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風雅樓庭
  • 馬力
  • 1454字
  • 2021-11-06 15:20:57

芙蓉樓

芙蓉樓在中國詩史上的出現,是要溯至盛唐時代的。王昌齡送辛漸賦詩餞別其中的舊事,入泮的學子多不易忘記。誦其詩而儀其人,神思像是直飛千年前的吳楚山水間了。

昌齡好詠關塞之詞,河東隴右的壯游,盡為邊庭軍旅放歌。李攀龍贊他的一首“秦時明月漢時關”為唐人七絕壓卷,而“寒雨連江夜入吳”詩,遣愁悶心跡,尤可在歷代送別的酬唱中拔萃。

幾年以前的春末,我游至鎮江,在金山寺近處望見一座名為芙蓉的江樓。當地人稱,王昌齡送辛漸處即此,這似乎恰合于樓在京口之說。今天身入湘西的黔陽,又看到另外一座同名之樓,繞樓流過的不再是長江,而是沅江。龍標山傍江聳出,故黔陽在唐代是叫作龍標縣的,為貶流之所。王昌齡因“晚節不護細行”之罪,由江寧丞謫黜龍標尉,溯江來到這苗漢雜處的遐荒之區。施蟄存說所謂“晚節不護細行”無從查考,不知是怎么一回事。蔣長棟則有一番推測,認為昌齡大概失于好酒貪杯、游手好閑、私養歌伎上。蔣先生是學問家,術業有專攻,此論不能以“牽附俗說于跡象間求之”的見解目之哉。至于誰家芙蓉樓為昌齡宴賓送客處,彼此聚訟非自今日始,暫不得解也罷。

我由懷化坐車南去,入黔城。沿街多清代舊屋,端詳門巷,仍可辨出昔年宗祠、客棧的殘痕。楚南邊州,在遷謫之人看,該有異樣的空氣吧。龍光甸是道光年間黔陽知縣事,他編集王昌齡宦楚詩二十九首,跋文尤好,曰:“唐詩人王少伯以相如題柱之才,抱賈傅懷沙之恨。初由秘書而尉汜水,枳棘空有鸞棲。復自金陵而謫龍標,雪泥偶經鴻踏。從來遷客,不廢嘯歌。自古逐臣,偏工怨誹。盼雁影于衡陽煙外,人遠長安。聽猿聲于湘浦月中,夢懷鄉國……”真替千載前失路的騷人道出悲酸。王昌齡自具落拓之懷、逍遙之致,謫途中投贈岳陽友人“譴黜同所安,風土任所適”,毫不以斥逐為意。

芙蓉樓在城西北隅的岡阜上,高臨沅水。一帶江流閃著澄碧的波影依崖而過。幾只細瘦的烏篷船靜泊在灘頭。有一些隔水呼渡的人。花樹繁茂,讓我這幽燕之客也要為橙黃橘綠、芷白蘭香的三楚之地贊嘆。伴樓之筑,我喜歡江磯上的送客亭和丘巒上的望江亭,眺景的意味都是一樣的。就想到王昌齡。瀟湘冷月、寒夜清猿,賦別愁,洲渚煙景總會浸著南浦傷情吧。昔日情境,在園門之額可賞,其上彩塑王昌齡楚山送客圖。構畫者黎氏,恰是那位龍知縣的母親。這一家人,值得記住。

進到樓園,不大,非常幽靜。到處是花木。王昌齡《龍標野宴》“沅溪晚夏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應該是寫實。芙蓉樓像是新漆過,雙層,翹檐,四面有窗,不甚崇宏卻頗精整。我想臨其頂,領受“君行矣,我惟乘月登樓以望帆檣之逝耳”的高致,未見踏階。只好默看堂中的王昌齡繪像,品幾首他的宦楚詩。像旁附黃山谷自作小像并贊。將唐宋詩人聯璧,什么道理呢?隨意思之可也。

樓前半月亭為一汪池水映著,王昌齡坐臥而撫琴吟詩,甚有林下風氣。他素以清骨閑情自矜,亭下的音唱輕縈于濃芳疏香中,亭樓當飄長洲茂苑之思。昌齡亦擅詠宮詞、閨怨一類,“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諸句,吟誦或作箋注,頗涉遐想。

沈從文到過芙蓉樓。竹林間的玉壺亭懸聯“風動鈴聲穿樓去,月移塔影過江來”,是沈先生題的。冰壺之德,是純正的君子風。前代詩評家釋曰:“說我宦情已薄,如一片冰心貯之玉壺,淡然無所掛礙。”施蟄存不這樣看:“我以為全都錯了。王昌齡不是一個‘不牽于宦情’的人。”他是請辛漸代答洛陽友人,自己做官,一定廉潔清正,守冰壺之戒。誰更近于昌齡本心呢?我想了想,筆不得下。

觀樓興慨,能履先賢舊跡,足夠了。前人謂:“固不必睹遺址故物而同為惓惓也。”語藏冷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绥中县| 南汇区| 启东市| 兰州市| 长海县| 荔浦县| 甘谷县| 泽州县| 南乐县| 营山县| 蓬安县| 鄯善县| 滕州市| 连平县| 赤壁市| 佛冈县| 长沙县| 繁昌县| 旌德县| 平山县| 阿合奇县| 榆中县| 进贤县| 棋牌| 金塔县| 崇信县| 丰镇市| 裕民县| 巴东县| 景东| 阳春市| 沙田区| 辽阳市| 商洛市| 大同市| 宁城县| 钟山县| 大荔县| 青冈县|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