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早慧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張愛玲

胡蘭成的《今生今世》里的張愛玲,有一種別致的煙火氣,與人親近、自然,周身散發著上海小女人的特有風韻。既熟絡生活,也會盤算當下,不會讓自己吃虧來著。愛美,喜品味的高貴女子。當然,張愛玲的愛錢,有時所謂的斤斤計較,小氣,也給親人朋友不一樣的“自私”感覺。

拿抓周來說。

雖然在張愛玲出世時,張氏家族已經走向沒落,但是,用人言詮釋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來比喻這個家族,再形象不過了。李菊耦當時帶過來的嫁妝為整個家族儲存豐厚,足夠幾代人的揮霍。兒子張廷重,孫子張子靜一直在其福澤蔭庇下過著腐朽的墮落遺少日子,可見家資之豐。

在這么一個不愁吃穿的家庭里,張愛玲作為張佩綸和李菊耦長孫女,抓周時父母所寄望的是不一般的期許。張佩綸才華橫溢,一生編撰了藏書目錄《管齋書目》、《豐潤張氏書目》,著錄書籍600余種,著有《澗于集》、《澗于日記》等,其藏書豐富之極,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這么一個翰墨浸染的大家族,希望子孫承襲輝煌與內蘊是理所當然的想法。然而,當文房四寶、漆琳瑯滿目的各種花花綠綠的東西擺放在張愛玲面前時,這位后來受人敬仰和推崇的知識女性,她抓起的物件卻令人大跌眼鏡,竟是一枚亮閃閃的金錠,而面色滿是歡欣。在場的其他家人朋友倒是開心可樂地一笑,小孩子的抓周,程序罷了。但是對于張愛玲父母來說,當時卻是極其失望和嘆息的。名門女子,不是淑媛的書香氣,就應該是其他偏于德行或矜持之物,而這位女公子打小毫不掩飾對于錢財的愛戴,不一般的狀況。

張愛玲愛錢。人們常說談錢就“俗”了,但是,如果我們慢慢追隨她的身影,一步步走進她的內心世界,你就知道,錢對于她來說,有了另類的理解。她說:“她喜歡錢,是因為基本上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錢的壞處,只知錢的好處?!?/p>

她是名門后代,但是,她一樣“窮”過,窮得令人生疼。窮得在母親去世的時候,她竟然窘迫到了連一張飛機票也無法購買的程度,母親便如此在異國他鄉孤苦伶仃地走了。

這是一種無以言語的悲哀與悲痛,讓張愛玲如何不愛財?這是一段插曲,因為插曲里的傷離,讓我們更為透徹地看到了對現實諸多無奈的張愛玲,她在金錢面前的真性情表露,抓周時的異樣舉動,還真是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寓意,中國人這些古老的傳統活動,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在印象里,張愛玲對于上海的家是模糊的。她真正有感觸和記憶的是天津英租界里的一座漂亮寬敞的花園洋房,那是張佩綸迎娶李菊耦時購買的房產。有草坪、秋千、天井,有傭人來來回回地穿梭其中,當然也配有專門的傭人各自伺候張愛玲姐弟倆。

那段時光在張愛玲印象中極為深刻。有一陣子難得的幸福時光。

1922年,張廷重經堂房兄長張志譚(時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推薦并在他轄下,謀得了天津津浦鐵路局一個英文秘書的職位。舉家搬到了天津,那一年張愛玲2歲,弟弟張子靜1歲。

張廷重至此與兄長分家而立。這位兄長乃張佩綸結發妻子朱芷薌所生,排行在二,老大早逝,年長張廷重17歲。張佩綸去世后,當家人雖是李菊耦,實則是已經成年了的張志潛。李菊耦和張志潛都是偏于節儉的人,不太奢華,秉性拘謹而嚴肅。1912年李菊耦去世后,家族事務和張廷重都受這位兄長拘著,一直不習慣,無可奈何而已。成婚后的黃逸梵更無法適應,常常借口回娘家小住一陣。分家后的張廷重猶如放飛的金絲鳥,喜不勝喜,一時間有了自由,再也沒有更為權威的家族人管束了,這也是他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根源之一。

