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鳥籠效應
  • 卜涵秋
  • 3917字
  • 2021-11-11 17:47:00

第一節 慣性思維把人困在“鳥籠”里

一個賭注引發的心理學革命

鳥籠效應(Birdcage Effect),又稱鳥籠邏輯,它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提出來的。這個心理效應的發現,源于詹姆斯和朋友的一個賭注。

1907年,雙雙退休的詹姆斯與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共同享受著退休的美好時光。這兩位哈佛大學的退休教授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問題,偶爾還會開些相當有價值的玩笑。一天,二人聊到詹姆斯的研究成果,詹姆斯想賣個關子,就興奮地說,倘若卡爾森能將一只鳥籠掛在家中顯眼之處,那么過不了多久他一定會買一只鳥放進去。卡爾森從來不曾養過鳥,自然不相信自己會做出這樣的事情,而且他認為,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詹姆斯怎么可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呢?不過,他的確想了解一下老友會如何達成所愿,左右他的意志。于是二人就此立下了賭注。

沒過幾天,卡爾森的生日到了,他收到了詹姆斯送來的禮物——一只精致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戲謔地說:“你不要想著我會用它裝一只鳥。說實話,我會將它當作一件漂亮的工藝品,擺放在那里觀賞。”詹姆斯也笑了,沒有反駁。

鳥籠被卡爾森掛在客廳的顯眼之處,果真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不過,慢慢地,每一個來訪的客人都會看到這個空蕩蕩的鳥籠,并向卡爾森發出同樣的疑問:“教授,你養的鳥何時死了?”卡爾森出于禮貌,不得不無數次地回答好奇的客人的問題,表明自己從來不曾養過鳥,鳥籠只是一件藝術品。

不過,這個答案顯然不能讓客人信服。他們或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卡爾森,困惑于他不愿意承認所養的鳥死亡的事實;或以為他心愛的寵物死掉了,傷心難過不愿意再提起,甚至委婉地安慰他。一段時間以后,被客人們的問題和目光困擾的卡爾森教授不得不去買了一只鳥,以解脫自己于“苦難”之中,自動鉆入了詹姆斯的“鳥籠”。

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雖然不一定是當時情景的真實再現,但可以肯定的是,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的確據此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學效應——鳥籠效應。

何謂鳥籠效應?它是指人們總會無意識地在自己的內心掛上一只“鳥籠”,繼而不由自主地往籠子里放入“小鳥”。這里的“鳥籠”其實就是人們的固定的思維模式,而“小鳥”則是在這種思維模式引導下做出的決定。

鳥籠效應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這其中涉及潛意識和心理暗示。讓我們通過卡爾森的具體行為來分析一下其心理變化的過程。

詹姆斯在最初先給卡爾森施加了一個心理暗示——給你一只鳥籠,你一定會在不久后養一只鳥。盡管卡爾森一再從心理上進行抵制,然而,這個信息還是先入為主地進入了卡爾森的潛意識。在雙方的賭約中,鳥籠必須掛在顯眼的地方,又為強化心理暗示的效果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卡爾森在人類慣性思維的影響下,一看到鳥籠,就會想到鳥。同樣在人類慣性思維的影響下,來訪的客人一看到鳥籠,也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鳥,而空著的鳥籠,自然令客人想到是鳥死了,繼而展開自由聯想,導致了后面一系列事情的發生。

此時,卡爾森就處于人們共同的心理狀態之中——鳥籠是用來裝鳥的,鳥死了,必須再養一只鳥。倘若卡爾森不養一只鳥,就成了共同群體中的異類,必然會引來眾人不停的質疑與勸慰。于是,卡爾森為了尋求歸屬共同群體的存在感,就被從眾心理影響而買了一只鳥。

是不是很可怕?一只小小的鳥籠竟然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會讓一位物理學家在明知賭注底牌的情況下繳械投降,更何況現實生活中渾然不覺的普通人呢?

為此,個體在現實生活中,要在認識鳥籠效應影響的同時,主動發現自己身邊的一個又一個“鳥籠”,在承認慣性思維存在的同時,積極尋求變化,以突破“鳥籠”的限制。比如,在此過程中,要敢于面對并接受他人的不認可,勇于舍棄,用理智思考問題,發現“鳥籠”存在的動機,及時提醒自己避免因他人的影響而做出不正確或不理智的決定。

當然了,鳥籠效應同樣有其合理性。這是因為鳥籠效應是基于慣性思維和心理暗示而產生影響的。個體倘若可以利用這一點,就可以改變自己。比如,讓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不必要的行為,強化必要的行為,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成功突破“牢籠”的典范

威廉·詹姆斯不僅是鳥籠效應的提出者,而且是科學心理學的創立者,是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更是出色的教育學家和作家。2006年,他被美國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詹姆斯的一生可謂是成功突破“鳥籠”者的典范。

1842年,詹姆斯出生于美國紐約市一個有科學精神的愛爾蘭裔牧師家庭。詹姆斯一家都是突破鳥籠效應的典范。他的祖父早年移居美國后,成功投資開發伊利運河,使家族成員成為當地富豪。他的父親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Sr.)更是一位睿智的神學家。雖然失去了一條腿,但并不影響亨利對知識的追尋,他勇敢地沖破“鳥籠”的束縛,專注地研究宗教及哲學問題。33歲時,亨利突然深受焦慮情緒的困擾,最后在瑞典神秘主義者依曼紐·斯維登堡的哲學中尋找到了解救的方法。這使得他開始走出原來的“籠子”,開始在神學和社會改革方面的寫作,成為“一位哲學家和真理的追求者”。

