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該這樣運營公眾號:傳統企業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與營銷
- 李一環
- 1795字
- 2021-11-05 14:52:00
三 專業加業余的運營方式:全員參與營銷
在我看來,目前最好的微信公眾號運營方式就是專業加業余的結合。如果企業通過內部和外部合作發布公眾號文章,可以以兩個因素作為分配收益的參考。第一,提供文章的數量或對文章付出的比例;第二,文章的閱讀量、轉發數、粉絲增加數量和后臺客戶的咨詢數等。
有些人雖然沒寫文章,但是他分享了很多文章給你,你就可以按照文章的利用率給他一定的分配收益,一些粉絲比較多的公眾號就是這樣做的。有些公眾號還會進行一周文章瀏覽量PK,以此來吸引粉絲投稿。假如公司里有10個人提供了文章,這些文章發到公眾號后可以把文章的瀏覽量等數據統計出來,對于數據統計中比較高的文章作者或提供者進行獎勵。這樣,文章的質量和數量都會有一定的保證,也不用天天求著別人來轉發文章了。因為文章最后有作者的聯系方式,他自然會主動地去轉發、傳播。
為什么我一直說未來的營銷人員一定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呢?意思就是在客戶沒見到你之前,你可以先給客戶發一兩篇自己對這個行業的見解文章,客戶就會在見面前對你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也會對你產生一些信任感。以前營銷人員給客戶發的都是公司的宣傳手冊,或者產品介紹,很少有營銷人員會發與自己相關的內容,這會讓客戶在見面前缺少對你的了解。如果你先給客戶發一些自己的見解,那么等你下次再與客戶見面的時候,就可以更好地推銷公司的產品了。
說到企業要不要通過給錢的方式讓員工寫文章的問題,我覺得最好不要給。這是因為人都有內在的驅動力,內在驅動力就像柴火一樣,雖然剛開始可能沒點燃,但只要能找到機會把它點燃,它就會迅速地燃燒起來。而金錢屬于外部驅動力,只能起到暫時的效果,并不能保持長久,而且很多時候也沒有內部驅動力給人帶來的作用大。
舉個例子。一個老人在退休之前天天有小孩子在他家門前玩鬧,他沒有辦法安安靜靜的工作,就覺得這些孩子很煩。但他在退休后又覺得自己一個人住特別孤獨凄涼,非常希望孩子們能繼續天天在他家門口玩,看著他們玩時他自己也會覺得很開心。有一天他特別開心就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塊錢。第二天時他跟孩子們說:“我沒有那么多錢了,就給你們每人發五毛錢吧。”這些孩子覺得五毛錢也還可以接受,就開心地玩起來。到了第三天他又說:“我實在沒錢了,不想給你們發錢了。”結果沒過幾天,他的門前一個孩子都沒有了,他找到這些孩子,問他們為什么不在他家門前玩了。孩子們回答:“你不再給我們發錢了,我們就不想在你這里玩了。”所以用金錢來激勵人,用得好就是正能量,用得不好就是負能量。我覺得,寫文章對于營銷人員或公司內部人員來講,其實是對自己本職工作的總結和梳理,做這項工作的過程也是在無形中提升自己能力的過程,不見得一定要用金錢來激勵。
有很多銷售人員寫不出文章,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動力,而且認為自己寫的見解發到公眾號上,如果被人發現對問題的見解不深刻,客戶看到后信賴感會降低。其實寫文章是一個不斷累積、進步的過程,一開始寫不好也不要著急,寫得多了自然就能理清思路,文章也會變得越來越好。如果你能寫好這種文章,就代表著你對這個行業有比較成熟的見解,那時客戶對你的印象就會完全不一樣了。所以,營銷人員打造個人品牌最好的方式就是寫文章,把在工作中的心得和體會都寫出來,會對你的營銷工作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和幫助。
如果以前你在公司是默默無聞的人,負責微信公眾號內容發布之后就會發生改變,這個時候就會有人過來主動親近你,因為你決定了客戶可以分給他的比例。他會主動問你:“我寫的文章什么時候能夠幫我發布上去?”因為微信公眾號里的文章每天只能發有限的篇數,一般公司的公眾號每天也就發四篇左右,這就造成了文章的“塞車”。別人都會希望你把他的文章發到公眾號上,因為發出去之后他才能轉發,讓他的客戶看到文章。
那時你的工作就會從寫文章轉變為整合資源。從被動變為主動,以前是一個人累得要命地單獨負責微信公眾號,現在則變成整個公司的員工一起來做微信公眾號。從天天坐在那里絞盡腦汁想如何寫文章的員工,變成整合文章資源、其他人都有求于你的行業先鋒。
當然,想要把全公司的員工動員起來,老板首先需要在平時站臺,其次是開會進行先導,然后是有成果要先講。從老板那里把運營微信公眾號這件事重視起來,充分發揮員工的內在驅動力,做好內部營銷工作。所以,要想做好微信公眾號,就要學會發動群眾,做資源的整合者,努力讓全公司的人都加入進來,一起參與公眾號的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