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全媒體環境中紅色文化信息的供給側結構優化[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好紅色基因。紅色文化是紅色基因的外在體現,紅色基因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孕育了眾多的紅色遺跡和紅色精神,利用好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對于傳承紅色基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依賴傳播媒介,媒介傳播效果直接影響紅色文化功能價值的發揮。當前,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以媒介融合為特征的信息傳播方式成為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這種融合既是傳統與現代兩種媒介形態的融合,也是文字、圖像、視頻、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的融合,更是信息傳播管理思維與模式的一種變革。媒介技術的融合在為紅色文化傳播帶來便利的同時,又影響紅色文化傳播的實際效果,導致傳統媒介傳播教育效果的消解[2],呼喚新的信息傳播范式重構。在陜西師范大學的某項問卷調查中,紅色文化歷史記憶淡化、多元文化強烈沖擊、紅色文化傳承保護滯后成為紅色文化傳播中的主要問題。因此,探究全媒體環境中推進紅色文化傳播的策略思路,對提升紅色文化的傳播效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以紅色文化信息的供給側結構為研究對象,分析全媒體環境中紅色文化傳播所面臨的問題,探討改善紅色文化信息供給、提升紅色文化傳播效度的思路與對策。

一、紅色文化的特征

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文化形態[3],與人類文化中的其他形態相比具有十分顯著的特征。

首先,紅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代表。人是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2018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后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紅色文化來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族解放,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征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創造主體和實踐根源構成紅色文化區別于其他文化的鮮明特征。

其次,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強大的整合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參觀時指出,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旗幟鮮明地指出紅色文化傳承在于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紅色文化將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等內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規范,對于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教育引導意義,對于凝聚全社會、全民族力量具有整合功能。

最后,紅色文化的構成要素涵蓋精神要素、語言符號、規范體系、社會關系、社會組織、物質產品等內容。在這些構成要素中,最具穩定性和延續力的是社會意識形態。在價值觀多元化、信息交流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弘揚紅色文化對于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地位、保障意識形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二、紅色文化信息的供給側結構困境

傳承紅色基因,有效的紅色文化信息供給至關重要。在全媒體時代,信息生產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決定著信息的傳遞效果。紅色文化能否有效發揮教育人、引導人的作用,也取決于紅色文化信息的供給側結構。當前,紅色文化信息生產領域的結構性困境主要集中在信息供給的理念、形式、內容難以適應全媒體的發展特點和紅色文化的傳播特點。

(一)供給思維滯后

紅色文化傳播的管理思維滯后,未能適應全媒體環境信息傳播的特點。一方面,紅色文化資源管理“工具化”傾向明顯,消解了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借助紅色文化推進經濟發展,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注重經濟價值而忽略精神內涵,導致紅色資源的開發過分商業化,對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傳承形成沖擊。此外,還應掌握好紅色資源開發與紅色文化傳承之間的平衡問題。紅色文化資源管理應分清紅色旅游與紅色文化教育的主次地位,突出紅色文化資源管理的社會效益和教育功能。另一方面,紅色文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有待完善。當前,官方的和個人的、主流的和小眾的、傳統的和現代的紅色文化供給共存,紅色文化傳播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最為嚴重的是惡搞紅色文化、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對此種行為缺乏有效的手段方式進行引導、約束乃至懲戒。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過程中對負面信息的監控管理不足,對主流信息的引導力不強,致使虛假、負面信息的傳播,從而消解主流信息的傳播效果。

(二)供給形式單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6%,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占比達到98.6%,網民手機上網比例繼續攀升。以手機、電腦和其他移動終端為主要代表的新媒體迅速發展,成為受眾范圍最廣的媒介渠道。然而,紅色文化信息供給的表現形式單一,難以及時跟進媒介技術的更新,適應新媒體的特點,主要以歷史事實、物質資源為主要載體,停留在報紙、電視、展覽陳列等傳統渠道,未能溝通歷史與現實的聯系,難以引起受眾的足夠興趣。同時,紅色文化供給形式固化,缺乏系統性。當前,紅色文化信息供給集中于中國共產黨建黨日、國慶節、重大紀念日等時間節點,以聽講解、講故事、看展覽為主要傳播形式,教育的“儀式性”強,但走馬觀花,難以使受眾產生共情,導致紅色文化的供給與需求無法找到目的上的切合點,影響紅色文化傳播的效果。

