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放火炮
- 心靈散步
- 王益民
- 2416字
- 2021-11-17 18:28:22
皖南是一個想起來就感到古樸和水潤的名字。我出生的那個村子叫夾河垴,一條條的河流、一方方的荷塘,還有一群群光著腚的屁孩?,F在,那里還住著我的雙親。還有“何家后”,我的外婆家,外婆的白發和一次次的目送在今天還格外清晰,“長外甥”享受到的“溺愛”溫暖了一生,以至于想起外婆我就有一種去她墳前痛哭的沖動。青年時,在“相看兩不厭”的宣州就讀師范,還很青澀的我竟也有紫藤蘿的幻想。工作了,回到家鄉,15年的磨煉沒有讓自己變得成熟,反而更加不安分,在教育的鐵屋子里,醒來、抗爭,然后選擇獨自出逃……
(2013-02-03)
皖南的老家叫“鞭炮”為“火炮”,“放鞭炮”自然也就叫作“放火炮”了,只是這“放火炮”的說法更加豪邁,我想安倍聽了也會打顫的,該不會拱手歸還釣魚島吧!不過城市放火炮一點也不好玩,因為小區回聲的原因,那聲音實在有點震耳欲聾;還因為狹窄的空間總給人帶來危險感;我想最令人生厭的還是放火炮已經與我無關了,旅人的心境在年底本不是很好,容易受到當地民俗的影響而思歸,火炮聲真有些刺耳了。
我們小時候,放火炮卻有著無窮的樂趣。老家有諺:“小孩盼過年,大人盼種田?!毙『槭裁磁巍斑^年”,人說有肉吃,我看更重要的是有火炮放。三十晚上還沒到,我和我的伙伴們就開始互相打聽家里買了多少火炮,心里比較著,看看哪家多。我們也會偷偷地松幾個小火炮下來,火炮是編織在一起的,可以拆卸一些,只是不要拆多了讓大人發現端倪,否則是要挨打的。孩子們的“年”在火炮中悄悄地提前開始了。村子里是不能放的,聲音會讓大人警覺火炮的來歷。我靠在小伙伴的家門口,不用任何語言,使個眼色,小伙伴便心領神會,跟了出來,我們去了野外。
江南冬天的田野是很荒蕪的,春天還埋在土里,偶爾有幾點春意,露著不被人發覺的嫩黃的尖尖。我們照例一番打鬧,分成兩派,一派為“中國”,另一派為“美國”,他們知道我有火炮,都不愿意加入“美國”,直到我承諾也帶“美國”人玩,“中國”很快勝利了,世界人民大團結了。于是,我們開始放火炮,將一個小火炮插在松軟的土里,用火柴點燃,“砰”的一聲,在我和小伙伴心里炸開了歡樂的花兒!
三十晚上的祭祖是放不了多少火炮的,通常只放幾寸長的“小掛鞭”,沒有炸響的啞炮幾乎很少,我們“收獲”自然也就少了,那時還沒有“春晚”,晚上九十點就被大人用壓歲錢哄嚇著睡了覺。零點一到,四方八村的火炮就“噼噼啪啪”地響了起來,似乎在裝飾著我們童年的夢。早上四五點的樣子,我們突然醒了,然后一骨碌爬起來,一邊埋怨大人怎么不早點叫,一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穿好新衣。我們有重要任務——挨家挨戶撿火炮!
農村除夕夜“開財門”后是不閉門的,因為要迎接“財神”光臨,我們便有了機會進戶撿火炮,我們彎腰躬背從一地碎鞭炮紙中尋找啞炮,像搶錢似的。一陣子忙亂之后,又朝下一家門口跑去。那些沒有被燃放掉的寸長的小火炮,有的還有信子。一早上跑下來,足足裝滿了中山裝的左右兩個口袋。
吃過早飯,小伙伴們便聚到一起,先是比一比誰的火炮多,然后開始放火炮,燃放啞炮需要膽量,膽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點燃,而是用根長香或香煙來點燃,如果實在點燃不著就會把火炮扒開,用火柴點燃火藥,“嗤”的一聲,聽個響聲罷了。有的啞炮用石塊或者斧頭砸,也能聽到一聲爆響。一點信子也沒有的火炮我們會把它折斷,露出火藥,再用火柴點燃,小火炮頓時發出耀眼的火舌;有時還把四五個折斷的小火炮湊成一圈,形成蔚為壯觀的火圈。有信子的呢,那就是寶貝了,沒有人的地方是絕不會放的,通常找人聚集的地方,趁大家不注意扔進一個小火炮,“啪”,大人們嚇了一大跳,發現是我們的惡作劇,慌忙罵了起來,并做出要打人的樣子,此時,我們早已逃之夭夭。最開心的是用火炮嚇唬女孩兒,不過鄉下的女孩不乏刁蠻之輩,她們學著大人說著粗魯的臟話,有時,還要搬出大人來“興師問罪”。
“小火炮”玩膩了,開始惦記“大火炮”,“大火炮”叫“天響地響”,“砰”的一聲呼嘯沖天,然后在半空“啪”的一炸,“天上一響地上一響”,“天響地響”。但這個東西有一定的危險性,大人是不讓小孩碰的,我們只是在一旁看,再加上也很貴,一般家里買上一捆(十個),過個年,也就放完了。
機會來了,我家門向朝西,門口是一口水塘,夏天盛開了荷花,頗有一種“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意境,冬天水面似平鏡。不遠處,一條土埂把水塘分割成兩塊,土埂是一條南北要道,正月初二開始,大人們就開始帶著孩子走親訪友地拜年。也不知是哪一年,天氣很晴朗,我坐在家門口看見土埂上有一位老人,行走緩慢,肩上用一根木棍挑著一個竹籃,竹籃上蓋著一塊藍色的布。我跟我的伙伴說,我們去看看老奶奶的籃子里有沒有“天響地響”。我們迅速繞到老奶奶的后面,假裝跟著走了一段,小伙伴都不敢去揭開藍布看。我只好“親自出馬”,迅速走上去,輕輕地揭開一看,果然有一捆“天響地響”,略一猶豫,便伸手把“天響地響”拿了出來,又藏進腋下,小伙伴們看我得手,歡喜地把小臉憋得通紅。我們緩下腳步,待跟老奶奶落下一段距離后,迅速撤離現場。
回到家后我犯了愁,藏在哪呢?要是被父母知道是偷來的是要被“剝皮抽筋”的。床底下,容易受潮;抽屜里,容易發覺;閣樓上,上下不方便。最后選定了大衣柜的最低層的暗格里,這里父母很少使用。
小伙伴們都替我保著密,每天早飯后準時來到我家,我拿上一根,他們跟隨我飛也似的跑到了村外。幾天中,我們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十根“天響地響”玩出了各種花樣。我們把“天響地響”綁在樹上放,看小樹顫栗,搖落一樹枯葉;我們把“天響地響”放在瓶子里放,任濺飛的玻璃割傷小樹和大地;我們把“天響地響”點燃后扔到水里,讓飛濺的水花潮濕我們的童心;我們把“天響地響”埋在土里放,側耳傾聽著大地的顫動;我們把“天響地響”埋到村東頭一個家伙堆起的雪人的肚子里,然后驕傲地告訴他,你的雪人被我們炸掉了……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七點多了,鎮江還是很安靜。第一次,我想聽到城市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城市,今晚,你能如我所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