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面影響力:值得追隨一生的領導
- 陳玲
- 2309字
- 2021-11-11 18:16:06
1.管理別人不是管理自己的延伸
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實現團隊的業績目標。只要能實現業績目標,你管我用的是下象棋的著數還是下圍棋的著數呢,反正誰也不會忘記重要的事,那就是用團隊業績向上司證明自己作為管理者的價值。
把優秀的業務人員提拔為管理者,很像讓一個象棋高手去下圍棋。象棋高手未必是圍棋高手。象棋高手能否把圍棋下得和象棋一樣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棋手是否能明白這是完全不同的“棋局”。
“只要能實現業績目標,你管我是左手出拳還是右手出拳呢!”不僅有些新上任的管理者這么認為,很多創業團隊的一把手(企業最優秀的業務人員——要么是最優秀的銷售人員,要么是最牛的技術人員)也這么認為。這有問題嗎?沒問題。只是,要不要再深想一步:一個管理者如果靠充當超級業務人員來完成團隊目標,在滿足上司對業績的期待的同時,能否說明自己已經在管理這方面做好了呢?試想一下,一位銷售經理跟銷售人員一起去客戶那兒談訂單,結果銷售經理憑借自己的銷售能力拿下了訂單,卻把應該承擔這項銷售任務的銷售人員變成了自己的跟班;一位技術經理不耐煩地抱怨自己的下屬學不會,每次遇到技術難題都得自己親自把關和完成,把自己變成了下屬的下屬。以業務能力謀求在管理崗位上的發展,就好比以游泳能力圖謀在藍天翱翔那樣南轅北轍。
業務能力越好的管理者,越樂于使用自己的業務能力、顯示自己的實力,活得像悲壯的個人英雄項羽——就算有蓋世的個人武功,也會輸給武功平平的劉邦。
那是不是業務能力越強的人反而越不能做管理呢?對已經選擇成為管理者的人來說,這個問題沒有意義。你可以選擇成為管理者,也可以選擇不成為管理者。但只要選擇坐上管理崗位,無論以前的你作為“魚”時游得多快,都與要成為的“雁”毫無關系。從業務到管理,如脫胎換骨,就算在你不得不用你的業務能力扛下團隊業績的時候,也仍要懷著謙卑之心,學習如何像雁一樣飛翔,如何比別的雁飛得更高,這才是你學習管理的真正開始。
為什么絕大多數業務骨干在成為管理者后都如象棋高手執了黑白子,煩躁而徒勞地掙扎:“我的車馬炮都到哪兒去了!”為什么那么多由業務骨干轉崗的管理者花費了許多年時間也沒能把“做業務和做管理完全不同”這個基本問題弄清楚?
這不是用“管理能力缺乏”就能夠一言以蔽之的。一個人的業務慣性、性格、心理因素,更可能成為影響其從做業務轉向做管理的嚴重障礙。
比如業務慣性障礙:一個成熟的管理者即使不得不親自處理業務問題,腦子里也會有一根弦:“今后如何讓我的屬下能夠替代我完成這樣的任務?”業務高手腦子里是沒有這根弦的。這是對自己并不具備管理能力的“元認知”的缺失。
比如性格障礙:有的人天生就是喜歡在前臺表演以獲得贊譽,要他退到臺后去成全他人的輝煌,這可不符合他的性格。
比如心理障礙:對有的人來說,張嘴批評他人、指揮他人,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他們寧愿默默地做事,也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有的人哪怕心里窩火,也不會去責怪別人。這樣的管理者也大有人在。
我在本章要談的,不是管理技能,而是成為管理者的障礙:慣性、性格和心理。
對于慣性這件事,其實除了自律,沒有其他解決途徑。如果你真想變身成一位優秀的管理者,起碼要下決心做這樣的盤點和計算:你所取得的團隊業績里,有多大的比例是你靠自己的業務能力獲得的?有多大比例是你真正依靠他人的能力獲得的?你想在今后多長時間里,將依靠他人能力獲得的團隊業績的比例提升到多少?
對于不少管理者來說,與其給自己找理由說自己的業務能力他人無法替代,所以無法真正超脫出來專心做管理,不如看明白自己真正認為有價值去做的工作究竟是管理還是業務。如果是后者,那就請認真地把自己當作一個可以和他人進行高效合作的業務高手。用這樣的定位來進行與業務有關的團隊合作,才是順勢而為的做法。徒勞地把自己當作一個下不了業務、扛不起管理的管理者,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對于喜歡炫耀自己,不喜歡被員工的成就遮擋住自己光芒的管理者來說,與其一邊在心里批評自己為什么這么喜歡炫耀,一邊還是想遮擋住員工來炫耀自己,不如坦誠地告訴員工自己還是沉浸于靠業務出風頭或者可以光明正大地炫耀給員工看,這都無傷大雅,就是不要嘴上說一套,行動上做另一套。性格缺陷誰都有,管理者也不例外,但唯有一點不會變:人人都喜歡真實的人,不喜歡虛偽的人。給自己留有余地,讓自己發揮做業務的優勢,一直發揮到累得不得不學習管理。讓一切自然而然地發生。
對于在性格上存在障礙,不敢拿下屬怎么樣的管理者來說,得明白一件事情:做管理和做業務不過是不同的工作任務。這個任務沒有要求管理者做員工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姐,更沒有要求管理者做員工的靈魂導師,恩澤員工或教育員工都不是管理者的責任。管理者的職責是完成團隊業績。在這個責任下,管理者要做的是和員工互利合作。如果合作不下去,就去弄清楚原因。弄清楚原因后,你可以和員工商量如何克服障礙,可以用和員工交換所需的方法達成“交易”,也可以和員工“強買強賣”,就是不能陷入和員工毫無互利互動,卻在自己心里百轉千回,最后還是活在自哀、自怨、自虐的惡性循環里。記住,那不是管理,更不是領導,那只是你自己玩的那點無用的心思。
讓自己成為優秀員工的種種習慣,反而會成為管理者發展路上的絆腳石。管理別人不是管理自己的延伸。
倘若做管理是你自己的選擇——你選擇了基于管理崗位和員工互動,選擇了用管理手段來實現團隊的業績目標。一旦開始了你自己的選擇,就是開始了你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過程。學會選擇、學會自律、學會坦誠合作,遠比面對管理崗位卻站不起來也坐不下去的姿態要舒服,要有意義。
1.帶領他人達成業績目標,是你的選擇嗎?
2.你有怎樣的心理和能力障礙?
3.你將如何克服這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