言言媽媽是一位醫務工作人員,在多年的工作中,磨煉了她的耐心。這種耐心在她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從言言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把言言當作家庭成員中享有平等權利的一員。如果家庭有什么事情,媽媽也會讓言言參與進來,大家一起商量,最后得出結論。也正是這樣的鍛煉,使得言言從小就對自己的事情有著獨特的見解,有些事情,大人還沒有理出頭緒的時候,言言的小腦袋就已經想出對策。這不僅鍛煉了言言的主見性,同時也給了言言一種真正家庭成員的感覺,讓她從小覺得自己不是媽媽懷抱中的小鳥,而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整體。值得一提的是,每當家里開家庭會議的時候,媽媽總會說一句:“孩子,我們尊重你的意愿。”也正是這一句話讓言言覺得她不是父母翅膀下的小鳥,而是一只可以獨立覓食的雄鷹,她要學會料理自己的一切事物,更要有選擇性地接受父母的意見和建議。
想必像言言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以后也不會吃太多的虧。“可憐天下父母心”,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獲得一席生存之地。所以,當孩子來到這個社會上以后,父母們就迫不及待地教導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各種事情,生怕孩子的未來沒有光彩。其實,父母這么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結果只會事與愿違。很多事實都證明,父母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意愿,對于強化他們的主見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沒有權力借父母之名剝奪孩子的發言權,更沒有權力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強制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