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云樓
披云樓一名飛云樓,立風雨中近九百載。肇慶古貌,據此可以略作端詳。那天先是從老城門前路過,我并不覺得眼生,想了想,它有些像桂林的古南門;再往遠講,朝鮮開城市中心的那座南大門和它也有一點相仿。古城墻是宋代修砌,主其事的端王,就是后來當了皇帝的趙佶。端州古郡易名為肇慶,也是自他而始。
墻體顏色取傳統的深紅,仿佛為宮墻所獨享。剝落處露出青色的磚石,蒼苔點點。城墻周長兩千多米,完全不能同我想象中的龐大規模合拍。它太小巧,略具北京團城的意味。古端州的中心地盤皆囊其間矣。
披云樓雖不及黃鶴樓有氣象,卻也得其仿佛。我登樓時,沒什么人來游,古樓略顯空曠,但也盡得一縷情緒。這情緒是從哪里得來的呢?從二樓的南明永歷帝蠟像哉!這是在舊址上復制出的一段歷史情節。永歷帝朱由榔聽說清兵將至,毫無辦法,叫宮女彈起琵琶和古箏消愁。兵部侍郎、大學士瞿式耜進來稟報,說要堅守羚羊峽以抗清兵,死守肇慶。幾個人物各有風神,朱由榔瘦長臉,眉目很清俊,像個白面書生,只是亡國在旦夕間,眼神流露著憂郁。塑像者對人物此時的心理把握得準確,且形諸神色。瞿式耜顯得深有韜略,容止具大將風。在年輕的永歷帝面前,又帶有長者的氣度,說明他是定社稷于一身的人物。這都很符合原型的性格。這位瞿大人曾在桂林身立矢石中,率士卒戰守達三月,人無叛志,亦曾面對攻城強敵而坐府帳豪飲達旦,絕無懼色,且在獄中賦絕命詩十余章而慷慨赴死。遺《瞿忠宣公全集》,其詩“旌心可對三江水,寄跡惟憑一葉船”,言志之詞也。他一生有亮節,多悲壯氣,只是所擁之主,下場過于凄慘。言及永歷帝被吳三桂絞殺于昆明,后人不免搖頭。宮女的柔指彈不出江山。
旁書一聯,情調較為相宜:
但將竹葉消春恨,
應共桃花說舊心。
從花窗望出去,是一家醫院。朱由榔監國于肇慶,府署就設在這里??上尾蛔∵@片殘山剩水,唯有孤望西江之月。奈何?永歷王朝,過于命短。
樓前的一截木棉樹不知誰人手植。早已無花葉,枯死了。綠茂如云的是榕樹。又有海棠花,紅艷若美人頰,很悅目。樹之枯榮,在這里仿佛也能牽人情絲。城堞覆綠藤,綴滿滄桑。鐵炮兩尊踞于垛口,銹色很重,擺在這里,似乎有所敘說。
我來時天氣響晴,無亂云飛渡,故略失披云樓精神,但能領受一段南明亡國之痛,也就足夠了。
古榕蔭下,拼湊三兩竹凳藤椅,對飲者極有滋味地埋頭喝酒,再無什么紛擾來驚破酣濃的醉境。