鑒于自己的經歷,亨利極其重視孩子的教育。由于對美國的學校不太滿意,他就不時帶五個孩子去歐洲旅行,在那里短暫居住,讓他們增長見識,以補充學校教育的欠缺。因此,威廉在美國、英國、法國、瑞士和德國都上過學,還接受過私人教育。這種兼收并蓄的跨大西洋教育使威廉受到了多種文化的滋養,而且精通五門語言,并曾聽過梭羅、愛默生、格里利、霍桑、卡萊爾、丁尼生和J.S.密爾等名人的高談闊論,甚至與他們進行過交談。加之在喜愛閱讀的父親的影響下,威廉廣泛閱讀哲學著作,夯實了哲學基礎。不得不說,這為他后來成為心理學巨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7歲時,威廉表明了自己想成為一名畫家的想法,而父親希望他從事與科學或者哲學相關的工作。但這位開明的父親沒有強烈反對威廉的想法,而是全家遷往瑞士的日內瓦,并安排威廉進入科學研究院學習科學,期望他可以做出改變。然而,立志成為一名畫家的威廉并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志向。于是,父親同意了他的選擇,讓他重返美國,進入羅德島紐波特的威廉·莫里斯·亨特工作室做學徒,學習繪畫。不過,隨著學習的深入,威廉發現自己缺乏做畫家的天分,便放棄了這一志向。最后,在父親的建議下,他于1861年進入哈佛大學勞倫斯科學學院,在埃利奧特(Charles W. Eliot)的指導下攻讀化學。

然而,化學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復雜的實驗室工作,很快就讓他失去了耐心。恰好此時家庭經濟狀況出現了問題,作為長子,威廉必須考慮家中的經濟現狀,就轉到哈佛醫學院學醫,畢竟醫生的收入還是頗為豐厚的。然而,醫學也沒能喚起他的學習熱情。為了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威廉花費近一年的時間,跟隨哈佛博物學家路易·阿加西茲去亞馬孫河研究自然史。然而,因在考察過程中感染了天花,加之不能完成準確而有秩序的標本收集和歸類工作,他不得不再次回到醫學院。這一階段,威廉陷入了焦慮的情緒之中,并由此引發了腰疼、視力欠佳、消化不良等反應,嚴重時,他甚至產生過自殺的沖動。為了解決身體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焦慮,他遠去法國和德國生活了兩年。這兩年,威廉在亥姆霍茲和其他著名的生理學家手下學習,并熟悉了心理學,由此明確了自己的興趣點也不在醫學,而在于哲學和心理學。

不得不說,威廉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逆襲,成為所在領域的巨匠和開山人物,與他這些豐富的經歷有著相當重要的關系。而這種不斷變化的生活和經歷,也注定他必須不斷打破慣性思維打造的“鳥籠”。

心理學大師的開拓之路

威廉再度回到哈佛時,已經27歲了。不過,天才與年齡無關。他順利地完成醫學院的課程,但經過慎重考慮,還是放棄了從醫的初衷,開始了心理學的研究之路。然而,對前途的迷茫讓威廉再度遭遇了焦慮的襲擊。有一年的時間,他心情抑郁,處于情緒危機之中,不時承受莫名的恐懼襲擊,還時而出現幻覺。那時候,威廉的內心宇宙徹底發生了改變。今天看來,或許就是極度的壓力導致了威廉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嚴重的抑郁狀態。

為了讓自己從這種不正常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威廉開始大量閱讀,希望借助閱讀找到問題的答案。他閱讀一系列的哲學著作,在讀《論自由意志》時,他受到了深深的觸動,并由此認識到,自己要相信自己的意志,相信自己的創造力。從此之后,他開始慢慢恢復。接下來,他開始閱讀生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的書籍,不斷自我調整,盡管在這期間也會間或出現情緒問題,但終于在兩年后漸漸好轉。這時,威廉已經30歲了。為了取得經濟上的獨立,他在英國生活時的鄰居——哈佛大學的校長查爾斯·埃利奧,邀請他去哈佛教授生理學。于是,他欣然前往,并一直在哈佛工作了35年。

在哈佛的前三年,威廉在教授課程的同時,繼續著自己雜亂無章的閱讀。由于研究神經生理以及與心理學有關的其他生理學問題,他開始逐漸轉向心理學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玄妙的心理學概念。1875年,威廉在美國開設了第一門心理學課——生理學和心理學的關系。也是在這一年,他建立了第一個供講課演示用的心理實驗室,兩年后成立了一個比較正式的心理實驗室。

在開始心理學研究和講授工作的同時,威廉開始寫大量的文章和書評,以此傳達他的心理學觀念和思想主張。1890年,他耗費12年時間完成的《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一書出版,書中講解了感覺、知覺、大腦功能、習慣、意識、自我、注意、記憶、思維、情緒等相關的心理學問題,大致確定了此后百余年來心理學研究的范疇。該書不僅被視為心理學的經典著作,而且成為公認的美國機能主義學派興起的里程碑。威廉·詹姆斯也由此建構了科學心理學的完整體系。

“心理學有個悠久的歷史,但卻只有個短暫的現在”這句話,相當形象地道出了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開拓者之路。在人類心理學的發展史中,這位杰出的心理學家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無論是他提出的機能主義心理學思想,還是他所編著的《心理學原理》,均引導著后來的心理學研究者不斷向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城县| 裕民县| 龙门县| 南宫市| 泌阳县| 漳平市| 辽阳县| 武乡县| 区。| 保山市| 商城县| 五大连池市| 当阳市| 富裕县| 财经| 镇雄县| 阜宁县| 萍乡市| 玉田县| 隆安县| 延边| 松滋市| 翼城县| 固镇县| 北海市| 台中县| 鄄城县| 朝阳区| 郁南县| 威远县| 沙洋县| 迁西县| 佛冈县| 屯昌县| 龙川县| 南丰县| 宝山区| 彰化市| 安多县| 巴青县|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