到了天津,一家人過得很殷實。張廷重舊少習氣,樣樣喜歡撿最好的享用,張家雖然不及以前的氣勢,張廷重雖然只有一個普通的工作,但是,自我裝備的行頭,卻是奢侈而豪華的。有專門的小洋車,小洋車請有專職的司機,各方都要好的裝裱。那段時間,張愛玲倒是歡喜的,有專屬的保姆何干為其打點一切,有人陪著蕩秋千,也有弟弟這個玩伴,還有弟弟的保姆張干,會有喜歡的樂子玩。在這樣的環境里,人是小小的,世界是大大的,一切都是花花綠綠,新鮮的,在張愛玲的感觸里,起初到了天津的時候,是最美的時光。母親會一大清早叫了傭人抱她去床上玩一會兒,會教她背誦詩歌,表現不錯時會逗逗她,給點好吃的,張愛玲便會得了這些吃食,在后院里,盡情地享受一天帶來的歡欣與快樂。

弟弟是一個瓷娃娃,漂亮,但是顯得不如張愛玲機靈、活泛。弟弟有長長的睫毛,精致的五官,白皙的皮膚,承襲了母親黃逸梵的長相和優點。

在張愛玲看來,母親是長相非常特別的一個女人,輪廓分明,眼睛深陷,鼻梁挺拔,頭發不黑,身材高挑,有著外國人的一張面孔,讓人心生好奇。張愛玲曾偷偷地對照尋思,母親的血統里是不是有拉丁人的血緣。黃翼升家族是由廣州搬遷至湖南的,黃逸梵有著高貴的氣質,或者有些其他血統在里面也說不準。同時她也有湖南妹子的堅定與火辣,是一個敢為敢言的舊社會進步女性。

小時候的張愛玲,相對弟弟白紙般的“無知”(張子靜那時過于小了,兩三歲的孩童,對于外界的感覺是空洞的、不了解的),她對周遭的事物和人物敏感多了。

張家在天津也有些親戚走動的。清朝最后一任兩江總督張人駿,是張愛玲祖父張佩綸的堂侄,張愛玲喚這位清瘦高大的老人作二大爺。閑來的時候,傭人會偶爾抱著張愛玲去這位二大爺家串門子。二大爺喜歡靜靜地坐在房中的老藤椅上,默默翻著那些線裝的老書本來。張氏家族是書香門楣,二大爺曾經也是風云人物,自是才學不一般。張愛玲總是喜歡黏著這位平和安靜的老人家,一叫一聲脆生生的“二大爺”。二大爺也是極愛這個小輩的,常常指一些字,問問張愛玲讀什么,問她識多少字。張愛玲總是能將母親教導的詩歌“現學現賣”,一股腦地背誦出才學會的還一知半解的唐詩。時不時地,引出張人駿許多辛酸因子來。張家走向沒落,這是鐵板釘釘的事了,毫無挽救之力。如果張人駿得知多年后這個奇女子將“張氏”門楣重新榮光了,該是如何的心境面對張愛玲呢?

二大爺家有一位清秀的,戴著眼鏡的女孩子,她是張人駿的孫女,長張愛玲十多歲,兩人投緣,倒是經常玩耍作弄,后來,這位小輩嫁給了患有肺病的窮親戚,生的孩子也有肺病,一生不如意。這位曾經生長在光鮮家族的嬌小姐,或許誰也沒能預料到會有這樣的悲慘結局。

富不過三代,物是人非事事休。

親戚為張廷重謀得的職務就是一賦閑差事,作公差之人,為的是好些面子罷了,不太高的薪水倒是次要的?;蛟S太無聊,又或許公子哥兒的習性如此,張廷重到了天津不久,便結識了一些酒肉朋友,有德性相投的趣味,逛妓院、吸大煙、賭錢、養小妾……換著花樣兒玩耍、逗樂。這些舊社會不良習氣,張廷重幾乎沒一樣是納下了的。就如一只放養的馬匹,沒人能拴住那根野了的繩頭,一陷再陷的墮落、腐朽。