(三)供給內容單一

紅色文化的傳播局限于表面的對歷史內容的描述與評價,簡單的歷史知識講授,缺乏紅色文化內涵的挖掘與紅色文化精神的渲染,難以使受眾產生共情。一方面,知識性介紹忽視了紅色文化的傳播目的,使傳播效果打了折扣。紅色文化傳播的目的在于教育引導人,在于強化“四個認同”,堅定“四個自信”。現有的紅色資源利用,集中于基礎性設施建設,深度內容開發不足[4]。由于對紅色文化精神挖掘不深、渲染不夠,不能準確反映紅色文化的內涵,導致其不能為受眾所接受,降低對受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娛樂消費心理令受眾接受教育洗禮的主動性不強。以紅色旅游為例,2018年上半年,紅色旅游重點城市的436家紅色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4.84億人次,占國內旅游人數的17.13%,紅色旅游的目的以休閑娛樂為主。娛樂消費心理鼓動紅色文化資源過分包裝,脫離時代特征,“重塑”導致紅色文化符號剝離了符號背后的意義,變相改造紅色文化精神,掩蓋了其時代品質和精神內涵。[5]

三、紅色文化信息的供給側結構優化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信息生產領域,也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質量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6]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紅色文化傳播帶來機遇,要運用好信息革命的成果,改善紅色文化供給側結構,構建紅色文化傳播的全媒體格局,更好地發揮好紅色文化教育人、引導人的作用。

(一)強化社會效益和法治觀念

紅色文化供給應該革新管理理念,凸顯紅色文化傳播的社會效益,突出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管理。一方面,紅色文化信息供給要凸顯紅色文化傳播的社會效益,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紅色文化的傳播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有效載體和方式,有助力整合社會多元力量、凝聚社會共識的作用。[7]在紅色資源開發、紅色文化供給的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社會效益,平衡好經濟價值開發與優秀文化產品供給的關系,發揮好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另一方面,紅色文化供給應突出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饋與互動既是傳播活動本身,也是控制傳播過程的重要機制,對保障信息的有效傳播具有重要作用。應當利用法律手段強化紅色文化供給側管理,既要做到用法律手段保護好紅色文化資源,又要加強輿情監控,注重輿論引導,注重利用主流輿論媒體參與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互動與反饋。

(二)推進媒介協同和媒介融合

適應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紅色文化供給要推動傳統媒介與新媒體之間的協同與融合,共同發力,豐富紅色文化的傳播手段。一方面,傳統媒體要發揮優勢,不斷提高傳播力和滲透性。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因為發展歷史較長,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受眾群體和傳播渠道,在管理體制方面具有信息設置和把關能力方面的優勢,要繼續發揮傳統媒體在資源渠道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優勢,服務于紅色文化傳播和發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傳統媒介與新媒體的聯合互動。通過信息共享和媒介重組,建立紅色文化傳播的全媒體路徑,實現各種媒體形態之間的優勢互補,增進各自在內容與形式上的契合度,提高傳播效能。

(三)注重傳承與創新結合

豐富紅色文化的供給內容,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注重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溝通紅色文化傳播與現實的聯系、紅色文化與現代傳播手段的聯系。一方面,要注重紅色文化的傳承,將紅色文化供給與當前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部署緊密結合,增強紅色文化的認同與理解,增強紅色文化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另一方面,要注重紅色文化的創新。通過學習研究、宣傳教育和培訓研討等方式深挖紅色文化內涵,融通多媒體資源,增加對受眾的吸引力。

[1]作者李輝,西北政法大學黨政辦公室干事、紅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2]李輝. 新媒體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弱化與提升[J]. 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8(1):31-33+37.

[3]周艷紅. 論黨對中國紅色文化的積極構建:1927-1935[J].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8,35(3):98-104.

[4]張力. 文化賦能 推動紅色旅游轉型升級[N]. 中國文化報,2019-03-16(006).

[5] 金民卿. 紅色文化的精神傳承與理想信念的當代建構[J].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6(1):15-19.

[6]習近平. 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 奮斗,2019(6):1-5.

[7]畢耕,譚圣潔. 全媒體時代紅色文化傳播的媒介策略[J]. 紅旗文稿,2016(5):26-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织金县| 鹤峰县| 古丈县| 宁海县| 兖州市| 葵青区| 图木舒克市| 宣威市| 三穗县| 哈巴河县| 安化县| 怀集县| 保靖县| 施秉县| 丽水市| 呼伦贝尔市| 怀远县| 镇远县| 唐山市| 新密市| 肃南| 图们市| 师宗县| 凌海市| 新安县| 宁陵县| 钟祥市| 合水县| 团风县| 田东县| 荆门市| 精河县| 虹口区| 读书| 湘阴县| 阳谷县| 镇江市| 晋城| 收藏|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