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你們有沒有想起來,什么三個一樣的東西合起來是十二或與十二相關的呢?
作者還說過,我的確想到一個。我說出來,你們看看對不對。那就是三顆針(秒針、分鐘、時針)重疊在一起的時候,在12處是十二點(鐘)。你們說,我說的對吧?
這個問題好像是在講到《十二個兒子不贍養母親的故事》時講到的。
大家千萬不要誤認為這本《悟了喔》盡講些那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也有像以賽爾凡花一大幫人干著人事的。除賽爾凡花,還有吳無聊、張定偉、張定宏、丁友均、劉明德等等。還有像那些酒鋪的搞經營的人,也是堂堂正正的做著人的事兒。
《水養紙魚》的故事,看似無聊的故事,但他是影射了無傷害別人且帶有孝心的故事,另外也反映了底層人的艱苦生活的意思。所以他是他們包括吳無聊眾人的《無聊屋》里的鎮殿之寶的故事。
《母親欲霸占兒子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帶有還算雅一點講法,母親的欲與自己的親兒亂倫的思想,幾乎可以講,幾千年來都有過發生,不僅如此,以后的年代也照樣都會繼續發生下去。之所以講這樣的不齒故事,希望明白告訴世人,這類事情,在有些動物牠們身上都不會發生,因為牠們知道這樣會物種退化,因為那是「回交」。無論動物還是植物,「回交」,物種會嚴重退化。退化的后代,都有很多缺陷,不強壯不說,而且還伴隨著痛苦。植物或其他的動物,這樣的痛苦,我們不知道或是不愿意去知道,更不說去為他們體會。
但是,我們是文明社會的人類,這樣的亂倫,是這個文明社會絕對不允許這樣的行為存在或發展或去肯定的。因為,除缺陷出來后的痛苦,是誰也無法去直視的,這個是人間的本可以不發生的惡果;何況,后代該怎樣稱呼他的「雙親」呢?非爹非媽,非哥非弟的,難道不是人間的悲哀和齷齪?
還有像那個商人放水龜幫他找沉在河底珠寶的故事;那些鹽商設破強盜陷井的故事;十二個兒子不贍養老母親的故事;胡兜兜救鄧東寧被流氓捅的故事;漁網偷魚的故事等等,都是講述了正與歪,善與惡的較量和斗爭,總是告訴人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然,人也不應該有貪婪之心的。
我們是人,不要去做損人利已的事情,不學那個偷魚者;
我們是人,都是父母所生所養的,以后也要為人之父母,而孝敬如贍養父母是做兒女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是人,合法做生意,像趙小彪;
我們是人,要有人徳,像賽爾凡花為代表的那一群「某某無聊」人一樣;
我們是人,總應該覺醒,像賽爾郎明、蘇嵩戎婦夫,當然還有趙無聊的大兒子和大兒媳婦;
我們是人,要有知禮和同情心,像鄧東寧小姐;
我們是人,應該有知恩報恩的心,像丁友均;
我們是人,要有顆寬容的心、包容的心、救人的心、樂于助人的心、奉獻的心,像賽爾凡花一樣。
我們是人,善于做育人和無私發揮余熱做有益的事的人,像張定偉和張定宏這樣的人!
該做對的事情或是不該做錯的事情,或是該做讓人幸福快樂的事情還是不該做使人悲傷或痛苦的事情,全在你的一念之間!
總之,沒有人想要痛苦、煩惱、悲傷和貧窮的過日子。
所以,己思不欲,勿施于人!
相信因果報應的關系。
相信「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作者:墨傾似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