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鎮大鹽商葉財盛叫自己的女兒葉東萍管住外孫女鄧東寧不能與胡兜兜交往。
實際,年輕人的事情,往往會出乎長輩認識。鄧東寧日漸增多了對胡兜兜思念。從她們三人到達上海后的十幾天后,她決定去胡兜兜的某報社去找他。
吳、賽夫婦的夏收秋種已經結束。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增加了三四倍。糧食倉庫已經在年初就已經新建的一幢一樓一底土木結構的房子。
趙小彪以他的投錢送酒的營銷方式,所收的銀子支撐了吳無聊的一半烤酒作坊的資金需求,再加之賽爾凡花擴大種植糧食,滿足酒作坊糧食需求。同時,也在增加陳酒庫存和數量。這樣一來,走出了一條良性循環的種植、生產、庫存、銷售的循環、擴產、再循環、再擴產的路子。不斷創造更大穩鍵的財富增長的方式。
賽可慧銘在私塾堂讀書非常的用功。他喜歡讀《葉公好龍》的故事。
葉公好龍
漢·劉向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
窺四頭于牖四,施四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說,我們不要學葉公心口不一。
而世間之人,心口不一真不少,這樣做會失去自己的信譽。
張定宏先生在課堂上,借此順便講述了下面一個故事——
「故事說,有一個大國家的國王,對另外一個小國家的國王說,你們國家黃金產量非常的大,但放于國庫不使用,不會增加財富。不如,你們每年的黃金產量放一半在我們國家。我們國的貿易非常的發達,我國拿去投資,每年至少增加一層半左右。我國保證,你國隨存放隨取回,按天結算給予按年的一層回報給你國,我國就取剩余的部分。
小國的國王覺得比較劃算,是大國找上門來的。但小國的智囊人物們跟國王獻策,說我國可以先小放一些黃金,待賺購了本,再將本取回,每月增加前月的量的一層,再把前月本和一層取回。這樣下來,一月一次送取,一佰余次十年便可購回本金。
于是,兩國同意這樣做。
但到了十年,小國取得了小利,贏取了一倍的本金。小國便將贏得的一倍本金全投放在大國那里,打算放上一年。到一年了,小國去取本金加上一層的利。但是大國以各種理由沒有讓小國取回。
小國以這樣的方式,試探出大國的態度和處理國與國之間的誠信度。一個評論蓋棺——某大國是一個嚴重的失信的國家。
有一次,這個大國的國家里出現了他們認為的危害國家安全的某人物逃跑了,要去追殺這個。如果借道這個小國家,可以省上很多的時間。大國家便跟小國家講,但小國家無論怎樣都未答應借道。大國家對此耿耿于懷。
后來,這個大國家借口向小囯家開戰了……」
張先生講完上面的故事后,便回大家:
“戰爭一起,誰吃虧啊?”
大家回答:
“當然是小國家啊!”
“為什么呢?”……
是呀,通過這個故事,肉弱強食的事情,不僅什么時候都有,心口不一而失去信譽的也不凡其例。我們的社會并不太平,不勞而獲,貪婪等等,始終有人要一條道黑到底。
面對這樣的情況,嚴肅地提出了一個問題,該怎么對治?
答案: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對霸權說:“不!”
作者:墨傾似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