起先的時候,對于張廷重在外的這些齷齪骯臟事,黃逸梵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眼不見心不煩?;蛟S是知曉這位公子哥的本來習性,或許是不愛,又或許是骨子里新式女性的思想對此的不屑,反正,在沒有蔓延到家里,擺上臺面來造次的情況下,黃逸梵忍了。大部分時間與她性格相投,打成一片的,是和他們一家一道去天津的小姑子張茂淵。

張茂淵是一位有著新潮思想和開闊眼界的知識女性,她也是張愛玲這一生有所折服進而愛著、牽掛的人。在張愛玲的世界里,張茂淵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姑姑的一言一行,許多經典的話語,張愛玲都清晰地記得,比如:張愛玲對世人的眼光是挑剔的,而只有姑姑是智慧的,美麗的,高貴的。其實,張茂淵在現代人眼里也是頗為傳奇的一個人。她是民國最老的剩女,為一見鐘情的初戀情人整整等了半個多世紀。在75歲高齡時,與78歲的李開弟(老伴已故)結婚,有情人認識52年之后終成眷屬,而后兩人相守相偎了13年的黃昏時光,李開弟100歲去世,張茂淵93歲含笑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的故事,讓愛情真正地烙上了堅貞、執著、無畏、純潔的美好字眼,人間真愛大抵如此吧。

黃逸梵與小姑子一起逛街、一起購物,一起學習西洋的新鮮玩意,一同進進出出。中國人自古都說姑嫂難容,這倒是奇了的一家人,姑嫂倆人志同道合,志趣相通,惺惺相惜,也就有了后來的攜手出國一談了。

帶張愛玲的保姆叫“何干”,帶弟弟張子靜的保姆叫“張干”。她們都是張家的保姆,唯一不同的是,“何干”帶的是張家的女兒,“張干”帶的張家的兒子,正是因為這個小小的差別,在張愛玲眼里,產生了強烈的男女不平等的抱怨,勵志要超過弟弟。

“何干”因帶的是張愛玲,自覺地低了“張干”一頭似的,處處讓著她,這讓張愛玲如何地難堪??!舊式封建的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地根深蒂固,從普通的下人身上就能詮釋和體現。張愛玲最愛蕩秋千,她不怕高,不怕摔。張子靜極少蕩,他有些害怕,家人也怕出事,處處小心著。張愛玲身體健康活潑、嘴甜如蜜、招人喜歡,弟弟張子靜體弱多病,小藥罐子,膽小孱弱。儼然是一個不經風霜的瓷娃娃,一碰就易碎,女孩子般嬌養慣養著。

張愛玲敏感著這些不經意的變化和發展,早慧而細膩,叛逆又倔強,小小年紀不輸半分勢頭。常常和張子靜的保姆“張干”拐著彎子斗法,主仆間的戰斗也頗有許多意思。

張愛玲的幼年就是在這種豐富的人情世故現場直播下度過的。從孩童的成長經歷來說,孩子在5歲前認知的世界,將對一生起著不可磨滅的深度影響,張愛玲也是如此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富顺县| 宁晋县| 高淳县| 台东县| 建水县| 双城市| 北碚区| 海林市| 象州县| 库尔勒市| 海口市| 安宁市| 龙胜| 永清县| 隆尧县| 衡东县| 浪卡子县| 乳源| 广河县| 石林| 元氏县| 定陶县| 安岳县| 仁怀市| 寻甸| 屏山县| 阳春市| 宿州市| 石台县| 陈巴尔虎旗| 昌江| 新晃| 清镇市| 荆门市| 响水县| 凤阳县| 塔城市| 旺苍县| 宁德市|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